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历史的长河中,七国之乱无疑是一场惊涛骇浪,差点掀翻了汉王朝的统治巨轮。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段充满惊险与智慧的历史,看看汉景帝究竟是怎么平定这场诸侯割据引发的大乱子。
西汉刚建立那会,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把不少异姓诸侯王都给收拾了,然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他想着,都是自家血脉,这天下总能稳如泰山了吧。可他万万没想到,这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起来,比异姓王还让人头疼。到了汉文帝时期,这些诸侯国就已经有点尾大不掉的意思了,跟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有的甚至还觊觎着皇帝宝座呢。
汉文帝时,发生了一件事,直接给汉吴两国的矛盾加了把火。当时,吴国太子到长安朝见,正好汉景帝还是太子,俩人一起下棋。结果下着下着就起了冲突,这吴国太子平时骄横惯了,对汉景帝不太恭敬。景帝一怒之下,抄起棋盘就砸了过去,好家伙,直接把吴太子给砸死了。这事儿一出,吴王刘濞那叫一个气啊,朝廷把吴太子送回去安葬,他又原封不动给送回长安,还从此称病,不去朝见皇帝了。虽说汉文帝后来也体谅他年纪大,下诏免了他朝见的规矩,但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再说这吴王刘濞,他的地盘那叫一个大,而且他在位期间,招募了一堆天下亡命之徒,偷偷铸钱,还煮海水制盐。这么一来,吴国富得流油,老百姓都不用交税。腰包鼓了,底气自然就足了,吴王心里那点小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琢磨着怎么跟中央掰掰手腕。
与此同时,有个叫晁错的大臣,那可是个有想法的人。他早就看出诸侯势力太大,对中央政权是个严重威胁,就多次上书汉文帝,建议削藩。可文帝那时候没当回事儿,吴王听说后,就更加骄横了。公元前 197 年,汉景帝刘启即位,晁错得到重用,一路做到御史大夫。他又旧事重提,跟景帝说,高祖当年分封庶子刘肥、庶弟刘交、兄子刘濞,他们的地盘大得离谱,几乎占了天下一半。那是因为汉朝刚建立,刘邦后代年幼,没办法才这么封的。现在吴王之前装病不朝,按律当斩,文帝念他年老没治罪,可他却变本加厉。所以,晁错力劝景帝赶紧削吴国的封地,他认为,现在削藩,引发的问题还小,要是再拖,等诸侯们积蓄够力量,那后果不堪设想。
汉景帝听了晁错的建议,觉得挺有道理,就开始动手削藩了。汉景帝二年,先是以赵王有罪为由,削了赵国的常山郡;又因为胶西王卖爵,削去他六县封地。到了景帝三年,晁错又奏请削楚国的东海郡。这一下,可把吴王刘濞给惹毛了,他心里清楚,朝廷这是要对吴国下手了。于是,他赶紧联络其他诸侯,准备谋反。刘濞觉得诸侯里头,胶西王刘卬向来勇猛,还懂军事,就派中大夫应高去游说他。这应高那嘴皮子跟抹了蜜似的,一顿忽悠,说只要他们联手反抗中央,将来汉朝天下就平分了。吴王还不放心,怕这盟约不牢固,又亲自跑到胶西国,跟刘卬当面敲定谋反这事。胶西王刘卬也不含糊,转头就约了齐国、淄川国、济南国、胶东国,打算一起起兵。
汉景帝三年,朝廷下诏削吴国会稽郡、豫章郡。这诏书一下,就像点燃了火药桶,吴王刘濞立马举兵反叛。他下令全国,把十四岁到六十二岁的男子都征发入伍,一下子凑了二十多万人。与此同时,胶西、胶东、楚、赵、淄川、济南六国也跟着起兵。正月,吴军从广陵出发,向西渡过淮河,和楚军会合。吴王还发布檄文,打着 “诛晁错、清君侧” 的旗号,号召刘氏诸侯一起起兵。
这吴楚等国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景帝一下就慌了神。他赶紧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一开始,他决定派太尉周亚夫率军进攻吴、楚;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将军栾布攻打齐国;还让大将军窦婴驻扎在荥阳,盯着齐、赵两国的军队。可这部署刚定下来,军队还没出发呢,汉景帝又犯起了嘀咕。他想起之前在吴国当过相国的袁盎,就把袁盎找来,问问他有啥主意。这袁盎和晁错向来不对付,一直反对晁错的削藩计划。他就跟汉景帝说,要平定吴国叛乱,简单,只要把晁错杀了,再下诏赦免那些叛乱的诸侯国,他们肯定就退兵了。汉景帝听了,沉默了好久,估计心里也是纠结得很。但最后,他一咬牙,还是同意了袁盎的计划。
你说这事儿多戏剧性,没过几天,晁错还穿着朝服呢,就被皇帝派来的中尉给拉到东市砍了脑袋。之后,汉景帝派袁盎带着诛杀晁错、赦免七国的消息,前往吴军营地。可这时候,吴军和楚军都已经在围攻梁国了,势头正猛。吴王刘濞根本不买账,他自个儿都称 “东帝” 了,哪还会接受赦免啊。袁盎一看这情况,灰溜溜地跑回长安复命。
晁错死了,可叛乱还在继续。这时候,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到了淮阳郡。周亚夫赶紧向父亲周勃的门客邓都尉请教破敌之策。这邓都尉还真有两下子,他分析说,吴国军队现在锐气正盛,咱们要是直接硬碰硬,不一定能赢。但吴楚这些地方的人,性格浮躁,这股子锐气撑不了多久。所以,他建议周亚夫率军去昌邑固守,再派一支奇兵,偷偷去断绝吴楚的粮道。等吴楚军队和梁国军队相持不下,双方都疲惫不堪、粮草耗尽的时候,咱们再派精锐部队出击,准能一举击败吴军。周亚夫一听,觉得这主意妙啊,马上就采纳了。他带着部队坚守在昌邑南边,同时派军队把吴军的粮道给断了。
这边吴楚起兵后,第一个目标就是梁国。梁孝王刘武可不是吃素的,他坚守睢阳,跟叛军打得有来有回。周亚夫这边呢,不管梁国怎么派人求救,汉景帝怎么下诏催促,他就是坚守不出。与此同时,他派韩颓当率领骑兵,不断袭扰吴军的后勤补给。这一招可太狠了,吴军没了粮草,战斗力直线下降。他们多次向汉军挑战,周亚夫就是不应战。晚上,吴军不死心,又来进攻汉军营垒,还玩起了声东击西的把戏,先在东南方搞出大动静,然后派主力进攻西北角。可周亚夫早有防备,指挥汉军一顿猛揍,把吴军打得大败。吴王刘濞见势不妙,带着几千人撒腿就跑,逃到东越后,被东越人给杀了。楚王刘戊也没好下场,自杀身亡。
在北方战场,情况也差不多。吴国起兵后,齐王临时反悔了,不想跟着叛乱。这可把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给气坏了,他们三家联合起来,发兵围攻临淄。济北王更倒霉,被郎中令劫持,想发兵都发不了。齐王没办法,派路中大夫向汉景帝求救。汉景帝让路中大夫带话回去,说汉军马上就能击败吴楚两国了,让齐王再坚持坚持。可路中大夫回去的时候,被三国叛军给抓住了。叛军威胁他,让他回去跟齐王说,汉军已经被打败了,赶紧投降。路中大夫是个硬骨头,回去后大喊汉军马上就到,让齐王坚守。结果,他被恼羞成怒的叛军给杀了。后来,栾布等人率领汉军赶来救援齐国,把三国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可他们听说齐王之前曾想和叛军讲和,就准备围攻齐国。齐王这下慌了神,无奈之下自杀了。叛乱的齐地诸王也都纷纷自杀,这场叛乱基本就平定了。
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对七国旧地进行了重新分封,册封陆平侯刘礼为楚王,景帝的皇子刘端为胶西王、刘胜为中山王。在齐地诸国,景帝考虑齐国没参加叛乱,就让齐孝王太子刘寿继续当齐王,又把济北王刘志徙封为淄川王。同时,汉朝借着这次平叛的机会,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把诸侯国的军政权力收归中央,诸侯国和一般郡县没啥区别了。这也为后来汉武帝推行更彻底的削藩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段历史啊,真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的较量。汉景帝在这场危机中,虽说一开始有点优柔寡断,但最终还是凭借正确的决策和得力的将领,成功平定了七国之乱,维护了汉朝的统一和稳定。咱们从这段历史里,也能学到不少为人处世、应对危机的道理呢。希望大家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自己的生活里也能游刃有余。
好啦,今天关于七国之乱的故事就讲到这儿。要是觉得这故事有意思,就动动您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呗,保准您往后日子财源广进,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