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领先:惨遭清朝封杀的近代外交先驱
迪丽瓦拉
2025-08-26 09:33:26
0

作为清朝历史上的外交先驱,郭嵩焘虽来自湖南,却与曾国藩左宗棠等武夫有着截然不同命运。他早于几乎任何人察觉出洋务运动上限不高,渴望能进行更加彻底的全面改革。

结果必然是惹人嫉恨,引起整个精英阶层的集体封杀,只剩下除游记性质的使西纪程供人哀婉叹息。

环境剧变

郭嵩焘出生在传统思想浓厚的湖南

公元1818年,郭嵩焘出生在湖南湘阴县的一个富裕家庭。相比于只识耕读的普通士大夫,郭家的富门路主要在于经商和放贷。所以故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为年幼子弟埋下离经叛道的思想根源。譬如郭嵩焘本人,就是长相斯文却桀骜不驯。虽谈不上斯文败类,但足以用巨大反差感给他人制造出心理冲击。

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人到中年的郭嵩焘不得不面对环境聚变。他既看不上因循守旧的老古董,觉得西洋人如此厉害不应被视为蛮夷。同时又嫌洋务派所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力度有限,认为西方真正强盛的秘诀不止于军事技术。哪怕熟练掌握练兵、制器、造船、用人、理财、持久等海防要素,依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郭嵩焘中年时期 正巧赶上洋务运动

正因如此,郭嵩焘很低调的成为朝中异类。当时的主流思维,在曾国藩和李鸿章之间来回调剂。大体上认定清朝可在不改动政治制度的大前提下,只通过学习军事技术与工业制造,便足以同列强相分庭抗礼。若非自己深谙明哲保身话术,恐怕早已被推出来作为异端邪说代表。当然,郭本人也仅仅是察觉出不对劲,尚未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少见解。

公元1876年,由于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在云南被杀,清朝廷不得不派人去通好谢罪。于是,郭嵩焘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毅然踏上前往欧洲的旅程。并留在欧洲担任英法两国公使。他像许多古代的士大夫那样,在执行外交任务的过程中自觉搜罗情报。随后汇编成册,并以《使西纪程》之名留存至今。

经染色处理的郭嵩焘照片

进化的世界观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英帝国的全球海运体系步入鼎盛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远东通往欧洲的海上交通日益便利,但沿途仍需经过50多个国家地区。整支清朝使团从上海租界登船,向南抵达香港,再经新加坡、加尔各答孟买、亚丁、亚历山大和直布罗陀等城市,才不远万里的抵达英伦。郭嵩焘则醉心于观察各地风貌,直接促成世界观的新一轮进化。

首先是彻底放弃华夷之辩。由于根深蒂固的儒家影响,清朝中后期的大部分精英仍会将西方人蔑称为蛮夷。郭嵩焘则从地理基础入手,意识到中国仅仅是北半球的一隅之地,根本不可能是什么世界中心。而且细心察觉到列国使用的旗帜都为通用方形,只有清朝旗帜还坚持采用古老的三角形或燕尾形。不仅与国际惯例不相符,甚至很容易输掉气势。

在欧洲执行外交任务的郭嵩焘

其次,郭嵩焘一改东土文人的“类宗教情节”,认可西洋世界亦有2000多年文明史。因为朝廷政教严明,百姓与国家同仇敌忾,所以能厚积薄发的反超中国。当时的英国已奉行代议制多年,由不同党派组阁并推举首相,被他视为最接近上古尧舜禹遗风的优良传统。相比之下,九州从秦汉起施行绝对大一统。完全与上古的恤民传统背道而驰,故而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每况愈下。如今本末倒置,在泰西这个周面前更像四夷

讽刺的是,郭嵩焘断定英吉利能享国长久,主要得益于君主立宪制。因为是依靠议会主持国政,而非封建帝王那样乾纲独断、反而能保证王朝稳定和君主的家族安全。即便两国交兵,投降军官也会获得应有待遇,很少遭受虐待和侮辱。等到议和完成,还可以回国官复原职、倒是俘虏自己逃回故国,会因为不遵守条约而受到责罚,并且永不起用。换句话说,他早在洋务运动初期就具备戊戌变法意识,对比其他同僚可谓遥遥领先。

郭嵩焘觉得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国家稳定

在具体事物方面,郭嵩焘对西洋列国的教育推崇备至。早在落脚香港时,便四处探查教育机构,尤其羡慕英国人治下的现代学馆。后来久居欧洲,更是赞叹于教化对象竟包括汉人、犯罪分子、小童等不同层次人群。哪怕只是学习四书五经的华人书院,都可以让学童在教室里井然有序,与那些纪律散漫的内地乡村私塾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时间延续,郭松涛又接触到更多西洋世界的学术内容,感受到浓郁的实事求是特色。无论古典时代亚里士多德,还是中世纪的培根,皆"好推求事理"。这又与不求甚解的清朝差异巨大,且被断定为根子出在教育方法上。

19世纪的英国学校 让郭嵩焘非常着迷

污蔑与封杀

郭嵩焘收藏的英国内阁全家福

正是因为深刻意识到西学先进性,郭嵩焘笔下的洋人往往具备正面色彩。此前,清朝文人继承古代对西戎的态度,经常挖空心思遍地外来事物。但是在他这里完全没有用侮辱性修辞,只有文雅、矫健、知书达理、体格强健等褒奖赞美。

在外交思路上,因为亲眼目睹过英军在世界各地的舰队和炮台,理性推断中国和对手存在武力层面差距。所以主张慎重了解西洋列国的国情局势,不要为满足一时冲动而盲目寄出暴力手段。

英国的全球扩张让郭嵩焘心存忌惮

然而,这些今人觉得合情合理的策略,在当时的顽固派眼中是异常可恶。不仅没引起足够重视,反而遭受到铺天盖地的非议与骂名。虽然士大夫们缺乏历练,根本拿不出任何反驳依据,还是不妨碍他们以"有二心于英国"罪名,把郭嵩焘贬损为"事夷"。

公元1879年,郭嵩焘尚在法国任职,就因为同僚的秘密举报而被传召回国。特别是同行出使的刘锡洪,恶毒攻击他崇洋媚外,污蔑其有摆脱不掉通夷嫌疑。

郭嵩焘的言行 终究为保守派所不容

一时间,这位清朝自己的外交先驱沦落到人人喊打地步,近乎被整个中上层封杀。哪怕为明哲保身而辞官返乡,依旧逃不过湖南老家的乡贤鄙夷和读书人讥笑。

显然,郭嵩焘的启蒙和科普之路完全以失败告终,凄凉晚景更是值得后人反复斟酌。至于嘲讽他的各色传统秉持者,亦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饱尝失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非... 引言 《醒世恒言》:“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请观懒惰者,面待饥寒色。”在网络上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
原创 靖... 宋代抗金将领岳飞面对迟迟不能够收复北方领土,写下了悲壮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
原创 明... 1940年1月,刚成立不久、驻扎在湖北京山八字门的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忽然接到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原创 越...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每个国家都想要崛起,每个国家也都有崛起的权利。无论是大国,小国,都应该一视同...
原创 蜀... 刘禅(图片来源影视剧) 听到刘禅,有些人可能会没什么印象,但是一旦提到刘阿斗,相信绝大部分人对这个名...
原创 陕... 历史漫漫,总有一些过往会被时间打磨掉原来的颜色,以至于我们需要透过层层迷雾才能找寻到隐藏的真相。 不...
原创 苏... 在人们的印象里,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穷苦人的代言人”,更是一名铁骨铮铮的硬汉。作为“勇...
原创 多... 甄嬛生下胧月以后才刚刚三天,就被逼无奈,只能去出宫修行了,当时看感觉甄嬛太刚了,为什么还在月子里就执...
原创 1... 1977年的一个春日清晨,长沙市雨花区的宁静被突然打破。一声巨响划破天际,左宗棠的墓地在一瞬间被巨大...
原创 贞... 贞观四年,浪迹天涯的萧皇后重归故土,被带到了李世民面前。太宗正待责问,忽听得一声莺啼婉转道:“臣妾萧...
原创 如... 在蜀国历史上,诸葛亮被誉为卧龙,是一位卓越的军师和谋略家。他的离世对于蜀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使...
原创 隋... 说起中国的封建王朝,常常会将唐、宋、元、明、清五朝相提并论,却很少会提到唐以前的隋朝。 众所周知,隋...
原创 英... 英国作为一个“日不落”帝国,北美自然也是他的殖民地之一,可是最终英国皇家陆军,皇家海军,在北美溃败,...
原创 这... 我国历史悠久,分分合合,而在这分合交替的过程中,也就免不了要打仗,打仗就会出战将。在我国历史上,可以...
唐朝大将薛仁贵坑杀13万铁勒人... 唐朝大将薛仁贵,是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他曾坑杀13万铁勒人,强迫铁勒公主为妾,手段狠辣,令无数...
原创 青... 我们知道,青铜器本身就是国家严格管控的文物,是不允许交易的。青铜器的价值,大体又是由它的规模、精美程...
原创 韩... 说起在中国人心中特殊的信念,因果报应一定算是其中的一个,如果在生活中有些人做了恶事,而在当时没有因其...
原创 蜀...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乱世之中很多...
原创 大... 提起大禹,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他是远古时代的“五帝”之一,也是夏朝的开国国君。而他作出的最大贡献,便是...
原创 蒋... #头条中国史# 一说《三国》,人们想到的都是仁德刘备、奸臣曹操、孙家三虎还有很多名将智将,而蒋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