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创立者,西汉典籍《史记》记载了他宏大陵墓的玄机——“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些描述后来被演绎出诸多民间传说,让这座陵墓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历时39年、几十万人参与修建的秦始皇帝陵究竟在哪儿?它有多大、里面埋藏着什么?史书记载及传说中的水银江河、奇珍异宝、严阵以待的军队、庞大的地下迷宫,是否真实存在?
5月1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一集《陵若都邑》,探究秦始皇陵的选址、规划布局、营建理念,依托一个个考古研究新成果,与你一起解开关于秦始皇陵的谜团。
秦始皇帝陵位于骊山北麓,背靠骊山,面对渭水,是一处古人认为的风水宝地。考古发现,封土之下确实存在水银异常,这证实了《史记》中的记载并非空穴来风。然而,这座封土的高度却与史料记载存在巨大差异。难道是被盗掘或遭到破坏?事实上,封土保存完整,未发现被盗痕迹。那么,关于封土高度的巨大差距到底是何原因?据专家推测,很可能是由于陵墓修建未完工时,农民起义爆发,修陵工匠被调往前线作战,导致工程就此中断。
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队员在秦始皇帝陵西部的赵背户村发现100余座墓葬,发掘出土的瓦片上记录着死者的身份信息,揭示这些墓葬的主人多为“以劳役抵偿债务”的刑徒,他们来自韩、赵、魏、楚、齐等原诸侯国。这些刑徒的墓葬,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苛政的见证,也证实秦始皇帝陵参与营建人数之多,是集统一国家之力兴建的浩大工程。
2011年,考古工作者在砖房村附近发现了9座秦代墓葬,其中陵西一号墓尤为引人注目。墓中出土的金骆驼、银骆驼,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单体金银骆驼,显示了墓主人极高的身份地位。而墓葬的方位与秦始皇帝陵如此接近,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秦始皇帝陵的规划布局,仿佛一座都城。从新出土的瓦当,到精美的石柱础,从内外两道城垣,到9座规模宏大的城门,以及陵寝建筑遗址,都显示出秦始皇在营建陵墓时,遵循了建设都城的思路。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贯穿于整个秦始皇帝陵的营建过程。
5月1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一集《陵若都邑》,带你一起揭开关于秦始皇陵选址布局、营建理念等诸多谜底。
来源: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