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杀了许多贪官,腐败反而越来越严重,雍正用2招就成功解决
迪丽瓦拉
2025-09-03 04:33:10
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腐败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根除的顽疾,严刑峻法能震慑一时,却无法持久。

明朝朱元璋的反腐,最终沦为残酷的杀戮,清朝雍正却另辟蹊径,通过制度建设和高薪养廉,有效遏制了腐败。

失效的震慑

要说朱元璋为什么对贪官那么狠,那得看看他年轻时候的经历,他自己就是穷苦出身。

元朝末年那会儿的腐败和社会动荡,他是真真切切地经历过,甚至因为饥荒和贪官的压榨,连父母兄长都保不住,这种切肤之痛,让他对贪官污吏产生了近乎生理性的厌恶和极度的憎恨。

所以他一坐上龙椅,就抡起了反腐的重锤,决心要用最严厉的手段把这股歪风刹住,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大诰》这类法典,条文严苛得吓人,里面充斥着各种酷刑。

比如广为人知的“剥皮填草”,就是要把贪官的人皮剥下来,塞满稻草,挂在衙门门口示众,以此震慑其他官员,他还亲自编纂了《醒贪简要录》,发给各级官吏,算是官方指定的反腐教材,时时刻刻提醒他们别伸手。

光靠法律和酷刑还不够,朱元璋还搞起了“群众运动”,他设立了登闻鼓,鼓励甚至保障普通老百姓直接向中央举报官员的贪腐行为。

为了确保效果,他还规定地方官如果胆敢阻拦百姓告状,也要严惩不贷。

在他治下,爆发了好几起惊天大案,像户部侍郎郭桓勾结地方官僚倒卖国家粮食的“郭桓案”,以及地方官为了报销方便提前在空白文书上盖印引发的“空印案”,每次都牵连甚广,成千上万的官员人头落地。

一时间,官场上确实是风声鹤唳,官员们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胆,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然而即使这样,腐败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何病根难除?

一个绕不开的坎就是官员的肚子,明朝官员工资低得离谱,这是个硬伤,当时的正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也就180两银子左右,一个七品县令,一年下来更是只有区区30两。

这点钱别说养活一大家子人、应付各种官场迎来送往了,有时候连官员自己体面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海瑞这样的清官典范,都得靠自己在后院种菜、让妻子做些手工活来补贴家用,可见当时官员的普遍窘境。

薪水低到这份上,指望人人都能像海瑞一样安贫乐道,实在有点不切实际,这就等于逼着一部分人不得不去想“歪门邪道”来弥补收入。

再者朱元璋的反腐,更多的是依靠严刑峻法和皇帝本人的强大意志在推动,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来配合。

比如那个看起来很厉害的民众监督,实际上缺乏细化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核实机制,很容易在执行中走样,要么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打击异己,要么因为信息不畅、核实困难而流于形式,最终难以发挥持续有效的作用。

他的反腐策略,明显是重“打”轻“防”,重点在于事后惩处,对于如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堵塞制度漏洞,考虑得并不周全。

结果就是,虽然朱元璋杀了很多贪官,搞得官员人人自危,但他那套“运动式”的反腐,效果更多是短暂的、表面的。

他一死或者管得稍微松一点,腐败很快就又会卷土重来,严刑峻法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震慑,却治不了贪腐赖以生存的土壤,缺乏可持续性。

雍正的反腐“组合拳”

到了清朝的雍正这里,他同样以勤政和强硬著称,但他显然从前朝尤其是明朝的教训中吸取了经验,他看明白了,光靠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得从制度层面下手,堵住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窟窿。

雍正打出了一套“疏堵结合”的组合拳,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堵”的方面,他先是整顿财政秩序,加强中央对财政的控制和审计。

为此,他专门设立了会考府这样的机构,相当于中央审计署,负责核查全国的钱粮账目,让地方财政收支更加透明化,减少了官员上下其手、浑水摸鱼的空间。

更厉害的一招是推行“火耗归公”,以前地方官征税时,会以“耗损”为名额外加征一部分,这部分就成了官员的灰色收入,数额巨大且难以监管。

雍正把这部分“火耗”明确规定由官府统一征收管理,纳入财政体系,一部分用作地方办公经费,另一部分则用来给官员发“养廉银”,直接切断了地方官员的一大财源,同时也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疏”的方面则是给钱,解决官员的生计问题,降低他们贪腐的动机,这就是著名的“养廉银”制度,雍正认识到,让官员饿着肚子去谈廉洁是不现实的。

于是,在“火耗归公”的基础上,他从这笔新增的财政收入里拿出一部分,作为“养廉银”发给各级官员,这个“养廉银”的数额可就相当可观了,往往是官员正俸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有了这笔丰厚的收入,官员至少在经济上有了保障,再去贪污的必要性和借口就大大减少了。

当然,胡萝卜有了,大棒也没放下,对于那些拿了高薪还不知足、继续贪赃枉法的官员,雍正同样是毫不手软。

他不仅严惩贪官本人,还搞严厉的经济追偿,务必把贪污的钱款追回来,追不回来就抄家抵偿,甚至还搞连坐,贪官的子孙后代也要受到牵连,比如被贬为奴隶等,以此形成强大的震慑。

这套组合拳效果怎么样?数据很能说明问题,雍正即位时,国库存银大概只有800万两,到了雍正七年,这个数字就飙升到了6000万两。

国库的充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政制度的改革和对贪腐的有效遏制,同时官场的风气也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吏治相对澄清,行政效率也有所提高。

信源:郭桓案 明代朱元璋惩办官员的案件

信源:明朝这场牵连数万人的贪污案,为何如此轰动? 上观新闻 08-0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窥镜和手术台:古罗马的外科手术 罗马外科手术器械。/ 由 Wellcome Collection 提供,Wikimedia Comm...
原创 春... 周朝的许国,地位极低、名气极小、实力极弱,但这么个小诸侯国,在列国纷争时期,竟然也硬是打了七百年的酱...
原创 索... 鳌拜是清朝早期的一代功臣,也是元老级的辅政大臣,不仅出身名门,本人精通作战策略,在各大势力之间斡旋,...
原创 清... 综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短时间被制造出大量工业产品,而过剩的工业产品迫...
原创 宝... 1642年, 荷兰 驱走西班牙后独自占领台湾北部。 公元1661年。 郑成功 率领部队从金门出发,后...
原创 母... 齐国向鲁国发起战争,鲁元公决定派吴起迎战。谁知,吴起却问妻子:“你的母国要攻打鲁国,你可愿助为夫一臂...
原创 抗... 飞夺泸定桥 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泸定桥战役;又叫“飞夺泸定...
原创 李...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一统天下,坐上了皇位。俗话说“多个儿子多把刀”,李渊共有四个儿子,...
原创 他...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岁月的变迁换来了多少朝代的更迭,一代王朝的兴衰,只是这历史长河中一条...
原创 秦... 上回讲到晋文公称霸,这次我们来了解另一个大国---秦国争霸的故事。 秦穆公上位后,任命 蹇叔为右庶...
原创 雍... 随着清宫剧的播出,人们对贝勒爷这个称呼肯定不会陌生,在清朝初期,贝勒爷是非常厉害的存在。可是到了清末...
原创 秦...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举鼎而亡。由于武王没有子嗣,秦国大位无人继承。惠文后与丞相樗里疾、将军魏冉...
原创 三... 如果三国岁月的开始被标定为黄巾叛乱,很容易看见,战争的界限也是叹为观止的。取自《三国志》的一些数据—...
原创 辛... 首先,曾国藩是没有时间参加的。大清朝廷内爆发辛酉政变的时候,曾国藩正远在江南指挥湘军与太平军死磕,如...
原创 被...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战李信大败而回,损失了七个都尉。 明...
原创 为... 唐玄宗时期的募兵制和节度使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二者的结合又形成了藩镇体制。从根本而言,藩镇体制是安史...
原创 康... 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整个封建历史上,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
原创 韩... 我们都知道,韩国人一直认为中国的传统都是他们的,比如端午节,孔子什么的。这次韩国人发大招,居然说孙悟...
展品翻倍 互动升级!北京焦庄户... 顺义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焦庄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人民利用地道,以...
原创 清... 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辞海》中对其的描述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