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中状元不久后大清就亡了,后来过得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9-03 07:32:21
0

说起中国的封建时代,科举制度是不得不提的重要部分,魏晋时期中央集权被削弱,为了吸纳全国人才,这才逐渐形成了科举制度。

隋朝时算是制度建立,随后不断扩充发展,到了唐朝趋于完善,科举制度筛选出的人才也有了进一步的细分,比如探花、榜眼、状元,而其中状元就是我们熟知的第一名。

想要得到第一名的好成绩那必须苦读才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可以用“十年寒窗苦读”来说明过程的艰辛,很多人就是靠着寒窗苦读改变命运,为自己争取美好的未来。

可就在我国清朝末期的时候,刘春霖通过苦读成为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郎,奈何生不逢时的他用苦读换来的不是加官进爵、荣华富贵,而是一生漂泊、孤苦非议,在大清灭亡后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呢?

中国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终于“清”,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从未中断,即使经历十几个王朝的更替也是越来越兴盛的状态。并且通过科举制度培养出许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贡献,时至今日科举制度的影子我们也能看见,那就是现在的高考制度。

若从头开始说起,还要从隋文帝创造科举开始,虽然创建之初并不完善,但却是中国开创性的大手笔。

最初科举只为选拔官员,不管是考试科目的设计还是整个考试流程都有一些合理之处,甚至科举最初还有寥寥几人参与的情况。要不是当时的大臣劝谏,恐怕科举制度就会废除。

时间来到唐朝,这时候科举制度经历了隋朝的不断改进和对百姓进行普及,这才有了今天科举的空前繁荣的状态。唐朝将考试科目进行扩充,武则天还将殿试纳入考试之中。唐朝不管是规模还是人数,都是历史上最多最大的程度。

唐朝的科举制度还影响到了国外,当时的日本派遣使者前来学习,归国后便如法炮制,唐朝科举也逐渐影响到整个亚洲,奠定了今天亚洲的人才培养制度。

然而盛极必衰,明清时期科举走上歧途,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官员在科举之时徇私舞弊、肆意敛财,彻底违背科举设立的目的。

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都是对科举制度最大的破坏,最终十九世纪彻底衰落。然而科举制度却在中国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当时平民想要出人头地唯一出路。

金榜题名最后状元

时间到了1904年,慈禧为庆祝自己的七十寿宴,决定开科举并亲自阅卷点状元。这一次的科举除了选拔人才的目的,更多的考虑是为自己撑场面,为外界展示泱泱大国的风范。

慈禧太后在一众考生中选择,她一眼就看到了文采斐然的刘春霖,不仅是因为文采好,还因为他的名字,慈禧自言自语念叨了几遍“春霖、春霖”这名字十分吉祥,有着久旱逢甘霖的寓意。

慈禧觉得他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所以便选了他当状元,可以说一朝金榜题名,一生风光无限。不过如此幸运的刘春霖可能根本没想到,自己竟成了大清最后一位状元。

很快刘春霖便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正值动荡年代这份修编还没做够一年,朝廷就派他到日本求学。只因清政府已是风雨飘摇,百姓对政府统治大为不满,清政府必须要摆出改革的姿态才能重获民心。

这时候派出状元刘春霖去日本学习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是因为刘春霖出入官场没有身居要职,其次是因为状元身份非常拿得出手。派刘春霖去显得清政府重视,能表现出清政府最大的诚意和决心。

于是刘春林带着慈禧的期待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学成归来后以为能一展拳脚和心中抱负,但是这一切都是刘春霖的一厢情愿。回来之后刘春霖根本没受到重视,但凭着状元的头衔也得到了不错的官职,于是在官场上混了几年。

本以为一生就要这么碌碌无为下去,没想到辛亥革命爆发,刘春霖这个最后的状元一时间不知该何去何从。

民国建立艰难生存

民国政府建立后,刘春霖非但没受到状元身份的歧视,反倒是因为文采出众又有日本学习经验,受到了袁世凯的重用,让他担任秘书长一职。刘春霖也勤勤恳恳,为新政府效力,可逐渐他发现民国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并不是一心救国,所以毅然辞官归隐。

后来日军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想邀请刘春霖担任教育部长,刘春霖本就是有气节之人,怎么可能甘心成为汉奸,他断然拒绝邀请,甚至为了不被打扰直接切断和外界的联系,每天专心于书法练习。

离开政治领域的他,依然没有放弃自身的技能惠泽社会,他选择自费在家乡给孩子们修建学堂,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学知识见世面,不被日伪政府蒙蔽和欺骗。

日本政府虽然吃了瘪却还是想笼络他,毕竟作为末代状元郎,虽然在政界没有太多突出的成绩,但是庄园的身份却能拿去大做文章,所以刘春霖仍然被多次拉拢,甚至不惜威胁刘春霖昔日的同窗旧友前来劝说,但不管是谁他都不愿意妥协。

刘春霖如此坚决的态度让一直伏低做小的日本人直接恼羞成怒,于是派人将刘春霖一家洗劫一空,瞬间刘春霖的生活陷入困境,连带他的家人也一同受难。即便是如此,他也仍然保持内心的原则,并没有因此而跟日本人妥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行为越发猖狂。

刘春霖便想到自己写的字一直为人称赞,干脆做个卖字先生了此一生也好过做他人工具,于是开始了漫长的卖字生涯。直到1942刘春霖与世长辞,许多人感叹他的气节,纷纷前来吊唁。

小结:

纵观刘春霖的一生,想靠着寒窗苦读一展拳脚,奈何生不逢时,清朝的灭亡让他的人生发生巨变。好在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刘春霖都能守住内心的底线和自己的气节,成为我们所仰望的真正读书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引言 他是二战中最为出色的苏联将领,也是战后最令人尴尬的英雄之一。朱可夫,曾让纳粹军队心惊胆战,一...
原创 原... 关羽投降曹操,你没法确定他能排到第几。 排位是个稀缺资源。但这个稀缺资源,往往不以单一的能力以及能力...
原创 大... 清代将各行政管理岗位的性质定为“官”和“差”两种,官是指有具体品级的官衔,比如各省总督、巡抚、知府等...
原创 美... 写作是一项不易的工作,作者为了养家糊口,每天都在辛勤地写作,期望通过文字与读者产生共鸣。希望大家能够...
原创 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
原创 原... 司马昭和杨文宗同是曹魏的大将,但司马昭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一心想取代曹髦为帝。听说杨文宗有个女儿叫...
原创 原... 引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州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州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各州府集行政、军事、监察诸权于一...
原创 揭... 蒋介石在新军阀混战中能够最终胜出,与“江浙财阀”的鼎力支持大有关系,他以国民党正统的名义发号施令,同...
原创 原... 淝水之战,东晋8万对前秦百万大军,为何能够取得全面的胜利 公元383年8月,在淝水之畔,发生了一场著...
原创 唐... 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都记载了唐初功臣刘文静的事情。据刘文静本传及《高祖纪》、《太宗纪》中都记载...
中国领土最大的三个朝代,谁是第... 中国领土最大的三个朝代:元朝、清朝与唐朝的疆域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众多朝代如璀璨星辰般闪...
原创 原...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国时代天下土地的最终归属,也...
原创 朱... 公元 1370 年,在朱元璋的指挥下,明军于战场上大破北元势力。北元名将王保保战败后逃往漠北,其妹妹...
原创 我... 说起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讲的是越国国王勾践打仗失败之后,发愤图强的故事。总的来说这个故事...
原创 原... 垓下突围后,项羽面对着乌江亭长,自己感叹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其实是...
原创 秦... 秦始皇,是绝对王权的意味,他是历史上第一位,一统天下的帝王,也是神话的发明的。几千年来,他的功过是非...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有哪些武将做到了封狼居胥?除了霍去病还有谁?在古老的汉朝时期,霍去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将军。他...
原创 原... 在三国当中,如果东吴的势力不去偷袭关羽,那么三国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头来看,在...
原创 刘... 刘备野心究竟有多大?后人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发现了秘密 导语:说道刘备这个人大家肯定会想起三国...
原创 毛... #打开眼界# 1956年,毛主席在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工作人员让主席填写登记证。而在入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