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比历史上许多皇帝更有成就,但在继承人方面却不如许多皇帝。他一生有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但这些孩子都是在他还是封建国王的时候出生的。也就是说,朱棣即位后,并没有诞生任何继承人。
朱棣原本有四个儿子,但第四个儿子朱高煦早逝,只剩下三个。朱棣的儿子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精英,或能文,或能武。朱棣能够顺利登基,这三个儿子都有功劳。
比如,长子朱高炽在父亲出征时,负责镇守北平大本营。朱高炽不仅把北平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李景隆进攻北平时,成功地以一万大军挡住了敌人的五十万大军,拯救了北平。
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跟随父亲征战,屡立战功。尤其是二哥朱高煦,多次在危机时刻救了朱棣的性命。朱棣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英雄的儿子。
按理说,像朱高煦这样的强将,将来一定会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然而实际上,朱高煦的结局却是悲惨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朱高煦的一生吧。
朱高煦出生于洪武十三年,比长兄朱高炽小2岁。他们两人和老三朱高燧都是徐皇后所生的嫡子。但众所周知,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无论朱高煦多么勇敢,技术如何,他永远都会排在长兄朱高炽之后。所以,朱高炽是燕王的长子,朱高煦只能是高阳郡王。
朱高煦自幼喜武不爱文学。曾随兄朱高炽等诸侯王长子到南京读书。他不喜欢读书,就整天和晋王三子朱季异、周王二子朱由璜混在一起。他们谁都不能成为继承人,他们心里不服气,也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受到约束。他们的言行轻浮,所以他的祖父朱元璋不喜欢他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靖难之役时期。朱高炽身材肥胖,喜文学,不喜武。他不能跟随父亲去战斗。再加上他是太子,所以他留在北平主持大局。朱高煦想趁这个机会炫耀一下,和自己的兄弟比一比。
朱棣非常器重朱高煦,多次请他担任先锋。幸运的是,朱高煦没有辜负他的命令。建文二年,朱棣在东昌兵败,陷入危险。朱高煦接到消息,立即率军救援朱棣。建文四年,朱棣击败蒲子口。朱高煦也赶到,掩护他成功撤离。
看到儿子的勇敢,朱棣感到非常自豪,称赞道:
“我的力量已经耗尽了,我必须鼓起勇气再次战斗。”
朱高煦听了这话,心想,难道他的父亲在暗示什么?正当他思考父亲的话时,朱棣又拍了拍他的背,说道:
“冕之!王爷病重了。”
不得不说,朱棣简直是在为朱高煦画饼。据史料记载,朱高炽身体肥胖,连站起来都需要搀扶。再加上他喜欢安静,不喜欢动,所以朱棣很不喜欢他。但没有办法。朱高炽是长子,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许多大臣也称赞他的德行,朱棣只能接受这样的继承人。
但现在朱元璋已经去世了,如果朱棣这次起兵成功,那么他就会登基为皇帝,到时候一切都由朱棣说了算。如果他实在不喜欢朱高炽作为继承人,他可以选择另立太子。所以,朱棣告诉朱高煦,他的弟弟身体不好,等于是在暗示他,他可能会失去长辈,养育孩子。
朱高煦听了这话就受不了了。他顿时精神抖擞,战斗更加勇敢。他很快击退了朝廷的兵马。最终,朱棣即位,朱高煦也从郡王变成了太子。他更加梦想着父亲能够册封他为太子。
不过,朱棣确实想过要不要废老立幼,因为他觉得朱高炽不像他,而朱高煦却像自己年轻时的样子。但朝鲜绝大多数大臣都支持朱高炽。从朱高炽镇守北平的事实来看,他确实有治国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就是他的长子朱瞻基。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爱,甚至超过了他所有的儿子。相比之下,朱棣决定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虽然他不喜欢朱高炽,但当他想到朱高炽将来会把皇位传给朱瞻基时,他就觉得明朝一定会继续强大。
基于这些原因,朱棣最终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建立云南诸侯国。朱高煦的梦想立刻破灭了。他根本看不起“汉王”,所以他留在京城,不肯成为诸侯。
朱棣从一开始就很宠爱他,同意让他留在京城。但朱高煦并不诚实。在扩张势力的同时,他又陷害了哥哥朱高炽。他知道父亲在立他为太子之前,曾征求过解缙的意见。当时,谢晋说了三个字:
“好圣孙。”
这里的“好圣孙”指的是朱瞻基,也正因如此,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因此,朱高煦对解瑾怀恨在心,导致他含冤而死。
朱棣知道,如果不让朱高煦投降,有一天他会惹出大麻烦。永乐十三年,朱棣向朱高煦请求改封青州,后者仍不肯前往。朱棣大怒,命令他尽快投降。没想到朱高煦不但不肯走,还秘密招兵买马。
永乐十四年,朱棣得知朱高煦有数十项违法行为。龙颜大怒,下令将他囚禁起来,打算废他为庶人。然而太子朱高炽却念及兄弟之情,不断在父亲面前为弟弟求情。朱棣为此感动,于是转而砍掉了朱高煦的两名侍卫,改称乐安太守。
现在朱高煦只得去乐安府投靠宗室。朱棣以为自己会改变自己的过去,朱高煦却更加恨自己的大哥。到了封地后,朱高炽经常给他写信,劝他改过自新,朱高炽见状更加愤怒。
朱棣死后,朱高煦就开始准备谋反。朱高炽即位后,对弟弟十分照顾。他不但加薪,还封嫡子朱瞻潭为汉太子,其他儿子都封为郡王。不过,朱高炽的青睐并没有打动朱高煦,他依然打算起兵,但谁也没想到,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就去世了,朱高煦根本来不及采取行动。
众所周知,朱棣即位后,下令迁都北平,更名为北京。但朱高炽即位后,决定迁回南京,于是派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做准备。朱瞻基回来之前,朱高炽就去世了,于是朱瞻基立即赶回北京奔丧。
朱高煦打算在途中截杀自己的侄子,然后自己坐上皇位。朱瞻基很早就知道舅舅的野心,所以一直留意着。回来的路上,他选择了另一条路线,成功躲过了朱高煦的埋伏。结果,朱瞻基成功回到北京,继承了皇位,但朱高煦仍然没有放弃。
朱瞻基即位后,依然关心朱高煦,但后者并没有把他的侄子放在眼里。事实上,朱瞻基很早就知道朱高煦要造反。他没有立即清算朱高煦,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说他一登基就惩罚了他的叔叔,落下了坏名声。他对朱高煦有利,是因为希望对方扩张。只要朱高煦敢起兵,朱瞻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他。
朱高煦确实是一位猛将,但他缺乏智谋,不是朱瞻基的对手。这也是朱棣选择朱瞻基而不是朱高煦的原因。果不其然,朱高煦见朱瞻基对自己依然如此优待,竟然不理睬他,加快了造反的步伐。最终,朱高煦于宣德元年八月叛变,但很快就被朱瞻基俘虏。
按理来说,朱高煦已经犯了谋反罪,足以被判处死刑了。但一开始,朱瞻基只是下令将他废为庶人,囚禁在皇城西安门内。原因其实和前面说的一样。朱瞻基想树立自己“仁王”的形象,所以“不情愿”处决了自己的叔叔。
他也知道,以朱高煦的性格,虽然表面上投降了,但心里还是有一颗叛逆的心。于是有一天,朱瞻基去拜访朱高煦,后者故意绊倒他,以发泄心中的不悦,这也正是朱瞻基想要的。
就这样,朱瞻基以朱高煦谋反、无悔意为由,将他放入重达300公斤的铜缸中烧死。朱高煦效仿其父朱棣谋反,却被侄子所杀。可以说是他把罪责都怪到了自己身上。如果他老实一点,这一生他就能享受无尽的富贵荣华了。至于朱瞻基,他的目的达到了,不仅除掉了野心勃勃的叔叔,还树立了仁王的形象。
朱高煦的生育能力超过了他的父亲朱棣。他共有11个儿子。那么他死后他的儿子们怎么样了呢?
朱高煦的长子朱占和在永乐年间被封为汉朝太子。不幸于永乐十九年病逝,谥号“亦庄”。
他的次子朱瞻基因为母亲被父亲杀害,多次向朱棣揭发父亲的罪行,让朱棣不高兴。后来朱瞻基多次怂恿朱高煦造反,但朱高炽却以不孝罪废了他为庶人,贬到凤阳看守皇陵。朱高煦死后,朱瞻基受到牵连,被处死。
三儿子朱瞻坛,前面已经提到过。朱高炽即位后,被封为汉太子,但朱瞻坛却比朱高煦死得早。
这样一来,朱高煦还有8个儿子。朱高煦死后,他的八个儿子全部受到牵连,被杀。这就是朱高煦谋反的代价。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明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