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唐时期,有“初唐四杰”这一群杰出的文学家,而骆宾王在其中虽排名最后,却因其写下的《咏鹅》和辅佐徐敬业反抗武则天而备受后人瞩目。骆宾王的一生被认为是传奇的,虽然作品数量并不众多,但有三篇作品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他的一生。
在他幼年时,骆宾王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才华,成为当地的神童,七岁时的《咏鹅》传颂千古。虽然中国神童诗不乏,但骆宾王的这首却被认为最为纯粹。盛年之时,他参与徐敬业的反抗,创作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檄文之一——《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文章雄辩华美,被武则天称赞有加。
晚年,骆宾王隐居空门,化身为一位老僧,与宋之问共同创作了《灵隐寺》,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可谓是全诗的精华。骆宾王才情横溢,名作不止这三篇。
在一次为友人送行出征的时候,他创作了《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诗中通过“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交待起因,描绘了侠士们冲锋在柳叶银箭、桃花玉鞍的光芒之中。这样的写法别具匠心,巧妙地表现出侠士们高超的武艺。接下来的“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更是通过倒装的手法,突显了人的主导地位,赞美了侠士们的英勇。
最后两句引起争议,有人认为是规劝将士好好练习武艺,避免像荆轲那样功败垂成。然而,这首诗的整体风格豪迈磅礴,着重在鼓励将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斗,为祖国立下赫赫战功,而非行刺之事。在初唐时期,人们崇尚任侠精神,注重以直报直。这首送别之歌无需涉及哭泣,显得英勇豪迈。
这是一首豪情满溢的诗篇,勉励侠士奋勇向前,充满对战场的期待和对英雄的赞美。骆宾王通过细腻而高超的描写,使得整首诗熠熠生辉,成为初唐文学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