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开国功臣桑维翰为何要坚持讨好契丹的国策?
迪丽瓦拉
2025-09-04 05:33:24
0

五代后唐末年,石敬瑭向契丹称儿,割让“幽云十六州”,致使中原无险可守,中原汉族之后遭受了四百多年的北方外族的统治。

而这一决策背后的主谋是当时石敬瑭的幕僚,洛阳人桑维翰。

明末清初,女真再次入侵中原,洪承畴、吴三桂叛降,引清军入关,中原再遭北方外族统治近三百年。

当时的思想家王夫之斥责桑维翰丧失民族气节,为“万世之罪人”,以借古讽今。

然而,桑维翰作为灭唐兴晋的关键人物,却开创了后晋兴盛的最高峰。

欧阳修在其《新五代史》中称“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桑维翰是如何做到的?

01脸长身短的王佐之才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出生时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他的父亲在河南尹张全义手下做客将。

桑维翰长得身材矮小,脸却又宽又长,别人都觉得他丑,他却以此为奇,常常照着镜子对自己说:

“身高七尺的人,哪比得上脸长一尺的我!”

因此慷慨激昂,发奋读书,立志将来要做王佐之才。

桑维翰参加进士考试时,已经是后唐的同光年间,主考官讨厌他的姓氏,因为“桑”和“丧”发音相同。

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便铸了一个铁台砚拿给这人说:

“如果这个砚台用坏了,就改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桑维翰考中了进士,六年后,被石敬瑭召入幕府,任职掌书记。

这一年,桑维翰28岁。

02劝说契丹支持后晋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石敬瑭受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猜忌,受命移镇。

桑维翰建议石敬瑭以父礼侍奉契丹,并割让“幽云十六州”,以契丹为外援,起兵反叛。

期间,耶律德光受到幽州节度使赵德钧的威逼利诱,想要放弃支持石敬瑭。

桑维翰于是面见耶律德光,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早晚跪在帐前,陈说利害,劝说耶律德光收回了成命。

参考:五代时期想投降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并不止石敬瑭一人

事后,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说:“桑维翰对你很忠诚,应该让他做宰相。”

03后晋建国

这年十一月,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植下建立后晋,改元“天福”,时年39岁的桑维翰被任为宰相兼任枢密使。

当时拜相的还有前朝宰相,自号“长乐老”的冯道,以及翰林学士李崧。

后晋建国之初,国内并不安定,各藩镇心怀各异,百姓生活穷困,而契丹没完没了地各种索求。

桑维翰一方面劝说后晋帝放弃前怨,诚心诚意地安抚各地藩镇,一方面勤务农桑,通畅商贸,以提升国家经济,同时,整饬军队,加强训练、完善国家军事力量。

最重要的是用谦卑的言词和丰厚的献礼来结好契丹,从而为国家赢得宝贵的发展时机。

04范延光叛乱

魏博节度使范延光早年卑微时,有术士为其占卜,预言他将来必为将相。后来范延光逐渐显贵,历经后唐几朝,都担任节度使。

一日,范延光梦见有一条大蛇从自己的肚脐眼进入腹中,进到一半后才把它拉出去丢开,术士告诉范延光这是帝王君主的预兆,范延光从此逐渐萌生非份窃位之想。

后晋建国后,范延光聚集兵马、治理军务,又把他管辖下的刺史全部召集到魏州,企图作乱造反。

桑维翰看出端倪之后,建议石敬瑭从洛阳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汴州距离魏州更近,一旦魏州有变,可以更快地镇压叛乱。

天福二年(937年)六月,范延光果然起兵,夺取了河中和洛阳,石敬瑭三子河中节度使石重信以及次子东宫留守石重义都被杀死。

当时京都汴州百官震惊,惶恐不安,只有桑维翰神色自若,和往常一样处理政务,众人这才安定下来。

石敬瑭派当年晋安寨投降的杨光远率军平叛,杨光远来到魏州,部下想趁乱推举其为君主,上演当年明宗李嗣源兵变夺位的故事。

参考:五代史上第一个通过兵变黄袍加身的皇帝,比赵匡胤还早三十年

杨光远却拒绝道:

“天子岂是你们这帮人能摆弄的东西!当年我晋安寨投降是迫于无奈,现在这样作,那就真是反贼了。”

第二年,杨光远平定了叛乱,成为魏博节度使,范延光后来也被杨光远杀死。

05桑维翰被贬

杨光远平灭了范延光叛乱,居功自傲,因手握重兵,连后晋帝也不放在眼里,石敬瑭十分顾虑。

桑维翰建议石敬瑭将杨光远加官太尉,西京洛阳留守,兼河阳节度使,以分散其兵力。后来,又晋封杨光远为东平王,调任为青州(今山东青州)节度使,远离了京都。

杨光远对此十分不满,蓄养私人武装一千多人,有了反叛的想法,并对桑维翰十分怨恨。

当时桑维翰掌握朝政中枢,大权在握,前朝老臣都对他十分惧怕,趋炎附势,风影贿赂之人比比皆是。

桑维翰也不顾及,府门大开,广收贿赂,还在东都洛阳和京都开封营建宅邸市铺,官商通吃,积累了大量财富。

杨光远于是上奏弹劾桑维翰背公徇私,与百姓争利。

石敬瑭迫于压力,只好罢免了桑维翰的枢密使之职,调任泰宁(今山东兖州)节度使。

06耶律德光的压力

耶律德光自得到幽云十六州后,以皇都为上京,改名为“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

耶律德光继承了父亲耶律阿保机的遗志,把幽州打造成为进一步南下中原的基地,任用汉臣赵思温为幽州留守。

赵思温的儿子赵延照在后晋担任为祁州(河北省保定)刺史,赵思温暗中让儿子秘密进言石敬瑭,请求把幽州内附于后晋。

石敬瑭惧怕契丹,没有答应,赵延照后来也投靠了契丹。

当时,契丹国内实行奴隶制统治,十分残酷,居住雁门关以北的吐谷浑人受不了契丹的奴役,南下内迁到了后晋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和镇州(今河北正定)一带。

耶律德光知道后十分生气,石敬瑭便立刻派军将吐谷浑人驱回塞北旧地。

07安重荣抗击契丹

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安重荣一直担心契丹的强大,于是秘密与南下的吐谷浑联合,计划联合抗击契丹。

天福六年(941年)六月,安重荣上表联合吐谷浑等部共击契丹,并传书各藩镇,决心与契丹决战,石敬瑭此时也对侍奉契丹感到厌烦,看表后,犹豫不决。

安重荣出身行伍,性情率直,最初担任北方边境的巡边指挥使,石敬瑭太原起兵,安重荣率兵千里投奔,后晋建国后,被任命为河北重要的藩镇成德军节度使。

现在的安重荣倚仗自己手握强兵,又占据重镇,十分自负,常常对人们说:

“现在的天子,只有兵强马壮就可以当。”

08桑维翰的治国策略

桑维翰此时虽然出镇泰宁,但一直观察朝中的一举一动。

桑维翰料到安重荣心有反意,又担心石敬瑭难以拒绝安重荣的请求,便秘密上奏后晋帝说:

“陛下免除晋阳之难而领有天下,都是契丹的功绩,切不可亏负于他。

我观察契丹数年以来,兵强马壮,不断吞并四邻,他的君主智勇过人,朝野和睦,国家强盛,又没有天灾,这样的民族是不可以把他视为敌人的。

安重荣依仗自己勇猛强悍,轻视敌人,吐谷浑不过是想借我们的手来报仇,这将对国家不利,万不可听从他们。

现在,天下刚刚稍有安定,国力疲弱,府库空虚,百姓生活困顿,怎么可以再妄作举动呢!

契丹与我国恩义不浅,彼此对信守誓约都很重视,一旦双方开战,即使战胜,后患也会更加麻烦;万一失败,就彻底完了。

现在人们认为对契丹每年进贡,还要对他们卑躬屈膝,十分屈辱,殊不知如果战争再起,将灾祸不断,财力匮乏,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而且一旦用兵,那些武将功臣有过分要求,也只能姑息迁就,边藩远郡也会骄横跋扈,不听诏令,到时,屈辱哪个更大呢!

我希望陛下训劝农耕,习练军战,养备兵众,与民休息,等到国家没有内忧,民众有了馀力,然后看形势而动,才能动必有成。”

桑维翰的奏疏分析了天下时局,明确了晋国的发展方向,并说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后晋帝石敬瑭看了奏书后,茅舍顿开。

下诏劝说安重荣不要轻举妄动,又任命刘知远为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以防止安重荣叛乱。

刘知远来到太原后,派遣他的心腹将领郭威去劝说恐吓吐谷浑人,于是,吐谷浑人离开了安重荣,依附了刘知远。

刘知远趁机上表契丹酋长为大同节度使,将吐谷浑的精锐骑兵归于自己麾下,刘知远的兵力从此强盛,而安重荣的势力却大为减弱。

年底,安重荣依然起兵反叛,石敬瑭派自己的妹婿外戚杜重威率军征讨,仅一个月就被平定,杜重威也因此替代了安重荣,担任了成德节度使。

石敬瑭砍下安重荣的头送与契丹,这才平息了契丹的怒火。

桑维翰也因此加官特进(散官,地位同三公),封开国公。

09石敬瑭去世

石敬瑭自登基以来,对待契丹十分恭谨,上表称臣,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每当契丹使者来到后晋,石敬瑭都在别殿拜接契丹的诏书和敕令。

后晋除了每年约定进贡契丹的金帛三十万之外,对于述律太后、元帅太子、各藩王,宰相韩延徽、以及赵延寿等诸大臣都有馈赠。

契丹人骄横跋扈,稍有不如意,便来责备、索取,石敬瑭往往用谦卑的语言道歉、谢罪。

反观晋朝的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多出言不逊,使者回朝后,向后晋帝报告,朝廷内外都感到耻辱。

不过,石敬瑭始终坚持桑维翰讨好契丹的国策,卑恭对待契丹,从来没有怠慢过,因此,石敬瑭在位时期,后晋和契丹双方相安无事,国内相对安定,国力逐渐得以恢复。

但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既要安抚国内的反对势力,又始终要对契丹俯首帖耳,常常因此进退失据,左右为难,最终忧郁成疾。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去世,时年51岁,在位七年。

10托孤冯道

石敬瑭病危之时,托孤宰相冯道,希望扶立自己的幼子石重睿为主。

石敬瑭一生有六个儿子,之前五个都死了,幼子石重睿当时只有五岁。

然而,石敬瑭去世后,冯道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与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谋议,拥立石敬瑭的养子。

时年29岁的齐王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出帝。

之前,石敬瑭曾下诏召刘知远入朝辅政,但齐王石重贵把圣旨压下不发,刘知远从此与齐王结怨。

而且,冯道早年推荐了石敬瑭的妹婿杜重威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取代刘知远。

刘知远因此也与冯道不睦,这可能导致了刘知远最终被排挤出朝。

出帝石重贵即位后,景延广因拥立有功拜相,同时兼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深得出帝信任。

桑维翰这时也被召回朝中拜为侍中,他依旧想继续讨好契丹的国策,但这时朝中的主战派已经战了上风。

疲弱的后晋面临极大的风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二... 1939年的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
原创 微... 微宋史系列短文,每一段都是精华 一、赵楷不经意间创造了数项大宋吉尼斯纪录——第一个全国高考状元的皇子...
原创 王...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长...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展开激战,最终赵军惨败,秦军也付出巨大代价。这一年,是战国战局的重要转...
原创 一...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26日,天津迎来了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就是爱新觉罗·载振。载振当时...
原创 被... 从古到今,诞生过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各领风骚数百年,但有的人物却很悲剧,可以说他们生不逢时,也可以说...
原创 北...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废除传统农历,推行世界通行的公历,通电称当日为“元旦”,然...
原创 郭... 提到郭沫若,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留下的很多文学著作,其实郭沫若不仅是我国有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历史...
原创 历... 这文章最初写得简略了点,结果很多人反映看不懂,这里扩充下。 夏朝是确实存在的,很多人因为夏朝时期的文...
原创 每...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家族是谁? 汉之刘氏,两汉加强来不过四百年,将刘备、刘裕的小王朝算上,也不会超过六百...
原创 司... 最近热播的《军事联盟》让人对这位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三国枭雄的理解不在是冷冰冰的历史人物,而是有血有肉...
刘备的“汉中赌局”:一场豪赌如... 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豪赌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深秋,益州成都的议事厅内,刘备盯着案上的地图沉默不...
原创 清... 多尔衮绝对是清朝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了,他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却比有的皇帝要著名的多。多尔衮一生立下过...
原创 古...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一本演义的小说,虽然有许多戏说得成分,却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原创 张... 在历朝历代,政治权力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很多时候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比如,明朝内阁是集权中央,内...
原创 李... 不是李渊想让李世民手握重兵,李世民之所以手握重兵,是由当时的时势决定的。因为自武德元年李渊称帝,正式...
解码“汉风胡韵”麴庆墓 感受千... “五一”假期,河南安阳博物馆“丝路遗韵相州风——麴庆墓出土文物展”展厅内,278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
原创 穷... 关于三国鼎立的那段历史,我们大部分是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了解,虽然,小说与真实的历史之间存在着一...
原创 他... 近来清宫剧火爆,让许多人对清朝产生了好奇,从历史上看,清朝皇室是最为幸运的一群人,在此前的朝代,王朝...
原创 清...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这句话出自包拯之口,是其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真实写照。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