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日本当局给南京政府施压,企图推动“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继而实现先东北再华北,自北向南步步为营蚕食整个中国的意图。
基于多种考虑,蒋介石在外交上不得不屈服让步,下令撤销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成立了以宋哲元为委员长,以日方物色人选王揖唐、王克敏等为委员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使冀察两省实际上被日方所掌控。
但蒋介石不能容忍受日本人掣肘。
他自知薄弱的家底尚不足以与东邻抗衡,他满心寄希望于国际力量,调和中日矛盾,同时,他不惜重金从德国聘请军事顾问,大量购买德军武器装备,重点训练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88师、第87师等若干精锐的整理师(德械师),不断提升中国军事实力。
在军中,蒋介石依仗着两大“军师”:
其一,蒋百里
其二,陈诚
蒋百里是个奇人,从小聪颖异常,被视为“神童”,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得最高荣誉——被赠日本天皇佩剑。他和蔡锷、张孝准被誉为“中国三杰”,竟遭到日方师生的嫉恨。
他深入研究日本军事和文化,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军事学家,出版军事论集《国防论》,立即风靡军界,成为将领们的必读书。他在书的扉页上题词: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他先后出任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和蒋介石政府的军事顾问;同时,他又跟梁启超、徐志摩等文化人交好。
他曾支持唐生智起兵“倒蒋”,并因此而一度被蒋介石投入监狱。
中日关系紧张后,他遵蒋介石指示拟就国防计划,被任为军委会高级顾问。
在与蒋介石商讨,以及在庐山给国军高级军官培训时,蒋百里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抗日的策略方针的思想,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中国不惧日本鲸吞,乃怕蚕食,不应让日军步步为营,而应主动发起全面抗战,使日军无暇消化占领区;
第二,在中国东部重镇上海开辟第二战场,粉碎日军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逐步蚕食中国的美梦,迫使其主力沿长江而上自东向西进攻,有利于国军利用沿江山地与湖沼削弱日军的优势;
第三,以空间换时间,持久抗战,逐渐消耗日军,最终将其拖垮。
“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这是陈诚对蒋介石的谏言。
陈诚,字辞修,浙江丽水青田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一向对校长蒋介石忠心耿耿,蒋介石执掌军政大权后,最为倚重陈诚,“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成了他的口头禅,众人亦呼陈诚为“小委员长”,其所部为国军第一嫡系王牌。
在民国二十六年初,他以不到40岁的年龄,已擢升军政部政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
陈诚对校长解释,战,是将日军侵华主力,先牵制到淞沪地区,国军尽出精锐,在淞沪与日决战,力争大规模消耗日军主力,迫使日知中日战事之难而主动谋退谋和,国军若在淞沪不能取胜,则自东而西逐次转进,继而自东而西与日军交战,使日军由北而南一举侵吞中国的战略美梦落空。
蒋介石永不服硬的个性体现在抗日上,在充分咨询了两位军师后,他有了底气,筹划着于适当时机,粉碎日军由北向南蚕食中国的战略阴谋,将日军主力吸引到以国际关注度最高的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借由国际压力逼迫日本停止侵华战争。
在卢沟桥事变之前,蒋介石就已将要在淞沪地区痛挫日军的重任,交付给了京沪警备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张治中将军。
张治中已然在苏州一带屯兵。
但日军在中国华北的嚣张,已大大超过了南京的预期。
7月29日,日军攻陷北平。
7月30日,日军攻陷天津。
蒋介石听说,北平、上海甚至南京的学生又在请愿。他的中央军校内的憩庐办公桌上,还压着一份红方递来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红方在逼他“发动全民族抗战”。
日本军已对他亮出了狰狞的毒牙,国军武器固然不及日本军厉害,他小时个头瘦小,但在村头怕过谁?他登上中山舰时怕过谁?他偏要在南京另立政府时怕过谁?
他知道,和谈、调停都已无望了,那就向世界宣告,“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7月31日晚7点,夕阳余晖,透过南京城西自南向北流淌的长江上空洒在京城,市民们吃罢晚饭,摇着蒲扇,无心欣赏黄昏景致,因为天闹潮湿而闷热,屋子里如同火炉,他们把家里的躺椅、竹床搬到街边,躺下或坐着纳凉。
不下雨的夏夜,他们几乎天天在露天过夜。
这天,他们惊异的发现,全城路灯早早就开了,不仅中山各路主干道两侧的路灯全都开了,而且许多巷道平日为省电关闭的路灯也都开了,通城一片光亮。
光亮里,全城各大公司、各机关年轻人组成的军训队,全拉到了就近的公园、街边、荒草地,暑假在家的京城大中学生,以及南京各大学提前返校的大学生,被临时组织成三支童子军,他们领了武装带、裹腿和木头步枪,由驻扎在紫金山的教导总队的连排军官带领,进行整理队形、军步、侦察、测量、瞄准、刺杀等基本军事操练。
中华门城墙上、瓮城内和城门外空地,都是接受训练的民兵。有一小队在教官带领下沿着城墙跑步;城门外的小队单腿半蹲姿势,练习准星、觇孔、目标三点一线瞄准;瓮城内,军医官指导民兵进行战场救护,教他们简单裹伤、两人架胳膊搀扶、用担架输送伤员等技能。
军训到晚上12点钟结束,民兵们各自卸去装束,换了原先服装,又成了商店的雇员、餐馆茶社的跑堂、码头的挑夫、搬工、摊贩老板。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蒋介石《告抗战全军将士书》。
蒋介石勤于写日记,这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书告既发,只有一意应战,不再作回旋之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