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光绪:壮志难酬的帝王,不一样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迪丽瓦拉
2025-09-02 15:33:16
0

公元1875年,岁在乙亥,正月二十的紫禁城,被皑皑白雪覆盖,寒风如刀割般呼啸而过。太和殿外,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在慈禧太后的摆布下,身不由己地跪在同治皇帝的陵前。

他那小小的身躯,在宽大的龙袍里显得愈发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按照祖制,即将继承大清帝位的他,必须向驾崩的同治皇帝行叩拜大礼。

这磕头,对一个4岁孩童来说,本就艰难,更别提要完成三跪九叩这般复杂的大礼。载湉连炕都上得费劲,又怎能独自完成这庄重的仪式?无奈之下,只能由同治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协助他完成。

然而,清朝官方史料在记载这段历史时,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4岁的载湉跪在陵前,捶胸顿足,嚎哭不止。如此描述,着实令人难以苟同,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载湉登上皇位,即我们熟知的光绪皇帝。对于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而言,这皇位并非是无上的荣耀,反而更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锁。

自古以来,幼主登基,主少国疑,往往需要顾命大臣辅佐。但同治皇帝驾崩得太过仓促,未来得及指定顾命大臣,这代理朝政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慈禧太后肩上。

光绪皇帝的身份,在慈禧太后眼中颇为特殊。同治皇帝无嗣,新皇需从皇室子弟中挑选。自道光皇帝后,清朝皇家子弟质量下滑,不少沾染骄奢淫逸之风,甚至染上抽大烟的恶习。

挑来选去,众人无奈之下,将目光投向了年仅4岁的载湉。4岁的孩子,宛如一张白纸,没有不良习性,虽年纪小,却也被认为适合当皇帝。

光绪的父亲是道光皇帝之子,从家谱顺序看,光绪与同治是平辈,慈禧太后便将光绪过继为子。然而,忙于权力争斗与政事的慈禧,无暇顾及光绪的生活起居。

于是,她将光绪托付给亲信太监李莲英。李莲英虽为太监首领,却从未有过照顾孩子的经验,面露难色。但慈禧太后强硬表态,李莲英为保饭碗,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差事。

李莲英身为首领,自然无需亲力亲为,他安排了约100多名普通太监,以轮岗制照顾光绪。太监,这个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对皇帝的感情复杂。

封建制度的残酷让他们身体残缺,而宫墙内的权威又给了他们生存空间。他们对照顾光绪,不过是应付了事,只求皇帝活着不被责罚。

从光绪幼年的生活细节,便能看出一二。清朝皇帝用膳,场面宏大,摆满三四桌,共400多道菜。正常情况下,太监依次给皇帝夹菜,皇帝喜爱的菜也不能多吃,以防喜好泄露。

但到了光绪这儿,太监们为图省事,取消夹菜流程,光绪只能吃面前的四五道菜。若这几道菜是鸡鸭鱼肉,还算幸运;若只是炸馒头、炸豆干之类,光绪也只能天天如此。久而久之,御膳房厨子也偷懒,只做那几道固定的菜,其他菜肴撤下重复利用,做菜的钱款则被厨子和太监合谋贪污。

因此,光绪看似每餐数百道菜,实则多为坏菜、馊菜,即便太监偶尔夹菜,他也难以下咽。长期饮食单一,光绪本就虚弱的身体愈发不堪。

而且,无论寒暑,太监为防他着凉,夏天也给他裹着棉袄,冬天他想脱衣,却被太监强行按住,差点热晕。

这些记载,看似离奇,却可信度极高。它们出自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书中。翁同龢日夜陪伴教导光绪,其记述应非虚言。光绪就这样在孤独与困苦中度过了少年时代,与其说是皇帝,倒更像紫禁城中的囚徒。

时光流转,光绪16岁,已到亲政之年。4岁时,慈禧代行朝政实属无奈,如今皇帝长大,有能力处理国家事务,慈禧似乎应放权。

历史上,不乏像慈禧这般贪恋权力的女性,如吕雉、武曌、刘娥等,但慈禧与她们不同,她除了擅弄阴谋诡计,对国家并无太多益处。

然而,当光绪提出亲政时,慈禧竟痛快答应,并发布懿旨告知满朝文武。光绪满心欢喜,以为大展宏图的时机已到。

但很快,他便发现,大臣们依旧将奏折送往慈禧宫中,汇报国事也找慈禧。表面上,大臣们对光绪俯首称臣,实际却绕过他,将慈禧视为帝国的真正主宰。

不仅如此,慈禧虽宣称不再干涉朝政,却暗中操控光绪的生活。光绪钟情珍妃,慈禧不喜,竟将珍妃残忍害死,还强行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光绪为皇后。

光绪想选拔人才组建自己的班底,慈禧却将大臣全部换成亲信,从朝廷大员到太监丫鬟,皆是她的人。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中原,年轻的光绪满腔热血,坚决主战,多次表达“宁可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江山”的爱国情怀。

但慈禧太后却一心求和,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这是清廷的无奈之举,却也让光绪的爱国之志受挫。

面对国家的颓势,光绪决心改变,找来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发动戊戌变法,期望通过改革让清王朝自强图变。然而,慈禧太后却强硬反对,宣称“谁敢变法我就弄死谁”。

很快,变法派被慈禧以雷霆手段镇压,光绪本人也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虽然后来被放出,但重回紫禁城的他,坐在龙椅上,眼中已失去光芒,彻底绝望。

光绪皇帝,儿时在深宫中饱受孤独与虐待,长大后又被慈禧太后牢牢掌控。他怀揣着救国的理想,试图用变法改变国家命运,却屡屡受挫。

但他并非失败者,在戊戌变法时,大学士孙家鼐提醒他,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光绪明白此理,却面色坚定地表示:“吾欲救中国耳,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

在他之前,400多位皇帝,无人有此胸怀。光绪当皇帝,不为享乐与权力,只为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他渴望的是天下太平,而非权力巅峰的九五之尊。

只可惜,时代没有给他实现理想的机会,“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令人叹息,也令人敬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家人们,咱今天聊聊一个超震撼的历史发现!前几年,西安挖出了李建成的墓,好家伙,这一出土,可在考古界和...
原创 日... 自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的软弱腐朽彻底暴露在了世界列强的面前,列强们如同苍蝇一般争相前往这个“遍地...
原创 洪... 万历皇帝 张居正执政期间跋扈、专权、贪腐都有证据,但说他觊觎藩王财产未免言过其实。后人给张居正定的罪...
把“亲子鉴定”做到3000多年... 考古工作者看到一片墓地,首先想到的不是将出土多少稀世珍宝,而是墓葬结构、家族关系——这片墓地埋的是谁...
原创 岳... 车轮战法,是演义小说里经常提到的一种战斗方式,通常是让多人轮流跟对方一个人打,目的就是消磨对方的斗志...
原创 为... 看过《神话》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病死于巡行途中的沙丘,诏书上写的是长子扶苏继位,那么为何后来变成...
原创 “... #“山西王”阎锡山为何能独霸山西三十余年# 西元1912年年初,清朝宣统朝廷宣布逊位。中国进入民国时...
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发挥金融“稳... 历尽沧桑的古炮台记录了虎门销烟的恢弘历史,气势如虹的虎门大桥见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身处大湾区的...
原创 公... 秦国大良造是秦国掌管军政大权的官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 秦惠文王时期,魏人公孙衍被任命...
山西大同发现一处重要北魏遗址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普查队在西册田村新发现了一处重要...
原创 只... 在乾隆朝之后,礼亲王府出了一位杰出人物,他便是第一代礼亲王代善的七世孙昭梿。 这位礼亲王在当时就是极...
原创 人... 曾国藩是清朝著名大儒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官员,在君子之道和世俗官场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很多人为此困惑,...
原创 卢... 卢骅:抗美援朝历史研究文章为什么要有注释? 《志愿军》1954年8月21日。 近些年来,随着抗美援...
古浪大靖最热时究竟多热?气候因... 古浪大靖是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这里的天气情况备受关注。特别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能达到的温度。这更是大家好...
原创 《... 时间:东周·春秋时期 地点:郑国 背景:公元前701年,郑庄公病重,然而他有十多个儿子,个个表现都不...
原创 孙... 孙中山,国民党的缔造者,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没了孙...
原创 他... 人生路漫漫,充满着荆棘和坎坷,没有人知道他前方的道路将会遇到什么。但是勇敢的人,对所潜在的危险却无所...
原创 川...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时代,难以计量的川军涌出山川,奔赴抗战之路,虽满目沧桑,却也有那么几位英雄,他们...
原创 三... 秀才,秀才!优秀的人才!这可不是我胡瞎编的,是真的!汉朝是由地方官府推举优秀的人去朝为官!每年各地推...
原创 韩... 现如今中国的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很多人都开始拿中国和美国相比较,不过中国依然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并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