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乌江边一个叫“白涛镇”的地方从地图上抹去,1984年叫停,18年的核工程一夜停工,抹去的白涛镇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细细回溯历史,才发现两代伟人的高瞻远瞩!
一、美苏威胁,伟人构想
1960年6月24日,中苏两党关系决裂。
1965年10月的一天,主席一通电话打给了总理,这个电话让一支“8432”的部队直接消失18年。
1969年3月2日,苏联悍然入侵珍宝岛,我国进行了自卫反击,成功捍卫了国家尊严。
早在1964年北部湾事件中,主席就指出我国的工业不应当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要向内地腹地转移,建立战略大后方,这就是“三线”建设的由来,三线工程建设的最高级别就是816工程。
珍宝岛事件结束后不久,总理桌上出现了一封绝密情报。
总理越看越不是味,看到最后,显然被情报的内容给刺激了。总理当即给主席打了一个电话。
“主席,苏联正在准备或在某一时刻对我中国领土进行核打击。”
电话两头沉默中,显然,心里都不平静。
当时美苏争霸,中苏关系又恶化,加上越南战争美军战机经常出现在北部湾、海南岛附近。这个时候,苏联对我进行核讹诈,让主席深感压力。
要知道,1945年,美国一颗原子弹丢在长崎和广岛,生灵涂炭,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7万余人被当场洗白,还有无数负伤失踪人员,更有活下来痛不欲生的人。
而美国也在这个时候扩张他的霸权主义,在东亚地区开展军事活动企图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
主席还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两个口号。当时有句口号:“三线建设搞不好,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不着觉。”
可以说原子弹带给人类的巨大的梦魇。面对苏美两大强敌环伺,此时,我国国力还不强大,但主席下定决心,必须造出中国人的原子弹,绝不接受敌人的恫吓,保护好中国人民生命安全!
此时,苏联发出如此恐吓,我们不得不防。
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回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还有大量苏联军事专家回国。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中国人硬是靠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破。横空出世的一声巨响,让中国具备了抗衡美苏核威胁的底气。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回顾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的强盛,中国人民愈是道路艰险愈向前!
这在“816”工程上一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1966年,中央批准修建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作为当年国家最高机密的地下核工程,代号“816”。
在六十年代末和整个七十年代,我国的西南领地常年被美国及国民党的U2型飞机高空监视。
为避开敌人的侦察,在选址上,确定了“靠山、分散、隐蔽”原则,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勘察。四川多雾,而雾气又恰可以阻拦监视机的视线,这是一个极好的自然屏障。于是816的工程师们通过烟囱和通气设施,人为的制造雾气,以迷惑敌人。
最终将816工程的地址选在了重庆涪陵区白涛镇的“金子山”,选在这个地方的原因就是它背靠武夷山大裂谷,有高山作防御,而且紧邻乌江,有足够的水源能够为核反应堆降温。
此后的25年里,世人皆不知道重庆还有一个叫白涛的地方。它不仅消失在了地图之上,甚至原本要穿过白涛镇的襄榆铁路,也在毛主席的批示之下,更改了原本的路线。
主席和总理电话后,一支一万多人的工程兵部队神秘消失了。
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文革”代号“8342部队”)所属三个团入川,担负“816”工程的建设任务。1970年,54师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个团全部归建。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6万人参加修建。从此之后,漫长的17年里他们从未回过家、写过信,改名换姓神秘消失。
建厂伊始,“816”工程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
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上岗前进行一周的保密训练,签订保密协议。连专家也都只知道自己建设的部分,对外更是讳莫如深。
在这里有一个团的部队士兵负责警卫,其建设地点是坚决不允许泄露给外界的,想要通讯的话只能将地址写为重庆市4513信箱,就算是职工家属也不允许进入厂区,只能由职工自己回家对亲属进行探视。
当时,有湖北的两兄弟,同时参加了816工程的建设,兄弟两写信时,一个用的是8342部队番号,另一个用通信代号重庆市4513信箱。
“816”生产区就遍插“军事禁区,严禁入内”的牌子。职工们不准串岗,不准互相打听。
没有先进设备,全靠工兵镐、工兵铲、炸药、风钻,24小时不停施工,凿开坚硬的岩石层。
“战士们在作业面上掘进时,除身后以外,上下左右以及前方五个方向都是坚硬的岩石,就像‘五块石头夹一块肉’。”
数万名年轻的工程兵,带着简陋的工具,硬是完全用双手,六年时间掏空了一座山。
这真是人间奇迹!
三、为和平而建,为和平而停
中美打破坚冰后,邓公着眼国际形势,把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1983年,国家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这个地下核工厂于1984年停建。当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7.4亿元。
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部分解密。这才让今天的我们一睹这个绝密工程的宏伟!
这个地下核工程有多么惊人,它共有18个大型洞室,这里的隧道和竖井等通道足足有130条,总长超过20公里。
“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总共18层、每层高达6米。
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完全可以抵御百万吨级氢弹在空中轰击。
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主体洞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
101反应堆主厂房,这个核反应堆的大厅从3层直通9层,它的高度足足有79米之多。
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
被挖出的石头,可以铺成一条从重庆通往天安门的城墙。
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将“816”工程比喻为深埋山间的和氏璧,并称其堪与三峡大坝争锋。
816地下核工程有着“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深埋山间的绝世和氏璧”、“地下长城”等称号。
2019年,“816”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16”工程在解密之后,2010年5月第一次对外开放,到现在已经12年。
如今,伫立在乌江之畔的白涛崖边,有一根直插云霄的150米高的“烟囱”,远远的,游人就可以看见了。
沿着参观路线进入后,会发现里面堪比科幻世界,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重重叠叠,一不小心就会迷失。
“我们在施工的时候,老乡养的牛不小心跑进来了,在一个洞子里,等到我们发现那头牛的时候,它已经死在那个洞里了。”
"816”工程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在距洞体仅一江之隔的816工程堆工机械加工厂、原816工程麦子坪生活区及背靠其后的万亩森林公园也被打造成了网红小镇。
在距离“816”核工程洞体3公里的“一碗水”烈士陵园,长眠着在工程建设中牺牲的76位烈士,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1岁。
“一碗水”烈士陵园已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春没有任何无悔,可惜大山没冒蘑菇云”
。这是建设者的遗憾也是他们的幸福!
“如果世界末日来临,我就躲到816洞体里,它的安全性比‘末日地堡’得还要好”。
这是“816工程”解密之后,游客开玩笑地打趣。
截至目前,“816”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816因和平兴建,又因和平而停建。816既是一种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的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
山河无恙,只因有先辈为我们负重前行!
山河作证,日月为寄,这样的中国是否已如先辈所愿,这个盛世,76位烈士一定会看到!
免责声明:图文如有侵权,一个月内联系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