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科举初兴之时,他既无军功又非世家,为何能以布衣而致宰相之位?
迪丽瓦拉
2025-09-03 07:04:32
0

贞观五年,初兴的大唐已然灭了悬在头上的利剑——东突厥。建立了不世之功的李世民,心头的自豪那是无以言表。他担心自己因为拓土开疆之功高、天下承平之日久,渐生骄惰之心,阻塞百官劝谏之路,因而下诏命百官痛陈自己为政之得失。

百官的谏书虽然呈了上来,但他们畏惧皇帝此时的权威,已然不敢如贞观之初那般严词劝谏,尽是阿谀奉承之词,读之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的李世民正要罢卷,忽然一份精彩绝伦的谏书涌入眼中。谏书中罗列了他执政期间的二十余件事情,皆是针砭时弊之词。李世民一下子来了精神,却发现这是武将常何所写,他心里就觉得奇怪了。

常何此人素来不晓政事、不通文辞,如何写得出这般切中要害又精炼严密的奏疏?当即将常何召来询问缘由。常何见瞒不过去了,又担心皇帝震怒他胡言乱语,吞吞吐吐将实情道了出来,这份奏疏竟是他的家客马周所写。

那这马周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马周,字宾王,籍贯乃是现在的山东人。其自幼孤苦,家庭贫窭,祖上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布衣。他们家虽穷,马周却甚是好学,喜爱儒家经典,对《诗经》、《春秋》尤有独到见解。为人旷达豪迈,不拘小节,换句话说也就是大手大脚,行事落拓不知节俭,因而被乡亲们所轻视。

他的仕途始于高祖武德年间,初任州助教。这只是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职位,于他而言是大材小用,因而他也不放在心上,被刺史数次批责,于是愤而离职,游历天下,其间几遭白眼轻殆,不必细说。只是在新丰客栈之中,他或是愁肠百结,或是感慨万端,命主人端上了一斗八升的美酒,悠然独酌,过往客人无不惊异。这则典故,在后世之中,经常被文人墨客引用,结合马周后来扶摇直上的特殊境遇,其字里行间充满了艳羡之情。

从新丰离开不久,马周抵达长安,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有人推荐,他住进了中郎将常何的府中,成为了一名家客,而他一生的宦海沉浮也就因此而起了。

在贞观五年,李世民下诏命百官言时政得失,这可把常何给难为坏了。上阵杀敌他是一把好手,舞文弄墨那就强人所难了。马周心中对时政早有看法,当即主动请缨,替常何将这份奏疏写了出来。

李世民弄清楚这份奏疏由来之后,对于马周此人也是有了大致的了解。根据其在奏疏中的治国思想,这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的股肱之臣,自己可不能埋没了这位山东俊杰。当即命人宣召马周,但是等的时间稍微长了点,李世民急得不得了,先后四次派遣使者前去催促。两人一相见,相谈甚欢,“

帝大悦,照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

”。

监察御史虽然只是正八品下的官员,但是权力甚大,负责监察百官、巡按州县,放到现在就是如同纪委一般的地位。

都说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李世民四请马周也不遑多让。

为了报李世民知遇之恩,马周尽心竭力,对于李世民的为政失误之处他极力匡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

当时的太上皇李渊还在世,居住的大安宫卑小不堪,而皇太子居住的东宫比大安宫还更靠近皇帝。虽然太上皇崇尚清俭、爱惜民力,但四夷朝见,有碍观瞻,难免会指责皇帝不孝。

听说李世民要去三百里外九成宫避暑,却不带上太上皇,如果太上皇想见皇帝,那么皇帝如何能够满足太上皇的疼爱之心呢?况且长安炎热,皇帝你都知道去山中避暑,为何把太上皇留在京中受热?这又是指责李世民的做法不孝。

阻止李世民分封宗室功臣,世袭封地。自秦皇设立郡县制以来,分封就行不通了。陛下,你这是要开历史的倒车,西晋的八王之乱你忘了?

察见李世民因功劳甚大,渐渐有骄惰之心,也随着魏徵上疏劝谏,不劳烦陛下德比三王、功过五帝,只要如贞观之初一般爱护百姓、务行节俭,则是天下之幸。

各州刺史务要得人,不能只重视京官的选拔,而将刺史之大任随便委以武将或贬谪之官,因为刺史、县令与百姓接触最为紧密,宣政布德他们是处在第一位的。只要刺史能让百姓安乐,那么陛下的天下有什么不能稳定呢?

这一道道奏疏递上去之后,李世民不怒反喜,累迁马周殿中侍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替皇帝起草诏书,这算是正式进入了中枢要地。

马周擅长铺陈奏疏,为人又机辩明锐,言语之间往往切中事情要害之处,处理起政事来又周全详密,誉满朝堂,连李世民都说:“但凡见不到马周,我就思念得很啊。”于是又升擢马周为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这位晋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在贞观十七年李治入主东宫之后,李世民又拜马周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次年,升任正二品的中书令。

从贞观五年入朝为官,到贞观十八年担任宰相之一的中书令,马周仅仅用了十三年的时间。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唐太宗时期的宰相要么是如李靖一般文武全才得以出将入相,要么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天策府的老臣,要么是长孙无忌、高士廉这样的皇亲国戚,要么是萧瑀、岑文本这样的世家大族,只有马周既无征伐之功、又非天策旧臣,更无显赫家世可以凭门阀入仕。他一介布衣,只有满腔才华为君所用,终于位极人臣,实在是难上加难。连修史的史官都感叹:“

周之遇太宗,顾不异哉!

不仅如此,相比于魏徵以天下为重,马周更懂得君王心思,再大度的君主也会有爱惜名声的心理,因而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所上奏疏全部焚毁,不欲后世观君主之过。而魏徵呢,将他的奏疏全部交给了国史馆,这也是李世民在得知侯君集造反之后,迁怒于魏徵这位举荐人的原因之一吧?

因而,李世民对马周可谓十分宠爱,在马周刚任御史之时,想要在京城买处宅子,但大家都认为他一介书生,素无赀财,私下讥笑他买不起。刚好这个时候有一处良宅,价值二百万,马周当即将这件事情禀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是毫不含糊,直接命有司照相应的钱财给付,一并赐予诸多奴婢器物,好让他无有宅邸之忧。

大家这才醒悟,皇帝对马周也太好了吧?这样的恩宠,即使是宿儒老将也很难遇见的吧?

所以,在立李治为太子之后,李世民是将马周这位太子左庶子作为李治继位之后的宰相看待的。

可惜的是,马周患有消渴病,连年不愈,李世民本来还想在翠微宫为他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疗养胜地的,但贞观二十二年正月还没过完,他就病逝了,终年四十八岁。

这对李世民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赠与马周幽州都督,赐他陪葬昭陵。又日思夜想,甚至利用方士之术,以求一睹其身形相貌。这个情节熟不熟悉?《长恨歌》不就写过唐玄宗借用方士求见杨贵妃么?可见,古人的君臣之情,不是我们现代人能够理解的。

不仅李世民对这位股肱之臣信任无比,就连唐高宗李治也对他的长史、右庶子充满感激,即位之后,立马追赠马周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还赐其配享高宗庙庭。这个时候,马周离世已将近四十年了。可想而知,若非马周英年早逝,高宗朝的政治格局绝对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李治夫妇为何对这位太宗朝的布衣宰相推崇备至呢?欢迎大家讨论。

配图来源电视剧《贞观长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始皇,是绝对王权的意味,他是历史上第一位,一统天下的帝王,也是神话的发明的。几千年来,他的功过是非...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有哪些武将做到了封狼居胥?除了霍去病还有谁?在古老的汉朝时期,霍去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将军。他...
原创 原... 在三国当中,如果东吴的势力不去偷袭关羽,那么三国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头来看,在...
原创 刘... 刘备野心究竟有多大?后人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发现了秘密 导语:说道刘备这个人大家肯定会想起三国...
原创 毛... #打开眼界# 1956年,毛主席在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工作人员让主席填写登记证。而在入党时...
原创 武...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古老而沉重的武士道如影随形,成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追求。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
原创 朱... 朱见深登基后,之所以要替朱祁钰平反跟为了安抚人心,因为只为于谦平反而不给朱祁钰平反在法理上说不过去,...
原创 房... 房玄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一路务实苦干,平步青云到一朝宰相。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他是“玄武门事变”的主...
原创 记...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鞠躬尽瘁,为国家操碎了心。而在他逝世后,不仅举国哀悼, 就连联合国还为其...
原创 原... 孟良崮是山东蒙山山系的一座险要山峰,北宋时期,杨家将部将孟良曾在此驻扎,此山因此而得名。这座山本来是...
关羽总是中箭,赵云一生为啥从未... 在战场上负伤对武将而言实属常态,以襄阳阵营的关羽为例,这位威名赫赫的战将经历了四次重大战役,每次都身...
原创 原... 这反映了梁山英雄的直率和狭义。 在梁山行走的过程中,英雄遇到不公,敢于为弱者而战,依靠自己的好武功,...
原创 为...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能臣干吏,为后人所铭记,例如赫赫有名的改革家——商鞅,一代名...
原创 历... 阿拉斯加的面积有170多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的20%,是美国最大的一块飞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
原创 原... 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吴承恩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地位最高的人,无数人为了成为了...
原创 清... 自从某个学者发表“清朝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谬论后,这一论调给清朝爱好者打足了气。且不谈观点是否...
原创 蒋... 1949年12月,此时距开国大典已经过去两个月之久。 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这段时间在疯狂收集黄金...
天龙八部里的大辽南院大王究竟官... 人们喜欢看金庸武侠,我想不单单是因为金庸笔下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武林江湖,儿女情长,应该也包括金庸武侠中...
原创 原... 顺治皇帝就是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就继位,在位十八年,然而在顺治帝十八年的时...
原创 原... 希腊城邦,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存在于爱琴海周围的城市国家,也被视为希腊文明的象征。希腊城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