原创 美国“孤立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又是何时被终结的
迪丽瓦拉
2025-08-25 16:35:48
0

“孤立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话题热度。“孤立主义”几乎涵盖了美国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大多数时间里的外交特点。孤立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因何而起,又为何能够在美国的大政方针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期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在美国人心中独特的存在:“孤立主义”。

美国孤立主义

研究问题应该追本溯源,探寻孤立主义,也应该从“明确它的起源”开始。学界通常认为,对孤立主义外交内涵的明确界定始于约翰·亚当斯。由他起草的《1776条约计划》被认为是“提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课题”,“阐明了贸易扩张和政治孤立的理想……”。在此基础上,孤立主义外交的内涵又经过了三次重要的补充,最终落实为具体的政策。

约翰·亚当斯

第一,永久性同盟和暂时性同盟的区分。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我们的真正利益是与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解除所有的永久性联盟。”这一区分增强了孤立主义外交的灵活性。第二,“纠缠性同盟”概念的提出。杰斐逊在1801年的就职演说中指出,在外交上美国应该“与所有国家和平相处,商业往来,友好相待,无纠缠性同盟”。

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对不结盟政策内涵的界定,成为孤立主义者关于同盟概念的标准表述,并在19世纪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第三,与传统“均势”观念的分离(“均势”观念是英国传统艺能)。美国早期不少政治家往往有欧洲传统的“均势”观念。早期的许多政治家意识到了欧洲均势的存在,以及某种程度上欧洲均势对于美国安全的重要性。这在约翰·亚当斯、杰斐逊等人身上均有体现。

杰斐逊

1783年,亚当斯在与英方和谈代表理查德·奥斯瓦尔德的一次谈话中说道:“显而易见,欧洲列强一直在对我们玩花招,诱使我们进入他们实际的或想象的各种均势。在计算自己力量时,它们都希望使我们成为用以补足砝码。…… 但是我认为不干预应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欧洲列强遵循的原则应是不希望我们介入,如果他们能够做到的话,甚至可能不允许我们介入。”后来出任美国国务卿的加勒廷在1798年3月1日的国会辩论中则指出,欧洲的均势只是成为许多无用战争的原因,“……我们在那个均势中没有任何利益。我们应该完全忘记它,忽视它。”

理查德·奥斯瓦尔德与约翰·亚当斯

而最终彻底抛弃均势意识形态基础的,是J·Q·亚当斯。他在1821年独立纪念日的演讲中指出:“不管自由和独立的标准在哪里,或将要在哪里展现出来,那里就有她(美国)的心,她的祝福,和她的祈祷。但她不会到国外去搜寻魔鬼予以摧毁。

美国衷心期盼世人得享自由,但它只为自己奋斗 ……一旦她站在别的,而不是自己的旗帜之下……她都会陷入利益和阴谋的战争之中,陷入个人贪婪、嫉妒和野心的战争之中而不能自拔……她政策的基本准则将不知不觉的由自由变为暴力……她可能成为世界的独裁者。”

这一抛弃在1823年的门罗主义中得以具体化。后来,波尔克总统在1845年12月2日的年度咨文、威尔逊总统在1918年1月22日的年度咨文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因此,就其内涵形成而言,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J·Q·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

1823年,门罗总统在向国会提出的一份咨文中阐述了这样的原理: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君主制与美国的政治制度共和制是不同的,因而欧洲列强方面将其政治制度移植至西半球任何部分的一切企图,美国都将视为“危及美国的安全”。“门罗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早期孤立主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政局。

纵观整个美国历史,孤立主义最为“严重”的时期当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然,对于美国而言,孤立主义之风盛行的背后是有着诸多“合理的理由”作为支撑的。

门罗总统(詹姆斯·门罗)

从1920年到1932年,连续三任总统是共和党人(孤立主义本就多集中于共和党),支配着执正党的孤立派们长期向美国人民灌输着这样的思想。由于美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可以不介入欧洲事务。他们认为美国有大洋作为屏障,且经济实力雄厚,任何外来的危险都不会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安全。

其次,大部分美国人也认为,1918年他们的国家因为帮助英国和法国所得到的报答,只是让它多了个“夏洛克大叔”的雅号:一战既没有给人们带来渴求的和平,也没能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强力保证,英国人蛊惑性的宣传、美国军火商人的游说和银行家对金钱的贪婪而使美国冒险参战,美国人流血牺牲拯救来的民主社会,但他们(欧洲)却欠债不还,美国成为一战的最大输家。

因此,美国再也不能因为错误的理想主义而介入欧洲战争,被欧洲列强利用。在欧战爆发后的若干次民意调查中均显示,九成以上的美国人民反对美国参战。而国内的孤立主义又以和平主义思潮为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高举孤立主义的大旗。

1920-1923年美国三任总统

在一战结束后,美国积极参与了构建一个“解决国际争端,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美国国会却在孤立派的影响下拒绝批准政府参加国联的法案。说来可笑,作为国联的缔造者之一,美国自己却不能参加国联。

而在后来的国际会议上,美国政府又多次拒绝本应自己承担的相应国际义务,并否定了罗斯福总统要求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主张。美国据不合作的态度,既有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因素,同时也给通过国际间紧密合作,制止法西斯国家侵略行为泼了冷水,使一战后构建一种维持正常国际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化为乌有。

美国国际联盟

此外,尽管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对欧洲实施了以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为代表的所谓“经济外交”;但在欧洲的经济外交并不是对孤立主义的否定。首先,不管是道威斯计划,还是杨格计划,还是在欧洲,尤其是对德国的大量投资,虽有帮助恢复欧洲大陆均势的目的,但首先是保护美国的海外贸易和投资,保障战债的收回。

美洲方面,从1933年蒙德维泛美国家会议(第七届)起,美国正式承诺放弃干预拉美国家的内政。在亚洲,门户开放政策不过是“一个外交姿态而已”,在1899年到1939年间的历届政府均不愿以切实行动来支持中国的门户开放。甚至其始作俑者也在与俄国驻美大使的一次谈话中承认:“美国无意使用武力去捍卫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920年—1937年间,美国先后认可了俄、日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这一时期美国采取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一个旁证是德国驻美大使汉斯·蒂克霍夫对希特勒的提醒。他说:“美国不会永远奉行‘孤立主义’,不能对此有所幻想”,但希特勒却认为,“美国只不过是一个软弱的、不干涉主义的国家。”

道威斯计划

从1939年欧战爆发前夕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美国的名义政策实际上已经与真实政策逐渐分道扬镳。一方面美国政府坚持不介入海外冲突,但事实上却正一步步的卷入干预。而罗斯福在夏洛特演说中明确地谴责了孤立主义,则标志着美国名义外交政策的真正转向。随后,美国对战争的介入逐渐加强。

但是,作为致力于扭转“孤立主义”风气的罗斯福,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阻力。不过,随着事态的发展,“孤立主义”最终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尽管它曾短暂的“正确”过。

罗斯福

当1941年12月7日,日军的战斗机群出现在了美军的雷达上面,随着而来的,是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转瞬之间,珍珠港陷入了一片火海!

美国人的“和平梦”被日本人炸得粉碎。虽然12月7日被美国人认为是耻辱的一天,但也是美国人民走向胜利的起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曾说过:“我担心的是,对珍珠港的袭击,仅仅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迫使他采取行动。”显然,他的预言是正确的。

日军突袭珍珠港

总的来说,孤立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国人民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愿望,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作用。

而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中立法案,同样是孤立主义思潮在新形势下的产物,是英国绥靖政策在美国的翻版,它不仅没有使美国达到避免介入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愿望,而且还自种苦果,最后被迫掉入战争的深渊。因此,我们也不能说“美国全面卷入二战”就宣告了“孤立主义”的结束,除非美国在战后继续延续了它“强烈干预国际形势”的大政方针。

美国孤立主义

事实是,它的确这样做了:1948年6月1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第239号决议,建议总统可以“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原则和条款,为了单独或集体自卫,逐步建立地区和其他的集体安排”。这被认为是美国参议院首次公开认可和平时期与他国结盟的行为。1949年,美国筹建并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而使结盟的范围突破美洲。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洲和欧洲也前所未有地维持了大量的驻军。至此,除了推进商业,其他所有的孤立主义政策措施均走向了结束。因此,北约的建立和“冷战”的全面展开,才彻底宣告了“孤立主义”的终结。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文献:

《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沃尔特·拉塞尔·米德

《美国外交政策史》杨生茂

《试析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发展及其在 30 年代外交中的运用》张宗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王振德 朱贵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探析》王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珍惜罕见!100年前影像,颠覆... 你见过晚清时期的北京吗? 街上的人们还穿着大褂,留着长辫子。 路上遇到认识的人,想打招呼,就要叩安...
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 武汉3月2日电 题: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记者 梁婷 近日,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
原创 北... 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血雨腥风,赢家坐上王座,输家连尸骨都难存。 北魏的陆丽,位高权重十三年,竟在一夜...
原创 原...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三国英雄榜排名第四(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许六张飞)。有“万人敌”、“勇冠...
原创 刘... ###刘裕代晋之后,是怎么对待司马氏皇族的? 公元420年,刘裕废黜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刘宋政权...
革命旧址变身“长沙红”文化新地...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阳 摄 旧址完工后的效果图。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大明嘉靖年制五彩鱼藻纹盖罐:明... 在浩瀚的中华文物长河中,明代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其中,大明嘉靖年制...
古代的谋士为何成不了第一把手? 成为一把手需要实力和机缘。 实力足够强大,机缘又来了,自然会成为一把手。 刘邦一开始也不过是项梁集团...
长沙文旅开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2月28日,在植树节即将来临之际,长沙市文旅广电局、芙蓉区文旅体...
原创 诸... 王朗在《三国演义》里面的悲惨遭遇,当真是罗贯中想要你咋死,你就得咋死,本文就结合《三国演义》与真实的...
原创 加... 导读:历史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大幅度改变历史。虽然也有一人兴邦的重要人物在,但是也要参照其他方面的客...
没有《三国志》还会有《三国演义... 没有《三国志》还会有《三国演义》吗? 梁满仓:“一定会有” 梁满仓(右)与主持人海江在“名家会客...
有的历史老师竟然能把学生教的不... 本文摘自《激发学习热情,展现历史魅力——历史系邓小南教授访谈》,原载《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采访人...
原创 晚... 图为一组拍摄于百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君不见清史万里江山,案上笔墨千册惋叹岁月惊艳。这组老照片中不但有晚...
原创 诸...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文学著作,他的作者罗贯中以三国时期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终于写成了...
原创 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读书时,每一年都过得慢,小时候总觉得时间慢吞吞,想快点长大;但长大后,却...
原创 为... 鲁迅有许多经典文章,为何接连从教科书里删除了?有5个重要原因 鲁迅是我国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鲁迅也是...
原创 全... 近代中国有三次重要的移民潮,一是“下南洋”,二是“闯关东”,三是“走西口”,移民潮也可以说是华人自主...
原创 5...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55位上将军衔,经过补授,最终总数为57位。这些上将代表了新中国军...
原创 姜... 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大将军,深受诸葛亮的喜欢,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可他为何结局那么凄惨?这还是要从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