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谋权力,勾心斗角,这是社会各个阶层永恒不变的定律。都说一入皇宫深似海,其实这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皇宫大院里,尊享至高无上荣宠的妃嫔,为了夺得皇上恩宠,可以千方百计陷害他人,所谓“做毒妇人心”就是对宫中妃嫔最真实的评价。
当然,皇宫里,不仅是妃嫔整日忙于勾心斗角,为了继承皇位,众多的皇子皇孙谁又不是整日活在陷害自家兄弟的计谋中。男子争权,女子争宠,两个世界,一种手段,怪不得会有皇宫深似海的说法。大清亡前,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虽已被废,但仍旧生活在紫禁城中,一日,贪于玩耍的溥仪,来到昔日养心堂,无意间发现了殿中的一道密旨,因此揭开了多年前的一桩历史疑案。
历史更替,难成九五之尊
要说起历史上最难的皇帝,众人脱口而出的大多会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毕竟年少被迫即位,几年后又被迫退位,来回折腾了两次,后来国家覆灭,重回家园,家也早已变成了历史遗迹,进门都还需要门票,如此悲惨的遭遇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
爱新觉罗?溥仪,生于1906年,是道光帝的曾孙,摄政王载沣的长子,母亲是军机大臣荣禄之女苏完瓜尔佳?幼兰,如此高端的“标配”,若是身处和平年代,那绝对是绝无仅有的皇室宗亲,令人艳羡,但此时的大清王朝大势已去,走向覆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1908年,光绪帝病重,慈禧代为下旨,将年仅两岁的溥仪接入宫中,整个醇亲王府上下惶恐不安,毕竟光绪帝一生无子,溥仪此次一去,慈禧的目的昭然若见。早在“戊戌变法”之时,慈禧便早有了废除光绪帝的想法,但光绪即为皇帝,作为后宫之人的慈禧也是有心而无力。溥仪进宫不久后,光绪帝病逝,慈禧便将溥仪过继给光绪帝,扶持溥仪登基,而慈禧则与载沣同时摄政。
让一个两岁的孩子登基为帝,天下皆知,这只不过是慈禧想治理朝政的计谋罢了。几年后,裕隆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之名颁布了《退位诏书》,六岁的溥仪被迫退位。年纪尚小的溥仪虽然退下了皇位,但依旧还是要在皇宫里呆着的。溥仪既已没了太大利用价值,自然就能和家人多些来往了。
年少贪玩,发现惊天秘密
六岁的孩子,也是到了读书的年纪了,家中人特此安排了溥仪的弟弟进宫陪读。两个小孩,天真烂漫,对于大人的“良苦用心”全然不知,于是在皇宫里玩得自然很是开心。
在皇宫中呆了几年,贪玩的溥仪几乎将皇宫游了个遍,对里面的地理环境自然万般熟悉,于是便带着弟弟四处游玩。退位后的溥仪如同“弃子”,身边跟随的太监宫女自然少了很多。一天,兄弟两人趁婢女太监们不注意,就溜进了养心堂。
要说这养心堂,那可是专门供给皇帝办公睡觉的,一般人是不可以随意进出的,也正是这样,让两个“小鬼”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孩子活泼好动,最是爱玩捉迷藏,在堆放书籍的养心堂,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好地方。
在玩耍的过程中,溥仪不小心碰到了偏殿红漆某柱子上的暗格,打开来看,里面藏有一小盒,盒子中有一道金黄的密旨,盒中有雍正帝的签名,并写着禁止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打开的字样。
对于这几个字,
任人瞧了都更为迫切地想打开密旨,一探究竟,就更不要说是两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了。两人将密旨打开,却发现这竟是雍正年间一道关于毒杀胤禩和胤禟的圣旨。
密旨揭秘惊天大案
作为清朝第五代君王,雍正帝可谓是历经万难才得以登上九五之尊。康熙在世时,为了立储也是费了很多心思,
做种才得以安定。雍正作为康熙的第四个儿子,母亲又出身低微,这储君之位自然就很难落到他的头上。
但对于太子胤礽,康熙也是极度不满的,曾先后两立两废。初废太子时,朝中各皇子眼看着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便到处拉帮结派,想要争取皇权,其中以八皇子和四皇子势力最为显著。但在推选新太子时,雍正却推举了胤礽当选,最终复立胤礽为太子。
重登储位的胤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做出了一系列过激的行为,最终惹怒了康熙,于是再次被废。满朝文武都在
自上书复立太子,但康熙心意已决,暂不立储,将上书者加以责罚。各大皇子深知胤礽再无可能,于是便各自争夺了起来,以致于形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
为了打压雍正,八皇子用废太子一事设计陷害十三皇子,致使十三皇子被康熙禁足于南苑长达十年之久,而十三皇子则是雍正的支持者。对此,雍正恨极了八皇子。在储位之争中,雍正一直都没有做出什么大行为,虽然他在朝中的势力不容小觑,但依旧是一幅不争不抢的态度。
在众人争得头破血流之时,雍正却还依旧这般
谈定自如,“无所作为”,不由得让康熙都高看他一眼,康熙明白,能忍住气的人才会有大作为,于是,后来储位也就顺理成章的给了雍正。
雍正即位,第一件事就是解禁十三皇子,并封他做了怡亲王以此辅佐朝政,对于曾经多次使坏的八皇子
极其党羽九皇子,雍正自然是不会姑息,但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便封了八皇子廉亲王,管理工部事物。
后来,雍正借各种事由不断打击八皇子和九皇子,最终将两人押入宗人府,更名“阿其那”、“塞斯黑”,这两名字都有猪狗不如的意思,可见,雍正对此二人究竟有多么痛恨。
进入宗人府后不久,胤禩和胤禟便死去,而雍正对外宣称的则是两人因病去世。但世人也并不傻,民间对于当年皇室储位之争还是多少有所了解的,自然知道雍正与此二人不对付。但迫于皇族压力,众人也只敢私下里偷偷讨论,毕竟妄自议论天子诸事可是要砍头的。
密旨一事,其实也无能能证明它的真假,此事是后来人们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发现,真假无从考证,但溥仪既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想来应该也不会故意抹黑自己的列祖列宗。
小结
自古帝王多无情,自有足够不为亲所困,才能登上九五之尊,尊享天下荣耀,所以,历代君王自古便背负着众多人命,哪怕是血亲,他们也会在所不惜,毕竟在争夺权力之时并没有人会心慈手软,只有成王败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