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醉酒闯大祸,身披龙袍惹怒宋真宗,一句话竟巧妙化解
迪丽瓦拉
2025-09-02 15:35:39
0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森严等级制度下,龙袍无疑是皇帝独一无二的专属服饰,它承载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威严庄重。在那个时代,私自穿着龙袍,哪怕只是衣服上绣有龙纹,都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严重罪行,一旦被发现,论罪当斩,绝无宽宥余地。

话说有一次,寇准过生日,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寇准已然醉意上头,摇摇晃晃间,竟披上了一件戏服上的龙袍,随后便沉沉睡去。第二天清晨,寇准从宿醉中醒来,猛然发现自己身上这件龙袍,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情急之下,他手忙脚乱地扯掉了龙袍的两只袖子。

然而,可惜为时已晚,早已有眼尖之人将此事上奏到了宋真宗面前。宋真宗听闻后,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寇准这是要公然谋反吗?” 就在寇准命悬一线之际,他却凭借一句话,成功将这件事大事化小,惊险地躲过了一劫。

寇准,乃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士。因其性格刚直不阿,行事作风硬朗果断,在民间被人们以一种略带诙谐的方式戏称为 “寇老西”。这一称呼,既包含了对他西北出身的调侃之意,同时也暗暗指涉他那如同刀削面般刚硬不屈的独特性格。

寇准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旁人考科举,常常耗费半生精力,头发熬白了也未必能考中。而寇准年仅 19 岁,便一举考中进士,其才学之出众,可见一斑。

不过,当时宋太宗在殿试选拔人才时,偏好老成持重之人,年纪过于轻小便容易被淘汰。于是,有人好心劝寇准在登记年龄时多报几岁,如此或许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然而,寇准却一脸傲然地回应道:“我刚刚准备为国家效力,怎么能够做出欺君的行为呢?”

最终,寇准以真实年龄参加科举,并成功考中进士,凭借自身的才学与品德,被宋太宗赵光义破格重用。宋太宗对寇准极为赏识,甚至曾夸赞道:“得寇准,犹唐太宗之得魏征也。” 此言一出,既高度肯定了寇准的才能,同时也巧妙地夸赞了自己善于识才用人。

还别说,寇准 “怼” 皇帝的本事,丝毫不比魏征逊色。当时,寇准担任枢密直学士一职,在宫殿中向宋太宗奏事。由于他生性耿直,说话向来直言不讳,常常忠言逆耳。这一次,他所奏之事让宋太宗听得不太舒服,不想再听下去,于是生气地站起身来,离开了龙座,打算转身回宫。

但寇准哪肯罢休,心想陛下怎能不听完就走,这可是关乎国家大事。只见他快步上前,伸手扯住太宗的衣角,硬是将太宗拉了回来,非要太宗听完自己的话不可。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辄引帝衣” 典故的由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太宗不仅没有因为寇准的这一鲁莽举动而生气,反而因这件事对寇准更加赏识,并对他加以嘉奖。后来,因一些事务,寇准被罢官,外任青州知府。即便寇准离开了京城,宋太宗却时常思念他。

由于思念之情太过浓烈,宋太宗时常闷闷不乐。有一天,他忍不住问身边的侍从:“寇准在青州过得快乐吗?” 侍从回答道:“寇准得了一个不错的差事,想必不会苦恼。”

过了几天,宋太宗又按捺不住心中的牵挂,再次询问同样的问题,侍从这次回答说:“寇准天天饮酒作乐,倒是逍遥自在,只是不知他是不是也在思念陛下您。” 宋太宗听后,顿时沉默不语。到了第二年,宋太宗实在难以忍受对寇准的思念,最终还是将寇准召回了京城。

时光流转,到了宋真宗年间,寇准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威望,成为了宰相,而丁谓也得到升迁,进入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一职。

丁谓此人,虽有些小聪明,但心术不正,平日里就喜欢阿谀奉承。有一次,同事们聚在一起用餐,寇准喝汤时不小心将汤汁沾到了胡须上。丁谓见此情景,立刻满脸堆笑地起身,主动替上司寇准擦拭,并细心地将他的胡须梳理整齐,那谄媚的姿态,简直令人作呕。

寇准可不是那种喜欢被人溜须拍马的人,他不但不领情,反而面露讥笑,毫不留情地说道:“参政,你身为国家大臣,竟然做出为长官拂须这种事,成何体统?” 丁谓本想借此机会讨好寇准,却没想到遭到如此羞辱,顿时面红耳赤,当众出了丑。

从此,丁谓对寇准怀恨在心,暗地里想尽各种办法陷害寇准,最终导致寇准被贬官。而 “溜须拍马” 这个成语中的 “溜须” 一词,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宋真宗一朝,寇准最为人所称道的功绩,非逼着宋真宗御驾亲征,并最终促成 “澶渊之盟” 莫属。

公元 1004 年,辽国举全国之力,派遣 20 万大军南下入侵北宋。辽军一路势如破竹,犹如猛虎下山,迅速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此消息传来,北宋朝野上下一片震动,人心惶惶。

满朝文武大臣大多被辽军的来势汹汹吓得不知所措,纷纷主张迁都避敌。而且,这些大臣们各怀心思,都建议皇帝往自己的老家跑。例如,王钦若身为江南人,便请求真宗前往金陵;陈尧叟是蜀人,就恳请真宗去成都。

唯有寇准,挺身而出,厉声反对道:“谁为陛下出此下策,简直罪该万死!” 宋真宗自然也不想当这个临阵脱逃的胆小皇帝,毕竟这实在太丢人了。但他内心又对战争充满了恐惧,怕死之心作祟。

寇准何等聪明,一下子就看穿了自家皇帝的心思。于是,他开始耐心地帮真宗分析迁都的严重后果:一旦选择南逃,必然导致民心瞬间崩溃,而辽军定会乘势追击,如此一来,北宋很可能就此亡国。

同时,寇准不断给真宗加油打气,信誓旦旦地说道:“陛下若想解决此事,不过只需五日而已!”(意思是只要陛下亲征,五天之内就能化解这场危机。)

在亡国的巨大危机与寇准所说的五天解决问题之间,宋真宗经过一番权衡,最终还是被寇准说服,勉强同意御驾亲征,前往澶州。

然而,宋真宗虽然同意了北上,但在行进过程中却磨磨蹭蹭,一步三回头,每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动摇了亲征的决心,想要南逃。寇准则一直跟在他身边,如同一个坚定的 “洗脑” 大师,不断催促,不断鼓励,终于将宋真宗 “逼” 到了前线。

当远近的士兵们看到皇帝的黄罗伞盖,顿时士气大振,纷纷山呼 “万岁”。辽军见宋军士气高昂,难以轻易取胜,于是便萌生了议和的想法。

寇准本主张坚决拒绝和谈,并且要求辽国向北宋称臣,同时归还幽云十六州。然而,真宗生性怯战,私下里对谈判使者曹利用说:“只要赔款在百万以下,都可以答应。”(哪怕赔款高达百万,也可以接受。)

而寇准则私下里严肃地威胁曹利用:“如果赔款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最终,宋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主要内容为: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北宋每年向辽国提供 “岁币”,包括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

寇准以强硬的手段,逼得宋真宗亲征,极大地稳定了军心,成功避免了北宋军队的溃败。同时,又以最小的代价(岁币),换取了宋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局面,为宋朝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其功绩不可谓不伟大。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寇准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准为相,忠直敢言,然性刚褊,好使气。”

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让寇准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能够力挽狂澜,做出非凡的功绩。然而,在和平时期,却也成为了他难以善终的隐患。

“澶渊之盟” 后,王钦若深知宋真宗对签订 “城下之盟” 一事心怀芥蒂,觉得这是一个诋毁寇准的绝佳机会。于是,他便在真宗面前添油加醋,将寇准描绘成一个 “拿皇帝性命冒险” 的权臣。宋真宗听信了王钦若的谗言,寇准因此被贬官。

此外,寇准喜好饮酒的习性,也常常引发众人的非议。王钦若等政敌更是抓住这一点,时常以 “嗜酒无度” 为由弹劾他。宋真宗也曾好心劝诫寇准:“爱卿饮酒过量,恐怕有损身体和朝廷大体。” 然而,寇准却依旧我行我素,并未改变自己的饮酒习惯。

话说有一次,寇准在自己府上大宴宾客。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热烈非凡。寇准更是喝得酩酊大醉,意识模糊间,竟然穿上了一件类似龙袍的戏服,随后便一头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虽说只是一件戏服,但在那个对皇权极度尊崇的时代,这也有僭越之嫌。很快,就被有心之人得知,并迅速打小报告给了宋真宗。宋真宗听闻后,龙颜大怒,气愤地说道:“这寇准莫不是想谋反,胆子也太大了?”

好在此时接替寇准丞相之职的是王旦,王旦向来欣赏寇准的才能与为人。得知此事后,他赶忙拿出那件断了袖子的龙袍以及寇准的悔过书,向宋真宗解释道:“陛下,寇准已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您看这龙袍连袖子都没有了,他这是表示要两袖清风,并无谋反之意啊。”

宋真宗听后,真是哭笑不得。他心里明白,寇准向来酒后容易失礼,但也清楚以寇准的为人,不大可能谋反。于是,便不再追究此事。

然而,寇准这样刚正不阿又不拘小节的性格,注定会让他在朝廷中树敌过多。即便这次侥幸逃过一劫,最终还是难以长期在中枢立足。后来,寇准还是遭到了政敌的打压,被流放到雷州,最终客死他乡。

临终前,寇准特意穿上朝服,系上当年宋太宗赐予的通天犀带,面向北面,郑重地拜了几拜,随后便溘然长逝。直到宋仁宗即位后,寇准才得以平反昭雪,被追赠中书令。寇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刚正与忠诚,为后世所铭记,却也因性格原因,命运多舛,令人感慨万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自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的软弱腐朽彻底暴露在了世界列强的面前,列强们如同苍蝇一般争相前往这个“遍地...
原创 洪... 万历皇帝 张居正执政期间跋扈、专权、贪腐都有证据,但说他觊觎藩王财产未免言过其实。后人给张居正定的罪...
把“亲子鉴定”做到3000多年... 考古工作者看到一片墓地,首先想到的不是将出土多少稀世珍宝,而是墓葬结构、家族关系——这片墓地埋的是谁...
原创 岳... 车轮战法,是演义小说里经常提到的一种战斗方式,通常是让多人轮流跟对方一个人打,目的就是消磨对方的斗志...
原创 为... 看过《神话》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病死于巡行途中的沙丘,诏书上写的是长子扶苏继位,那么为何后来变成...
原创 “... #“山西王”阎锡山为何能独霸山西三十余年# 西元1912年年初,清朝宣统朝廷宣布逊位。中国进入民国时...
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发挥金融“稳... 历尽沧桑的古炮台记录了虎门销烟的恢弘历史,气势如虹的虎门大桥见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身处大湾区的...
原创 公... 秦国大良造是秦国掌管军政大权的官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 秦惠文王时期,魏人公孙衍被任命...
山西大同发现一处重要北魏遗址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普查队在西册田村新发现了一处重要...
原创 只... 在乾隆朝之后,礼亲王府出了一位杰出人物,他便是第一代礼亲王代善的七世孙昭梿。 这位礼亲王在当时就是极...
原创 人... 曾国藩是清朝著名大儒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官员,在君子之道和世俗官场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很多人为此困惑,...
原创 卢... 卢骅:抗美援朝历史研究文章为什么要有注释? 《志愿军》1954年8月21日。 近些年来,随着抗美援...
古浪大靖最热时究竟多热?气候因... 古浪大靖是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这里的天气情况备受关注。特别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能达到的温度。这更是大家好...
原创 《... 时间:东周·春秋时期 地点:郑国 背景:公元前701年,郑庄公病重,然而他有十多个儿子,个个表现都不...
原创 孙... 孙中山,国民党的缔造者,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没了孙...
原创 他... 人生路漫漫,充满着荆棘和坎坷,没有人知道他前方的道路将会遇到什么。但是勇敢的人,对所潜在的危险却无所...
原创 川...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时代,难以计量的川军涌出山川,奔赴抗战之路,虽满目沧桑,却也有那么几位英雄,他们...
原创 三... 秀才,秀才!优秀的人才!这可不是我胡瞎编的,是真的!汉朝是由地方官府推举优秀的人去朝为官!每年各地推...
原创 韩... 现如今中国的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很多人都开始拿中国和美国相比较,不过中国依然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并且在...
原创 击... 刘备带着三万人马,浩浩荡荡从自己新打下的地盘荆州,进入到了刘璋的地界。这片地方是完全崭新的领地,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