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一般指从曹丕即位(公元220年)开始到司马炎灭吴(公元280年)为止的60年。然而,很多人会将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开始算起,这样一来,三国历史的跨度约为100年。
自古政权更替,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通常,失败的一方君主都会被胜者处死、幽禁或者赐死。然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君主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这种结局令人大跌眼镜,充满了意外与悬念。
蜀汉是三国中成立较晚的国家,刘备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公元221年)即位为帝,然而三年后他便去世。刘备为何如此急于称帝?这主要是为了巩固汉朝的正统地位。若他拖延称帝的时间,魏国逐渐获得了许多汉朝旧臣的支持,最终可能会被认可为正当的天下主宰。
蜀汉的命运经历了两代君主。刘禅继位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尽管诸葛亮五次北伐,蜀汉在他的治理下,经济与社会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诸葛亮在位期间,推行改革,开垦荒地,粮仓充盈,武器充足,百姓富足且生活安定。正如史书记载:“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然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宫中便依赖三位贤士——董允、蒋琬和费祎的辅佐。费祎去世后,刘禅便被黄皓所惑,沉迷于享乐,无所作为,而姜维的北伐不断消耗蜀汉的国力。到了公元264年,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之际,成都城内的蜀军虽然还有几万,但刘禅却在谯周的劝说下选择投降,未进行抵抗,蜀汉也因此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他的皇后和子女被迁往洛阳,其他妃子或被凌辱,或被霸占,甚至有的被杀。司马炎称帝后,赏赐了大量美女给刘禅,他的生活变得安逸且放纵,有了充足的娱乐。他自此“乐不思蜀”,安享晚年。至于刘禅的后代,则遭遇了更悲惨的命运,在晋朝的“永嘉之乱”中几乎被屠杀殆尽。
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但实际上,魏国的基业早已由曹操打下。曹操虽然一直怀有称帝之心,却始终未付诸实践。曹操曾自言:“如果天命在我,我愿做周文王。”他暗示自己不愿背上谋反的罪名,而把责任推给儿子曹丕。曹丕及其继任者曹睿虽然才干出众,但命运却都较短。曹睿去世时没有子嗣,只能将皇位传给养子曹芳。之后,司马家族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了魏国的实权,废除了曹芳,立了曹髦,而司马昭最终又杀害了曹髦,改立曹奂。
曹芳、曹髦和曹奂,都是曹操的曾孙。公元265年,曹奂被迫禅让给司马炎,成为历史上少数几位因外力退位的皇帝。曹奂的境遇有些类似于当年汉献帝被逼退位的情形,仿佛是命运的轮回。然而,司马炎给予了曹奂优厚的待遇,不仅封他为陈留王,食邑万户,还为他建造了豪华宫殿,并且允许他使用皇帝的旌旗,行魏国的礼制,享受几乎和皇帝相同的待遇。
曹奂死后,陈留国延续至南北朝时期,长达200多年。曹奂的后代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贵族。可以说,曹奂是历史上禅让后待遇最为优越的皇帝。
孙权在刘备称帝九年后才敢称帝。在那之前,孙权一直是魏国的附庸,曾被曹丕封为吴王。孙权去世后,吴国陷入了内乱。孙权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血腥的斗争,孙亮、孙休和孙皓相继登基。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在他刚继位时,有过一段时间的明政表现,但很快他沉迷于酒色,施行暴虐,导致吴国国力消耗殆尽。更糟糕的是,他不断对晋国发动进攻,使吴国陷入长年战斗。终于,司马炎忍无可忍,派出六路大军攻打吴国,吴军节节败退。公元280年,孙皓不得不投降。
孙皓由于曾有过抗争,投降后的待遇显然不如刘禅,他仅被封为“归命侯”,而且在洛阳度过了余生。孙皓有21个儿子,但他们中的许多在晋朝的“永嘉之乱”中死于非命,剩下的则流亡至南方。尽管如此,孙权的后代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
那么,谁的投降后结局最惨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酒剑仙:历史学博士在读,专注名人历史故事分享和古典名著解读,欢迎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