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生遭贬27次,流放23年:历尽一生风雪,归来仍是少年的大唐诗人
迪丽瓦拉
2025-08-25 19:06:10
0

前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用来形容唐代才子刘禹锡,最合适不过了,那年,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进士及第,名声大噪,是何等的风光。

但是却因为触动官僚利益,被一贬再贬,流放了几十年,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可刘禹锡没有抱怨,反而是创作出更多佳作,永世流传。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大历七年出生在苏州嘉兴,相传他们家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家族为了躲避祸患,才世代寓居苏州。

从小,刘禹锡就对诗文图画感兴趣,儒学经典作品更是一字不落的读完,聪明好学的他,始终是家中的骄傲,后来偶然间还受到了著名诗僧皎然的指点。

贞元九年,也就是在刘禹锡21岁的时候,他与柳宗元一同进士及第,又在同一年登博学鸿词科,京城的无数名士都对他们颇为赞叹。

后来,刘禹锡凭借自己的才学一路走到了太子身边,但还未施展才华,便因为“丁忧”回到家中守孝。

805年,唐顺宗即位,跟在他身边的侍读王叔文,平日里就常常和唐顺宗提过革除积弊的大事,唐顺宗对他很是信任,任凭他放手去做。

后来,刘禹锡回到了京城,期间偶然遇到了王叔文,王叔文知道刘禹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将他招揽了过来,委以重任,就这样刘禹锡成为了王叔文器重的人。

其实,柳宗元同样也投奔到了王叔文门下,还经过他的举荐,成为了礼部员外郎,他与刘禹锡成为了王叔文的“左膀右臂”。

他们帮着王叔文革除积弊,打压官僚和宦官的势力,改革的形势越来越好,但也深深触及了那些权贵的利益。

在宦官、大臣的联合发动下,唐顺宗被迫退位,太子李纯即位,王叔文作为改革的“先锋”,自然头一个被处死,而作为他的“同谋”,刘禹锡和柳宗元也被贬为远州刺史。

很快,二人又被贬为远州司马,一个在朗州(湖南常德)一个在永州(湖南零陵),想当初他们二人一同中第,如今又一同被贬,真是可悲可叹。

与柳宗元的患难友谊

虽然被贬,但是两个人的友谊是不会变的,他们时常通过书信往来,也互相写诗对和。

直到元和十年,刘禹锡才被召回京城,原本上边想要为他安排一个官职,以待日后重用。

不成想,刘禹锡刚回来,在京城走上一圈之后便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得罪了当朝的执政大员,被他上书弹劾,皇帝再一次将他贬为播州(贵州遵义)刺史。

此地地处偏远,别说到了地方后会面临怎样的困苦生活,就连这一路都是不好走的,同在这一年被召回的柳宗元再一次现身,出面周旋。

原本,他回来之后,不仅没能受到重用反而还受到朝中奸人的仇视,也被贬为了柳州刺史。

可他还是为好友刘禹锡东奔西走,柳宗元说:“刘禹锡的母亲年事已高,要是陪着刘禹锡去蛮荒之地,恐怕不行,自己愿意和他对调。”

幸亏有御史中丞裴度暗中救援,这才改了刘禹锡的任命,只将他贬去了连州(广东)担任刺史。

柳宗元的做法,恐怕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就连韩愈也曾高度赞叹他这种舍己为友的精神,刘禹锡更是不必说,他们二人早就将对方视为毕生知己。

他们二人结伴而行,一同奔赴远方,临到湖南衡阳时,他们才不得不分开,离别前柳宗元写下一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诗中:“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深深的表达出柳宗元的不舍之情,二人的挚友之情,刘禹锡也回诗相赠,二人就此分道扬镳。

在柳宗元的畅想中,他不仅想辞官回乡,还想与刘禹锡做邻居,刘禹锡自然是满口答应,不过他们两个人虽然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但是性情却大不相同。

当初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之后,他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吟诗作对,经常与当地的百姓一起参加活动,并乐在其中。

但是柳宗元却不一样,他在永州的时候,十分的勤勉,当地的老百姓很是称赞他,但是他的心头总是闷闷的,还写出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直到元和十四年,天下大赦,柳宗元被特召回京,但是却因为积郁成疾,病逝在回京路上,这一生仅仅活了46岁。

当然了这也不怪柳宗元熬不住,一个被贬的才子,相继遭遇母亲去世、女儿夭折等等,每一件事都像钉子一样扎在柳宗元的心里,他的身体自然是每况愈下,积劳成疾。

临终前,他将幼子和平生所著全部交给了刘禹锡,请他照料,刘禹锡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原以为自己这个多病的身子会比他早死,不成想柳宗元却先他一步。

后来,刘禹锡不负友人重托,悉心照料他的幼子,还将他的一生所著编成了三十通,流传于世。

可刘禹锡心中始终放不下友人,尤其是在经过衡阳的时候,想起那年他们以诗相赠,不禁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遭到贬黜,乐观度日

而刘禹锡在连州待了将近五年,只因为母亲去世才得到了机会离开连州,821年,他被任命为夔州(重庆奉节县)的刺史,没过几年又被调到了和州(安徽和县)。

如此反反复复,这么多年接连被贬,细数的话竟然都过去了23年之久,827年,刘禹锡回朝担任了东都尚书,并再一次游览了玄都观。

犹记得上一次游玄都观他留下了一首诗,遭到了贬黜,当初被贬前,留下的诗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郎指的便是他自己,这首诗讽刺意味跃然纸上,所以才有了他第二次不分青红皂白就被贬黜的经过。

如今,刘郎再一次回来,他仍旧吟出了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出自《再游玄都观》)的名句,当初犯上作乱的人早就不复存在,都落得了一个“桃花尽净”的下场。

他的好友柳宗元也没有回来,只有他自己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了这里,他的不屈、倔强都在这首新诗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这便是他与柳宗元不同的地方,柳宗元遭受打击一蹶不振,但刘禹锡却挣扎向前,尽管身处荒僻之地,心中仍旧乐观。

尤其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简洁明快、风清俊爽,读它的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说:“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走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从中便能体会出一种傲骨不移的气概,还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在刘禹锡的诗中,很少会一直做那种被贬之后郁郁不得志的愁苦酸诗,反而是有很多让人昂扬向上的词句,可见刘禹锡心中的格局有多大。

况且我们都知道,刘禹锡所做的诗大多都是在被贬期间做的,他能够做的这样,必然得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才能写出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最为出名的一首铭文《陋室铭》被世人传诵,这是他被贬到和州的时候写的。

全篇都在记述自己的“陋室”,但我们却在其中感受到刘禹锡品性高洁、安贫乐道的精神。

那时候他多次被贬,要是换做别人,早就心中抑郁,满腔悲情,偏偏刘禹锡却有如此豁达的心胸,可见乐观者,刘禹锡也。

是才子也是病人

虽说他在精神上很乐观,但是他的身体却不是那么好。

当初,他出生时便身体羸弱,从小便每日喝汤药补身体,等到他长大之后,还自己亲自研究过药理。

据记载,他被贬到连州的时候,连州人民生活困苦,城中病疫肆虐,他作为一方的父母官,肯定是不能无动于衷,所以他去信柳宗元,请他帮忙寄过点药方来。

等到药方一到,刘禹锡便根据自己所学的医术,对症下药,果然不出几日,城中的病患就少了很多。

后来,刘禹锡专门向各地搜集偏方,再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写了一本药方书《传信方》,刘禹锡之所以为这本书取名为“传信”,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些方子都经过验证,可以使用。

比如说,可以用芦荟去治疗湿藓,这是他在楚州学到的偏方,当时他患了湿藓久治不愈,还好遇到了一个楚州人,用了他这个方子之后,再也没有复发过。

像这样的药方,他大概收集了几十个,药材都十分简单,并不是平常百姓家买不起。

听说了刘禹锡编撰医书的想法,柳宗元还特地送过来几个其他的方子,分别有治霍乱盐汤方、治疮方和治脚气方等等。

这些都是柳宗元亲自验证过的,刘禹锡自是信他,也将它们收入了药方中,在这本书中,都是刘禹锡结合自己的经验编撰的。

想当初,刘禹锡被京城召回的时候,路上遇到了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好友,更巧的是,当他们再一次在洛阳相聚的时候,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患上了眼疾。

白居易常和刘禹锡感慨,要不是自己的眼疾,肯定能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刘禹锡也在诗中常感叹:“费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后来,为了治疗眼疾,白居易一边服用决明丸,一边想尝试金篦术,也就是永金针刮拨眼膜,让眼睛复明。

刘禹锡得知后,和他一起尝试了金篦术,他们的眼疾都得到了控制,二人在洛阳城安度晚年,可见,古时候的治疗技术也是有一定能力的。

而刘禹锡留下的《传信方》也被后世广为流传,至今都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842年,刘禹锡病逝于洛阳,享年71岁,人活七十古来稀,在那时看,刘禹锡的年岁还算是长寿,而这与他的好心态是分不开的。

结语

刘禹锡这一生,遭贬流放这么多次,可以说是尝遍了人间的心酸,但他始终挣扎向前,乐观的活着,与这不屈的命运抗争着。

任谁看了不说一句,不愧是一代“诗豪”刘禹锡,这既是对他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他生活态度的赞扬。

参考资料: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知音之交---广州日报
嘤其鸣兮 求其友声:刘禹锡晚年的唱和诗--新华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如果把张勋看作一个开历史倒车的跳梁小丑,未免有刻意贬低之嫌;可如果把他看作一个坚定的保皇党,事实又并...
原创 隐... 相信对于古代四大美女,大多数人都是有所了解的,比如说杨玉环,在唐朝历史发展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创 非... 引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原创 诸... 东汉末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中以魏国最强,蜀吴不得已,只能联手对抗强魏。而关于同吴...
首次发现3000年前“北二环”... 位于房山区的琉璃河遗址被誉为“北京城之源”,是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2月28日,市文物局公...
柳漫时代:披帛与唐代女性的审美... 在中国古代服饰的长河中,有一种独特的配饰以其飘逸灵动之美,成为了女性风姿绰约的象征——披帛。这不仅是...
原创 令... 开国将帅中,许世友几乎是“勇猛”的代名词,他称第二,没人敢站上前称第一。可就是这么一位猛将,却对一位...
原创 历... 无论是建国后拍摄的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白虎团》,还是近些年来拍摄的《长津湖》、《金刚...
考古人员在土耳其发现罗马帝国时... 北京3月4日电 安卡拉消息:据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3日宣布,考古人员在土耳其古城阿...
原创 诸... #三国风云录#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第一个军师不是诸葛亮,而是徐庶。在刘备去寻访贤才的路上,听到...
敖姓:传承千年的姓氏文化脉络 敖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来源与历史可总结如下: 一、起源与主要来源 1. 上古太敖后裔 敖姓最早...
原创 司... 文/纪布 老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在我中华历史上的乱世,造就了诸多英雄好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时期非...
原创 都... 于华夏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北宋的轰然崩塌,好似一记震耳欲聋的丧钟,无情撞碎那个时代的盛世绮梦。提及北宋...
瞿秋白在哈尔滨的51天 何伟志 从1920年10月20日晚八九点抵达哈尔滨车站,至12月10日离开,瞿秋白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
解码“大明宣德年制”款识:探寻... 解码“大明宣德年制”款识:探寻真品奥秘 大明宣德年制款识,作为中国古代文物中的重要标识,承载着深厚...
是那年夏日的午后.内容启发搜索 是那年夏日的午后. 内容启发搜索
原创 河... 河南洛阳发现“天下第一粮仓”,内存粮50万斤,千年后还能发芽 历史上有一篇很著名的奏文,名为《论积贮...
原创 各...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
文化中国行·河海津韵:津门故里... 天津北方网讯:文化中国行,2日来看古文化街,时代与历史结合,让津门故里岁月常新。 刚刚上市的《故里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