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庚子退款和清华大学的由来
迪丽瓦拉
2024-11-07 00:23:42
0

原标题:美国庚子退款和清华大学的由来

历史上的1900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也是满清历史、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史上最屈辱的一年,由于义和拳的动乱引发西方列强的强烈不满,在没有知会清政府的情况下公然派兵前往北京,慈禧不得已对列国宣战,可由于清廷内部长期党争不断、腐败成风,再加上东南多省督抚在盛宣怀、李鸿章主导下,私下和洋人签订了“东南互保”,拒绝派兵增援,致使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取天津、拿北京,甚至还一度叫嚣“打到西安、活捉慈禧”,只可惜,在西进途中被著名将领刘光才给死死压制在了娘子关达半年之久,这才将八国联军拉到谈判桌前。

辛丑条约

娘子关一战是赢了,但是,与其说他们“退兵”,倒不如说他们意识到腐败的清政府才能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以“退兵”为由,不断加大在谈判桌上的筹码,最后决定按照全国人口数量来制定标准,即每人1两,当时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4.5亿,也就将赔偿额定在了4.5亿,而且要在39年内还清,连本带息共计9.82亿两。要知道,在“康乾盛世”最鼎盛的乾隆时期,当时每年国库的收入也无非是8000余万两白银,这个赔偿数字不吃不喝也得10年,可是早已被八国联军吓傻了的慈禧根本顾不得那么多了,批准了这个协议,还“打肿脸充胖子”,发了一道诏书: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看似一道“罪己诏”因为其中不乏有“事后追思、渐愤交集”;但更像是一道“甩锅诏”,“拳匪构乱,开衅友邦”将一切责任甩给了义和拳。

义和拳起事已经给无数百姓的生活带来影响,而后八国联军的入侵造成的伤亡更是难以估量,单是“被清算”的官员就达到140多名,而北京城破之时自尽的大小官员及家属更是达到了近1700人,泱泱中华,天地皆泣,这一年也被称为“庚子国难”

美国的努力

贪婪是列强的共有特点,只不过,有一个国家的“贪婪”显得很与众不同,那就是美国。

“门户开放”政策失败

在我们刚刚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1861年,美国也在内战,一直到1865年才完成南北统一。战争刚一结束,美国就下重力开发美国的西部地区,这一举措使美国经济迅速增长,到1900年,经过35年的发展,美国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老大”,只不过没有得到验证而已。

刚开始,它也和其他列强一样,到处掠夺殖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中国,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陆地几乎被这些列强瓜分完了,所以,他们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尽可能多地割据自己的利益归属地。可美国却认为,大清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即使占了,要进行统治和发展也是阻力重重,更何况自己国内还有大片没有开发的地方,再到海外去开发其他殖民地,实在难以分心,所以,美国希望继续维持满清政府,让满清政府管理中国,然后继续保持和自己做生意,这样它才能长久获利(当时美国对华贸易总额已经翻了几番)。美国不但反对各国瓜分中国,而且还希望各国能开放各自的“占领区”,自由贸易,这样才符合所有列强的长远利益,并于1899年9月6日向各国提出外交照会,可是,其他列强哪有这么长远的考虑,所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孤掌难鸣

到了各国议定《辛丑条约》赔偿额的时候,美国主张“根据大清的偿还能力来确定,将赔款定在一个合适的限度内”,在美国的坚持下,八国联合成立了“财源调查委员会”。美国根据调查,刚开始给出的数字是2.02亿两白银,可遭到其他列强的反对,因为这还没有日本当年《马关条约》赔的多,于是美国就将赔偿款涨到了2.66亿,可还是无法让各国满意。最后各国也不管什么“委员会”和美国了,直接定下“一人一两”,而且烧过教堂、杀过传教士的省份还要赔偿教会3000万两白银的“地方赔款”,这么一算,各国所获的赔款将是他们实际损失的近7倍

美国坚决反对打着“赔偿”的旗号进行这样的巨额勒索,还向海牙国际仲裁法庭申请裁决,可当时的海牙仲裁法庭只是另一个版本的“八国联军”,谁舍得放弃本国眼见到手的利益,美国孤掌难鸣,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退款”的提出

转眼到了1901年,满清政府开始偿还各国的赔偿,由于条约中没有注明偿还的方式是用“银”还是用“金”,所以,满清自以为是“银”,可当时由于银价下跌严重,所以,西方列强于1905年提出把白银换算成英镑来支付。这样一来,清政府的实际赔偿又增加了,而且列强还要求清政府必须弥补这5年来的“差价”,随便一算就是800万两白银。朝廷赶紧命令各驻外使节和列强政府交涉,希望不要改变这一作法。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大清驻美国公使梁诚

梁诚接到朝廷电报后,不敢迟疑,不停拜访美国高官,希望他们不要支持这一做法,因为这势必会将大清的财政逼入绝境。美国却表示,改不改都无所谓,如果有人反对,它也会反对,但是如果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反对的话,它是不会再去当那个“出头鸟”的。梁诚对美国的游说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这次游说中,他却从多名高官的口中确定了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不受美国官员觉得当年向大清索赔的战争赔款实在太多了,这个钱不是不可以退的

按照美国人的算法,美国得到总赔偿4.5亿的7.3%,也就是3294万两白银,换算成美元大约是2400万美元,可美国就是把各项损失都算进去,也无非只有1165万美元,多要了1235万美元,这部分钱,美国不少人都认为“属于大清”

这个时候透露这个消息,美国人傻吗?不,一方面,美国的“初衷”没有变,那就是继续、长期和大清做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当时美国正在讨论排挤国内华人劳工的法案,此举在大清引发了大范围的抵制美货的运动;第三,美国经过谈论一致认为将这部分钱归还大清,远比现在得到它对美国更为有利。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校长在给罗斯福的信中则提出,这部分“退款”必须用于教育方面。比如让大清派出留学生到美国学习,接受美国式信仰和教育,建立美国式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将来他们回国后,就会成为“亲美”的一派

如果美国在35年前就能成功吸引来自大清的留学生潮流,并使之壮大,那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最巧妙的方式控制清国的发展;以知识和信仰支配清国公众领袖的方式

记录于《光荣与梦想》

什么叫“兵不血刃”?什么叫“杀人诛心”?什么叫“深谋远略”?什么叫“老奸巨猾”?美国提倡退款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两院之间的一个争执;培养留学生也不是善心大发,而是为了更长远地控制大清。当时的美国都有这种思想,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怕

庚子退款

消息传到国内,朝廷的振奋程度一点也不逊于“边疆捷报”,只不过朝廷对于这些钱有更合适的规划:那就是先利用这些钱来发展经济,等经济上去了再扶持教育。美国那边本来在“退款”上就有争议,“退款”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现在这么一说,好了,不退了。这可把朝廷给气坏了,本着“退了总比不退强”的想法,让梁诚继续做工作。直到三年后的1908年,退款的章程才终于达成,持续三年的游说,困难程度可见一斑,而梁诚在美国“庚子退款”中扮演的角色也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肯定

退款的章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章程中并未减少大清的战争赔款,只不过绕了个大弯:在大清赔给美国之后,再由美国将钱转到一个基金会里面,这个基金会里既有清国人,也有美国人,美国人的作用就是监督,除了监督款项是否用于教育之外,还要防止这些钱被朝廷的不法官员给贪污、挪用。这么一来,等于大清从国库拿钱让美国安排用途,公平吗?对不起,那时还真没什么公平可言。况且,美国要是不退,谁也没招,间接支持本国教育也总比白送给人家强,认了吧!

清华大学

1909年1月1日,美国开始正式履行退款程序。但是规矩又多了不少:

从1909年开始的4年内,每年至少派出留美学生100人;

留美学生达到400人之后,从第二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全部用完;

派出去的学生中80%学习农业、矿业、医学等理工科,20%的人学习政治、法律专业;

留学生到达美国之前必须具备中文写作能力,英文水平能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听讲;

前面三条都很容易满足,最后一条难度不小,尤其是——去美国留学之前英文水平必须能够直接进入大学听讲!满清入关后虽然深受“汉文化”冲击,但是满文也并没有荒废,会满文的孩子很多,要会汉文的学子也不少,可现在突然要一群会英文的孩子,怎么办?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建立一所传授孩子们学习英文知识的学校。建在哪呢?选来选去就选在了北京的西北郊外,这里是皇家园林的聚集地,圆明园、颐和园大都在此,当然,还有一个熙春园。由于乾隆曾在熙春园御笔题词“水木清华”,在咸丰年间就把“熙春园”改为“清华园”。于是,朝廷就把清华园作为赴美留学前的预备学校,培养学生们的英文能力,并用退款修建了一大批校舍。1911年正式命名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尾话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世今生,可惜,知道这个由来的人太少,以至于人们提到“清华大学”时总是洋洋得意,却忘怀了曾经的历史。在美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之后也开始“退还”当年的战争赔款,唯独日本,即使到了1937年,依然要求赔偿这些款项

回眸满清,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屈辱,但是,不能否认,它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传承和建筑瑰宝,在经过后满清时代的洗礼后,每一处都成为一段写满沧桑的历史,值得人们探索、发掘、和缅怀,而这些历史也将激励着延绵不息的华夏儿女砥砺前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英... 都知道印度曾经被英国管了很多年,但是你知道那会儿印度人有多惨吗?那真叫一个苦,苦得连想都想不到。 这...
原创 张... 1942年8月,《泰东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内容写道:日本奋战,将各地匪患一扫而尽,现在的太平生活,...
原创 杨... 杨贵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名字几乎与传奇紧密相连。生活在美貌与权力交织的唐朝后宫,她凭借...
原创 6... 日本占领东北后,东三省的百姓生活陷入了极度困苦的境地。虽然国民党选择了放弃东北,但共产党和东北人民始...
原创 曹... 少数兵力战胜多方敌军的战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激烈对抗,还是热武器时代的炮火纷飞,...
原创 刘... 湖北枣阳——刘秀的故乡与传奇人生 湖北枣阳,这片被称为“古帝乡”的沃土,曾经诞生了两位皇帝,其中...
原创 朱... “二十四孝”故事中,除了有卖身葬父的董大丞相,还有勤劳耕作、励精图治的舜帝。这些人物不仅因为孝顺而被...
原创 唐... 功臣出生在哪个时代最幸运呢?答案是在汉光武帝刘秀的时期。那个时代的功臣不仅会受到尊重,而且通常能获得...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时期,朝廷的16位皇帝各具特色,其中有一位帝王尤其值得注意,尽管他...
原创 武... 说起秦国的名将白起,我们并不陌生。白起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的重要将领,他为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
《山海经》里的一件神器,证实了... 戚,是一种两侧有齿的斧,一般用玉制成,刃口不锋利,很显然不具备实用的武器功能,只是作为礼仪用器。如下...
原创 谁... 法希尔是西达尔富尔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近期被迅速崛起的民兵组织完全控制,城市的陷落意味着苏丹内战进入...
原创 清... 如今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全球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门的开放,出国旅行或者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
原创 西... 远古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流传着“大洪水”的传说。在古代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弟弟“海皇”波塞冬曾引...
原创 彭... 1967年,彭德怀被带到北京,参加了一场所谓的学习会,这也是他彻底失去所有职务的时刻。虽然称为学习,...
原创 英... 英国一直被称为欧洲的搅屎棍,因为它在欧洲历史上制造了无数混乱和纷争。几百年来,欧洲大陆的战乱不断,许...
原创 郭...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许多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最终都未能善终,往往死于皇帝的猜疑和宫廷政治的斗争。...
原创 成... 在宋蒙交接的动荡时期,世界陷入了极大的变化。东西方的文明在这一时期分别独立发展,虽然匈奴曾经对西方世...
原创 荆... 荆轲,战国时期的著名剑术高手,他刺杀秦王的故事流传千古。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作为一位顶尖剑客,荆轲在...
原创 朱... 建文四年那场大火真是邪门,南京皇宫烧得黢黑,建文帝朱允炆就那么没了踪影。可朱棣进了城,先不急着找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