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格格金默玉:我们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也不是喳,没落后她是如何生活的?
大制作清宫剧收视率似乎一直都特别有保障,从《还珠格格》到《甄嬛传》再到《如懿传》。几十年里,清宫剧无疑是影视业的赢家之一。
然而真实的大清王朝是怎能生活的呢?电视剧里演绎的称呼都是正确的吗?
末清格格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她表示:
我们不叫格格,奴才的回答也不是喳
。
金默玉是清末格格,原名爱新觉罗·显琦
,1918年出生于辽宁抚顺,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肃亲王的三十八个孩子中最小的女儿,川岛芳子就是她的姐姐。
金默玉刚出生的时候,肃亲王府就已经没落了,和繁华时期完全不能比。
虽说那个时候,大清没有了皇帝,但在金默玉锁住的大宅院里,他们依旧还是持续着清朝时的规矩。
坐有坐相,站有站像,坐下时,只能半个屁股在凳子上,站立时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礼仪姿态,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轻声,时刻都要优雅。
在清宫剧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格格总会很调皮,让头上的穗子晃得厉害。真实清朝格格都是非常有规矩的,毕竟格格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贵族地位的象征。
金默玉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格格,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侄女。即使金默玉出生时清朝已经没落了,但对于清朝时期的规矩还是及有发言权的。
在金默玉88岁时,曾上过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她向大家讲述了一些关于清朝时期的礼仪。
主持人问金默玉在电视上看到清朝剧时会不会感到可笑。金默玉的回答是的对对对。
每当她听到奴才对主子喊喳的时候,就感觉可笑至极,
真正的清朝,奴才都是回答嗻的
。
格格也不念第二声,而是念第一声
。可能是有些书上记载有误的原因,所以才会被误以为是第二声的读音。
自清王朝大势已去,他的父亲肃亲王神受打击,不久后,就暴病而死。
肃亲王去世后,金默玉是如何生活的?
1922年,4岁的金默玉先是失去了父亲,之后又失去了母亲。就连自己的姐姐川岛芳子也去了日本,根本就没有办法照顾她。
没有办法,金默玉只能由其他的哥哥姐姐来照顾。在金默玉的记忆里,她从小就在日本人举办的学校上学。当她年龄大些时,就被送到了日本深造。
直到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金默玉才回到北京。
那年金默玉19岁,她想要出去找工作。但是却遭到了姐姐的反对,毕竟他们是贵族,怎么能出去工作呢,这都是下人要做的事情。
可无论哥哥姐姐怎么反对,金默玉她都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要通过自己努力赚钱养活自己。
为了梦想她不断努力,最后找到了一份时髦的工作,做钟表公司的顾问。
在这个工作中,他做得很好,日本人也给他开出了很高的薪水。
当时金默玉的月
薪是一百块“小洋”
,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元。虽说此时的金默玉已经不再是格格,但她的生活可以说是过得风生水起。
可这样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金默玉就遇到了人生的瓶颈期。
后来他在甫一找到了一份工作后,也让她的花钱理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由于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的原因,到了这里后,她刚开始依旧这样。薪水还没有发下来的时候,他就要重新预支工资。再到后来,连吃一碗面都要再三计较。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肃亲王府也被国民党征用。
1948年,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战争严峻的一年。无奈之下,金默玉的大哥只好把自己的日本妻子送到了本国,自己也准备去香港。
此时大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金默玉,希望她能够帮忙照看一下。大哥还不是留下了一个孩子,而是四个,除此之外还有二哥的两个好自己和大哥的老奶和他的女儿。
这让原本就有难处的金默玉,更是变得雪上加霜。
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只能靠她一个人的劳动力来养活,还有大哥留下的一百块钱。这根本就不够他们的开支。
再加上那时的金默玉也没有生活经验,更别说养孩子了,最主要的是,之前的她习惯了轻松的生活,然而对于苦力活她更是做不了。
无奈之下,她
只好变卖自己喜爱的东西:钢琴、留声机等等
,这些都成为了她的救命稻草。
那么肃亲王那么有钱临走时,就没有给家里留下遗产吗?
这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肯定是有的。那么为什么金默玉不用这些钱来解决家庭问题呢?
实际上,
这些钱都被肃亲王的儿子们给败光了
。自从他的儿子们,被送到国外最好的军校学院后,他们就学了一身臭毛病,甚至还抽上了大烟。
肃亲王在的时候,还可以靠着高俸禄让他们放肆。可到了肃亲王去世后,留下的资产虽说不少,但毕竟每月都缺少了收入来源,所以很快资产就被他的几个儿子给败光了。
正因这样,后来金默玉才会过了穷困潦倒的生活。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钱也是越花越少,没有办法了,金默玉只能给别人打工了。
她织毛衣、开洗衣房,把她早年前没有吃过的苦,算是全部都尝过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姓欢呼,金默玉也为此感到开心,她诚心诚意地想要做一个好市民。
在那之后,金默玉就加入了积极分子的行业,跟着大家一起清理街道上的垃圾,做了很多脏活累活。可尽管她这样做,还是不能更改自己是清末格格的事实。
金默玉懂得如何生活
1952年,和她失联几年的哥哥终于有了音信。他从日本寄来了一大笔生活费给金默玉。
此时的金默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她了,经历了一切磨砺后。她明白了人生哲理,钱是不能一下子就花完的。
如果再像之前那样花钱大手大脚,那就没办法开店了。
之后,
金默玉用哥哥寄来的这些钱,开了一家西餐厅
。她之所以会开这样的一个店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她之前也是在国外生活过的,因此她知道西餐厅的收费要比中餐厅的收费高。
按理来说,开业第一天应该是有很多人到场的,可他的餐厅除了员工和自己外,并没有其他的客人
她也特别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来经过友人的提醒她才知道,原来现在北京城有很多四川人,要转变一下自己的方式才对。
之后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西餐厅改造成了四川饭馆。这样的倒腾果然也是没有错的,她的餐厅生意十分红火。
两年后,金默玉考进了北京编译社,被分派到了日文组工作。
遇到第一个爱人
在工作的几年时间里,金默玉也遇到了自己的爱人马万里。是颇有名气的花鸟画家,他文质彬彬,颇有才华。
两人日久生情,过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就举办了婚礼。虽说婚礼不豪华,但金默玉却很满足。那年默玉36岁。
金默玉以为终于可以过上平淡的生活了,可噩耗还是在她头上降临。
肃亲王女儿和川岛芳子妹妹的头衔,是洗不掉的。正因为这样,她受到了刑罚。为了能够不连累丈夫,她只好和马万里离婚,独自度过漫长的刑期。
金默玉被关了15年,直到1943年才得以释放。
出狱之后,她到了天津茶淀农场工作,再也不用被之前的身份拖累。后来,她与一位老专家施有为又组建了家庭。
1979年,金默玉的身体状态大不如前,于是她便写了一份申请书到邓小平那里。她希望可以干点脑力活。
金默玉的第二段婚姻
几天后,金默玉就被分派到了北京文史馆做了馆员。
当时金默玉的一个同学联系到了她,希望她可以到日本定居。但是金默玉一口回绝了,毕竟她是中国人。
晚年时期的金默玉过上了平淡的生活,居住的房子虽说不大,但却很温馨。
虽说金默玉曾经是位格格,但在她的人生里,也算是经受了大起大落。正因为这样的经历,也让她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
他的丈夫施有为也对她十分照顾,只要是金默玉想要吃的,他都会想办法做成。
九十年代时,金默玉还奔波在中日两国之间,不是为了权益,而是她想要为国家做一些事。
她说她曾经在日本留过学,想在中国办一个日语学校,让日本人掏钱。
经过她不断的努力,晚年时期的金墨玉如愿以偿,在国家、河北等各级政府以及日本文部省的支持下,开办了日语学校。
2014年,金默玉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