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的战争规模为何比战国小?论动员能力,袁绍军还比不上黄巾军
迪丽瓦拉
2025-09-03 10:33:24
0

如果三国岁月的开始被标定为黄巾叛乱,很容易看见,战争的界限也是叹为观止的。取自《三国志》的一些数据——黄巾起义:众三十六万余。张燕之乱:号称百万,名曰黑山贼。青州兵入兖州:拥众百万,百姓皆怖。

关东17路王公会讨董卓,只驻扎在的豫、兖的就有:计十数万。二袁的部队还不算在内。这样的规模,与战国斗争史相比,恐怕差的还不算多吧?然而,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发现,随着诸侯兼并的进程,军队的规模并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

比如在决定北境所有权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军只有10万人。难道是四州王者的袁本初,只有这种动员能力,还比不上黄巾贼吗?

官渡战毕、袁军全部被灭,曹老大穷追猛打不松手,但印象里的势如破竹好像是耽搁了5、6年。在此期间,他还被袁尚和袁谭等侄儿辈在邺城下羞辱。最后,只是靠着敌人自己内杠,他才大致平定了“北境。”

最后,他用了两次被毁的冀州账本,得甲兵三十万众。这就好玩了,充分说明袁绍并没有按照战国模式动员四五十万,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屑为之。现在我们知道是什么了,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这样?战国可以被称为所见即士兵。

长平之战最具代表性,赵军被击杀45万人,被《史纪》誉为:"壮者尽于长平";为了摆平赵军的粮路,秦王“派河内十五岁以上去长平”,获胜后,秦国也落下了死半,国内空的局面。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所谓四五十万军队,大多只是放下农具的农夫罢了。

这种遗产一直延续到楚汉时期。刘项在咸阳对峙,萧何发关中老弱者去军。在荆兴背水死战中,韩信驱市人而战。这些军队的底色与黄巾军甚至东直县的县兵没有太大区别。怼人数呗。可面对精英部队,他们的表现如何?

汉王遣五十六万人伐楚。项王以精兵三万出。晨击于东,日中,大破汉军。五六十万士兵,半天完蛋。这样的奇迹,难道只属于项王吗?巧合:《后汉书》:初平二年,黄巾军进渤海。瓒遣精锐二万击溃之,斩级三万。又半度而截,复破贼数万余。收生口七万余。

被袁绍欺凌的公孙先生表态:不存在。 从这波失败中恢复过来后,他们又发展到众百万,跳进兖州地界,被曹操一锅端。黄巾掉了下来,老曹收货满满。《三国志武帝纪》:受降卒三十余万。这就是传说中的青州兵。值得庆祝。

很快,贫中暴富的曹操迎来了吕布同志在主场的考核,结果很好——:青州兵窜,太祖陈乱,坠马,烧左手掌。这即是脑洞网文里的精英——青州兵。 至于讨董联军的命运,地球上的所有人都知道,连董卓的脸都看不见,就被徐荣的半师压在了河岸边。

总体来看,董卓、吕布、白马公孙有不同的兵制,但共同的起源是凉、并、幽州等边 州。军种的共同含义是边防士兵,换句话说,是一支在对外战争的生死考验中长大的专业力量。当所谓的数十万农军与专业力量相遇时,结果就是谈笑间切瓜切菜。

又比如《后汉书群雄传》记录了这么一段,说孙坚参与讨伐凉州的叛乱,和董卓曾做过同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后来,他率领数万军队找到老董算国仇,却被李催、徐荣等人羞辱,屡战屡败。

这很有趣。老董的长史立刻喝高了,感觉这届孙坚不好,不知道比李、郭差几个量级 。只不过——董卓其实有一些战略敏锐度,曰:坚时将乌合兵,故军有利钝。然杀二袁儿,天下方服矣。“带乌合之兵”这是孙坚战败的石锤原因。

《太宗李靖对》转述诸葛亮的军事理念:有控制权的士兵,无能的将军,是不可战胜的;没有控制的士兵,有能力的将军,是可以战胜的。这才算可以解释的吧?

三国初期这些"数十万军队"的命运,充分说明了两汉时代持续四百多年的军事演变。长期没有受过训练的武装村汉,在职业军队面前完全容易受到伤害。经过实践教育,每家豪族的军队规模都缩小了。

拿曹操说事,他最初收到30万降兵,接着,他反复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到官渡决战时,其兵力也只有数万人,即使到了赤壁,充其量也只有10多万人。规模化联动专业化的深化,最终被称之为“世兵”的军事体系诞生,户数决定了兵力的多少。

还是《唐李对》:不大胜亦不大败者,节制之兵也。官渡之后,击溃敌军而不动天影的奇迹,基本无法重现,两军长期对抗成为惯例。另外,人口的下降也影响了军队的规模,但如果只是根据书本人口来估计,必然导致严重的误判。

例如,在三国境内,有大量的外族人口,他们承担军费并派出人员,但这些人口不再有户籍的老百姓之中。历代史官们据估计,三国的人口超过2000万至3000万,我个人认为这大致合适。

三国战争形态的转变,对外族军队的经年强势,充分证明了户数保障专业军队的必要性。事实上到了4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极度缺乏后勤装备,不得不依靠高比例的后勤人员来保证战斗。

中原地区动员了600万余支援前线,创造物流优势。在过去的年代,就是发动600万军队的冬季攻势,声称1000万已经是不起眼的了。铁路网的最初启动只养活了50多万一线部队。也就是说,百万军队的作战部分不到10万。

例如,不同风格的历史作家的协助。如果太史公同志要写赤壁战役,恐怕会是"曹操会同荆州军,约有80万人,向东顺流而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悠久的历史中蕴藏着无数值得我们探索的故事。从古代历史人物到那...
原创 1... 在一千多年前,日本人就已经自称为“倭人”,并且为这个称呼感到骄傲,因为他们认为这一名称是“汉朝时期皇...
原创 明... 众所周知,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皇帝是所有权力的中心,君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他们有自己专属的...
原创 曹... #头条中国史# 东汉末年,因汉献帝的无能,国家一片混乱,强权争霸,真正呈现出时势造英雄的局面。曹操就...
原创 红... 红六军团改编为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何资历深厚的王震仅任副旅长?旅长的特殊背景,是否真让他难以望其项背?...
原创 东... 东汉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第一个盛世王朝,其历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中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皇帝。...
原创 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出征,30万兵力击退匈奴之后,修建长城防御。秦朝有数以百万计的军队,足可以粉...
原创 晋... 衣赐履按:战争结束后,要评功评奖了,这是各方势力斗争的另一个战场,其惊心动魄的程度,一点儿也不比战争...
原创 “... 作为人类史上的八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被誉为东方的巨龙,蜿蜒盘踞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守护着中华...
原创 宋... 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最为耀眼的女性组合,她们各自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妻子,被尊奉...
原创 邓... 邓颖超的家族背景与她后来的革命生涯息息相关,她的父亲邓廷忠曾是清朝的御前侍卫,参与过抗法战争。在这样...
原创 元... 成吉思汗一生当中妻妾无数,当然也生了数不清的子女,其中地位最尊贵的就是他正妻所生的四个儿子。他们分别...
原创 管... 《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提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
原创 “... “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的郭子仪孙女郭太后 作者:闫广勤 郭氏(?-848),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
原创 晚... 引言 时间如白驹过隙,百年飞逝,今天我们将继续带您回到晚清时期,一幅幅老照片透露出的历史信息将带领我...
原创 春...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春秋无义战,战国起群雄起,晋文公首先通过改革增强晋国的国力,之后帮助周天子解决了...
原创 大... 珍妃(1876~1900)生于光绪二年(1876)二月初三,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其祖父乃陕甘总...
原创 赤... 前言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也是同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赤壁之战激烈异常...
原创 明... 明朝谋士刘伯温究竟有多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优秀杰出的人物,如赵匡胤,岳飞,朱元璋等。而刘...
原创 西... 导读: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在这800年的时间里诞生了诸多哲学、思想大师,这深深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