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时代,难以计量的川军涌出山川,奔赴抗战之路,虽满目沧桑,却也有那么几位英雄,他们的名字仿佛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鲜有人提及。就像一滴水珠,虽无声无息,却在大海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辉。而今天,我欲讲述的,将是这样一位英勇的将领—许国璋,可能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的名字,但他却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是民政部首批公布的三百位抗日英烈中的一位。
许国璋出生于四川成都,他的成长背景无疑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少年时代,没有过多的书本知识,却炼就了一身武艺,这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年轻的他,便毅然参与了护法战争,虽未曾拥有显赫的名声,然则,他的热血与勇气早已埋下了种子。
1917年,年仅二十的许国璋加入了川军,起初不过是一名普通士兵,但凭借着卓越的战斗表现,他迅速崭露头角,屡屡获得晋升。数年后,他已成为连长,随后进入第2师的军官学校深造,最终在刘湘麾下担任团长和旅长等职务。从士兵一路成长为将领,许国璋在指挥作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为后来抗日战事的急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1937年,随着日本侵略者全面入侵我国,许国璋不幸未能如愿参战,一直到1938年4月,他方才以第67军161师483旅的少将旅长身份,承担起了保卫武汉的重任。他坚守于田家镇要塞,历时一个月与敌军周旋,虽艰难,却毫不退缩。
同年9月29日,田家镇被敌军攻陷,许国璋接到命令,负责保护第五战区的撤退。在上巴河战役中,他英勇抵抗敌军,成功掩护了友军,稳固了己方阵地。他的战功赫赫,1942年晋升为105师长。1943年春,他奉命在湖南一带阻击日军,几场交锋之后,歼灭敌军数千有余。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无畏精神,常常鼓舞着身边的战士。大战之前,他坚定地说:“为国捐躯,军人本分,今当决一死战,敢有退者,必手刃之。”无不令他的手下热血沸腾。
1943年10月,当日军集结十五万兵力进攻常德时,许国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挺身而出。他在虎渡河、澧县等地进行顽强抵抗,击毙敌军两千余人,但在命令撤退时,却不幸被敌军截断了退路。为保护友军的撤退,许国璋坚守在常德门户的陬市,吸引了数万敌军的注意,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不惧艰难,激战一昼夜,只剩下区区两个营的兵力。
可见,许国璋作为一名抗日将领,他的奋斗与牺牲,正映射着那个时代无数英雄的精神。岁月流转,历史的尘埃渐渐散去,但他的英名却不会被遗忘。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愿后辈承继这份坚韧与勇气,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辉篇章。愿每一个奋斗不息的你,在岁月的长河里,都能如许国璋般,勇敢面对一切挑战,谱写无愧于心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