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被传言“世界首富”的宋子文和蒋介石大吵了一架。情绪上头,蒋介石直接伸手打了宋子文一耳光。
这两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掌握财政大权;一个是国民党最高领导人,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同样身为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物,按理说怎么都轮不到他们对彼此拳脚相向。
更何况,若是论资排辈,宋子文算是蒋介石的大舅子。
他和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同为宋家六兄妹之一。
在几个兄弟姐妹中,宋子文更是争气的长子。平时宋蒋两个人见到了,蒋介石不喊声哥也会好好打招呼。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们两个都不应该发生这么剧烈的冲突。
那么宋子文和蒋介石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让这两个关系这么亲近的国民党高层拳脚相向?
一.出身富贵家族,宋子文何许人也
要是回到民国时期,随便找到一个老百姓问哪个家族最有钱,他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你“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趁着民国时期局势动荡,成功把持了中国经济命脉,赚了一大笔钱。
宋子文就来自这四大家族的宋家。他的父亲白手起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并且由于追随过孙中山,父亲也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在宋子文还年幼时父亲就请来家庭教师,青年期更是从我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成功毕业,之后赴美留学期间也成绩优异。
求学期间不仅拿到了哈佛的经济学硕士,深造后还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完成学业的宋子文继续在求学时上班的美国花旗银行工作,这期间经手了大量国际金融业务。
作为小办事员的宋子文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等妹妹宋美龄也毕业后,两人就一同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宋子文还没有打算步入政坛,凭借自己亮眼的学历,他先在一个清末官僚开办的公司处任秘书。
之后回到上海,宋子文当了联华商业银行的总经理,还开办了两家金融公司,在金融行业活动得如鱼得水。
1923年,孙中山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妻子宋庆龄想到弟弟的金融才能,向孙中山推荐了宋子文。
靠着姐姐的这层关系,宋子文成功跻身政界,还一跃成为政界的高级人物。孙中山任命宋子文做中央银行行长,主持国民党的财政金融工作。
可以说,宋子文从花旗银行的小办事员跃升为国民政府的财政领导,真正做到了一步登天。
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遇刺身亡,宋子文临危受命,兼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兼中央银行行长等多重职位,一手包揽了中央和广东政府财政。
有启动资金又有权,宋子文彻底了放开手脚,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仅仅一年,宋子文就让广州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从1925年的2518万元猛增至10013万,很快扭转了当时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
这也为北伐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小金库大大丰盈的国民政府一路高歌猛进,打仗也变得格外有底气。
宋子文也因此成为国民党中公认的当时除廖仲恺外的另一位理财霸主。
又过了两年,国民政府闹分裂,汪精卫一派的武汉政府和蒋介石一派撕破了脸皮。
而宋子文这个国民党最强挣钱大佬虽然还呆在汪精卫那边,却已经成了蒋介石势力最想争取的人。
1927年,蒋介石正式和宋子文的妹妹宋美龄结婚。成功和宋子文成为姻亲的蒋介石想让宋子文投奔他。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没过多久,宋子文自己来了。
二.掌握财政大权,宋子文成为蒋介石的“财神爷”
自己过来的宋子文其实没准备投奔蒋介石,他来蒋介石这边只是想和谈的。
结果却发现,姐姐宋蔼龄带着丈夫孔祥熙已经在对蒋介石政府投资,妹妹宋美龄成了蒋介石的妻子。
宋子文经过仔细考虑,选择了蒋介石的南京政府。
新建立的南京政府需要大量的军备和资金来扩充实力,蒋介石虽然政治斗争上玩得转,但是经济和外交却不太在行。宋子文的加入却能完全补足他的短板。
加入蒋介石政府的宋子文很快就出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他推行财政统一,建立起严格的预算制度,整顿了弊病深远的税制,成功建立起完整的财政金融制度。
有了稳定收入来源的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年年拔高。1929年之后,每年的收入都能稳定在三四亿,然而收入高支出也高。
为了改变南京政府入不敷出的经济现状,宋子文创立了公债制度。这是一种背靠政府力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制度。
1927年到1931年,公债发行就超过了十亿元。
种种措施的顺利施行,让宋子文作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财神爷”的地位越发巩固。经济上的有利地位也影响到了他的仕途。
1931年,国民党内部局势收紧,蒋介石被迫辞职,宋子文也一同辞职离开。“财神爷”一走了之,财政部几乎瘫痪,政府财政无法运转,穷得快要发不出工资。
没办法,短暂获得国民党政府领导权的孙科只能请回宋子文,并很快还政于蒋,两个人的地位越发不可动摇。
在外交方面,宋子文也可以算得上替蒋介石打开了和美国外交的大门。
他担任财政部长不久就主持了和英美等国的谈判,直接废除了由西方列强主导的“协定关税”制度,自此中国成功拥有了关税自主权,打破了中国80多年都不能自主设定关税的枷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代替蒋介石前往美国,争取了至少7亿美元的援助;抗战后期还前往苏联主持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甚至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的活动宋子文也参与其中。
经济上离不开宋子文,外交上又被委以重任,蒋介石对宋子文越发倚重。
为了笼络宋子文,蒋介石不仅任命他做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董事长、行政院代院长等要职,甚至允许宋子文自建警备团,警备团建立后,他还拥有直接指挥权。
换句话说,蒋介石相当于允许自己掌握政治经济外交的大臣拥有军队的权力,如果宋子文有一丁点反叛之心,蒋介石的地位就可能受到不小的打击。
但是,由于蒋介石牢牢掌握着国民党内的政治和军事,依靠姻亲进入国民党的宋子文完全缺乏后盾。就算拥有自建警备团的能力,也只能凭借着蒋介石给予的权力活动。
这就决定了宋子文只能活动在蒋介石许可范围内,可偏偏宋子文不会如蒋介石的愿,当一个只会挣钱和搞外交的高级助手。
三.内部分裂大打出手,和蒋介石剧烈冲突
蒋介石想要先解决政治再发展经济,认为国民党要先统一全国才能好好进行经济建设,宋子文却认为经济问题是国内最严重紧要的问题。
国民党内的预算制度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眼看着人们越来越穷,国民党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全被蒋介石拿去搞内战。这一行为大大增加了财政赤字出现的可能,要是接着发展下去,很容易导致国民党财政破产。
宋子文看不惯蒋介石仗的行为,好多次向蒋介石申请限制军费开支,希望能先发展发展经济,别再内战了。
蒋介石自然十分不满。
私下商讨没有结果,1928年,宋子文选择在全国财政会议上提出限制军费开支的方案。蒋介石当场就不同意,直接当着宋子文的面强行向北京银行公会贷款300万美元。
宋子文十分愤怒,在第二次开会时宣布再不通过就辞职,这才勉强让蒋介石通过了军费要控制在1.92亿之内的决定。
可宋子文终究是没有改变依附于蒋介石势力的现状,决定虽然顺利通过,但国民党内大多对此阳奉阴违,军费开支逐年增加。1931年的军费竟然超过了当年营收的一半之多。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蒋介石还在坚持内战政策,越发挑起了宋子文的不满。
1932年,国民党内部因为剿共月军费增加到1800万,蒋介石逼迫宋子文加重借款来补上经济缺口,深知西方经济制度的高材生非常讨厌这种自杀式方针。两人拍桌子吵了好几架,才把军费支出妥协到1500万元。
谁知道安生日子没过多久,趁着宋子文出访美国,蒋介石再次突破宋子文的军费底线,一口气向江浙财团借了6500万美金,全都用来进行内战。
蒋介石这一借,直接借了国民政府半年才能挣回来的钱。宋子文回国后眼看财政窟窿越来越填不上,怒气冲冲地找蒋介石理论,想劝他先抗日再说其他。
这时的蒋介石刚得知宋子文和张学良私下里偷偷讨论要扩充宋子文自己军团的事情,心里正是不满。宋子文一来,就好像火药遇到爆炸,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怒气上头,蒋介石直接伸手扇了宋子文一巴掌,宋子文生气地回道:“给你再多的钱,你也打不过共产党!”
随后两人闹掰,宋子文一怒辞去在国民党内担任的所有职位,还愤怒地宣告:
“当财政部长无异于做蒋介石的走狗,从现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条狗!”
但即使两人的裂痕已经几乎无法弥补,蒋介石仍旧把宋子文看作不可或缺的金融财政助手,宋子文也需要依靠蒋介石的势力来施展自己的才能。
核心利益早就牢牢扭在一起,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只不过是处理同一问题的方法不同。
虽然不再就任财政部长一职,宋子文仍旧主持了币制改革和国内财政金融工作,还为蒋介石奔赴美国完成外交任务。
抗战爆发后,宋子文出山做了外交部长,被蒋介石丢到美国,负责争取英美援助。宋子文凭借求学的经历和自身资源,成功帮抗日战争争取到了大量贷款和物资援助。
然而,认为宋子文在美国办事不利的蒋介石又与宋子文发生了剧烈冲突。
蒋介石觉得宋子文找来的外援太少,宋子文大骂蒋介石没良心,两个人的争吵越演越烈,连桌子上的杯子都碎了一地,最后又一次不欢而散。
顾维钧曾经在回忆录中对两人的关系评价道:“宋与委员长性格迥异,无法有效合作,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排斥的力量,两个人个性都太强,似乎双方都难以同对方合作,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此可见,强扭的瓜不甜。尽管核心利益将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一次次发生的剧烈冲突,似乎也早早预示蒋宋最终分道扬镳的结局。
四.晚年寂莫兄妹离心,竟无一人出席葬礼
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连连败退。意识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宋子文选择不再追随蒋介石,拒绝了蒋介石一同前往台湾的要求,携妻子乘飞机前往美国。
1950年,蒋介石两次急电要求宋子文回台湾。
一边完全对蒋介石失望,一边担心回去就遭软禁的宋子文两次拒绝了蒋介石。至此,蒋宋两人凭借政治和姻亲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联盟已经宣告破碎。
1963年,宋子文终于应约前往台湾。但在和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见面之后,他很失望的发现,两人邀请他前来不为弥合亲情,只是借着宋子文为跳板来试探美国的态度。
两家人的关系终于彻底走向末路。
宋子文和另外两个姐姐宋霭龄、宋庆龄也早就离心。
除去宋庆龄早早选择站在与兄弟姐妹截然相反阵营后,宋霭龄也因为丈夫孔祥熙和宋子文存在利益冲突而处境尴尬,渐渐变得老死不相往来。
由于种种原因,晚年的宋子文几乎和宋家所有成员都断了联系,亲情凋敝的他几乎只能和不曾深入政治场的小弟宋子安往来。
1971年,定居美国的宋子文在吃晚饭时不幸被鸡肉卡住喉咙,没来得及抢救就窒息而亡。
在宋子文的葬礼上,兄妹6人中只来了弟弟宋子良。
和宋子文关系很好的小弟宋子安早早去世,曾经关系紧密的宋氏三姐妹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一人出席葬礼。
中国人最是重视叶落归根,可宋子文最后却客死他乡。他终其一生,都看不见一家人团聚的那一天了。
这或许只能说一句是时代的残酷和造化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