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册大方鼎
时代:西周康王时期。因铭文提到“铸武王成王异鼎”,故此器应铸造于康王时期。
出土:192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马坡,共4件。同出带铭铜器还有“夨令方彝”等。
现藏:两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一件藏于美国诺福克赫美地基金会。
字数:四件铭文行款、风格、内容基本相同,内壁铸有铭文8行42字。第二器少1字,因“赏”字前面缺一个“公”字。
著录:《贞松堂集古遗文》3·25·2,《小校经阁金文》3.13—14,《三代吉金文存》4·20·2,《殷周金文集成》2758、2759、2760、2761等。
铭文释文:公朿(来)铸武王、成王異(翼)鼎。隹(唯)四月既生霸己丑,公赏乍(作)册大白马。大扬皇天尹大(太)保造,用乍(作)且(祖)丁宝尊彝。隹丙(上隹下丙)册册。
作册:职官名,属于史官,职掌策命、文书、祭祀等事。
大:人名。唐兰认为“大”为“丁”之孙辈,而“夨令方彝”(《殷周金文集成》9901)之“夨令”为“丁”之子,“矢令”为“大”之叔父辈。“夨令方彝”与“作册大鼎”同出,且“夨令方彝”有铭文“作册令敢扬明公尹厥造,用作父丁宝尊彝。敢追明公赏于父丁,用光(贶)父丁。隹丙(上隹下丙)册。”故唐兰此说可信。
铭文大意是:在召公奭铸成武王、成王異鼎归来的某一天,时在周康王某年四月初的己丑,召公奭赏赐给隹丙(上隹下丙)族的担任作册史官的名叫大的这个人一匹白马。隹丙(上隹下丙)族作册大,感恩苍天、感谢召公奭,于是铸造这套青铜鼎,来祭祀他的日名为丁的祖父。
坦斋周博临《作册大方鼎》
纸本 尺寸:53X43cm
高清单字
《坦斋临金文百种》
周博 著
大十六开 精装
本书辑选坦斋周博老师临自商代至西周、春秋、战国不同时期金文计一百种,其中涵盖鼎、簋、盘、簠、盨、敦、爵、觚、觯、尊、卣、彝、壶、匜、缶、戈等不同器形及多种风格,坦斋通过多年对三代吉金文字的梳理,借鉴清代以来诸家对金文书法学习和创作转换方式,以熟练的笔墨技巧和多重审美维度在纸上再现金文或朴茂厚重,或清刚劲健,或雄肆勃发的书法意趣,也是其“用笔墨实践厘清书法史脉络”观念的行动展现。
周博,别署坦斋,汉族,1977年5月生于河北山海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政府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省书协学术委员、秦皇岛市书画院副院长、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展、单项展和各类学术邀请展,先后在秦皇岛、杭州、兰州、敦煌、海口、深圳、济宁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书法报》等国内多家报刊专版介绍其艺术成果。在《中国书法》等各类报刊发表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曾获得河北省文艺评论奖。出版《书法自我进阶指南》《书意》《坦斋临金文百种》《坦斋书小员峤室集宋词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