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生死之事非常看重,下葬礼仪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封建时期女子死后只能埋葬在夫家的坟墓里,否则就有可能变成孤魂野鬼,对于皇帝来说后宫妃嫔众多,能够和他葬在一起就是无比的荣耀了。
雍正死前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位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勤政爱民
雍正出生于公元1978年,他从小在当时的皇后身边长大,也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受到皇帝的看重,康熙早年间就确立了太子,对于其他皇子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他性格端方为人严谨,喜欢办实事。
曾跟随父亲到江南去体察民情,在这种情况下也积累了经验,让他在登基之后也可以更好的处理朝政。他在位时间只有13年,这13年的时间里,每天兢兢业业处理政务。为整个王朝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重用汉族臣子,排除异己,也让整个王朝更加欣欣向荣;减轻赋税,让百姓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国库也渐渐充盈起来。离世之后,他的儿子起点相比前几位皇帝来说要高出很多。
陵寝规格
古代皇帝在登基之后没多久就会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寝,希望能够在去世后依然享受荣华富贵。雍正皇帝的陵寝被称为泰陵,它位于河北地区,据说在雍正8年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占地面积大概在8.47公顷。
在陵墓的内部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两位陪葬的妃子,这座陵墓建筑时间很长,规模极大。整座陵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修建在地面之上的宫殿楼宇和地下宫殿。
最前方是一座石拱桥,长87米,宽10米左右,寓意着踏过桥梁就会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雍正的父亲和爷爷都被安葬在清东陵,但是他却重新选址建造了清西陵。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不愿意与父亲作伴。
还有人认为他上位之后居功自傲,为了凸显自己才修建了这座新的陵墓,实际上他是通过风水方面的考虑来选择另外修建陵墓的。皇陵修建成功之后,能够葬入其中的,除了皇帝还有后宫的妃嫔,谁能够陪葬在皇帝的身边也是极大的荣耀。
两位后妃陪葬
古代皇帝去世之后有资格安葬在皇陵之中的,首先就是皇后,她作为皇帝的正妻,生前有极大的权利,死后也可以以妻子的身份葬在皇陵之中。皇陵中最有资格陪葬的是孝敬宪皇后出自满洲贵族,很早时候就嫁给了皇帝。
虽然不是很受宠,但一直恪守宫规,将后宫治理得十分严谨,还为雍正生下了一个儿子。雍正九年的时候,这位皇后就患病离世,她的离世也对雍正产生了打击,皇帝甚至还生了一场病,所以在雍正临终之前特意下旨让皇后陪葬。
另外一位被陪葬的后妃是敦肃皇贵妃,她的名气也非常大,是年羹尧的妹妹。早年间就进入了雍正的后院,非常受宠,还曾经生下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哥哥年羹尧更是雍正的铁杆粉丝。
年羹尧原本凭借科举入朝为官,后来在战场上崭露头角,被康熙看中,还将他任命为大将军,手上握有着兵权。雍正最后能够登基也和年羹尧的帮助分不开。刚即位之后,对于年羹尧他也十分信赖,将其大肆封赏,给了他很大的权利。
渐渐的年羹尧开始有了其他的心思,在当地收纳门客学生无数,将自己的亲信安排在各个重要位置上。当地官员只愿意听他的话,皇帝多番敲打之后,依然不曾收敛,甚至还有了不臣之心,最后被皇帝处决。
在丈夫和哥哥的斗争中,这位皇贵妃从来没有参与其中,但在哥哥被赐死之后,贵妃也受到了波及,没多久就抑郁而终。雍正皇帝对于这位皇贵妃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但是对方的哥哥在朝中为非作歹,自然也不能忍受。
所以只能伤害对方,甚至间接的造成了贵妃的离世,最后让年羹尧的妹妹陪葬也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也让我们后人明白,雍正对这位皇贵妃确实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结语
封建时期女子地位低下,很多时候生活能否幸福都取决于自己的家族兄弟,年羹尧的妹妹进入雍正的府中,这是两者之间达成的盟约。在年羹尧立下战功的时候,他的妹妹在后宫中也是水涨船高,但当哥哥受到清算被赐死的时候,后宫中的妹妹即使没有参与其中,日子也会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