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6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为何3年攻不下2座孤城?套路太深了
迪丽瓦拉
2024-11-07 15:22:11
0

原标题:乐毅6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为何3年攻不下2座孤城?套路太深了

乐毅统帅五国联军伐齐,六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池,唯独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这只不过是乐毅的一场政治阴谋罢了。

济西之战背景

燕王哙一直视尧舜禹为偶像,所以他倡导仁义。众所周知,尧舜禹以禅让而博得美名,所以丞相子之就抓住这个机会设局夺权。子之亲信苏代不断的忽悠燕王哙,强化燕王哙用贤让贤的理念,随后,鹿毛寿也开始忽悠燕王哙让贤。

在子之一批野心家的策划下,公元前314年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紧接着子之党羽继续忽悠燕王哙撤回所有权力。于是燕王哙将自己和太子派下去的300多名官员全部撤回,由子之亲自任命。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名义上是燕王哙主动禅让,实际上是子之党羽在推动,只有燕王哙一人看不明白。

子之成功登上王位以后便迅速更换官吏,一些失去权力的官员以燕太子平为核心形成反对派。公元前314年,以燕太子为首的反对派发动政变,燕国本来就弱小,驾驭不了大规模政变,于是燕国便求助于齐国。齐国打着帮助燕国平息内乱的旗号,趁机攻城略地,侵吞财富。燕王哙、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子之被齐军杀害后剁成肉酱。

齐军在燕国的所作所为,受到燕民的激烈反抗,加之诸侯国也不愿齐国就此独吞燕国,齐军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被迫撤军。燕民拥护燕昭王即位,燕昭王即位以后,立志为燕国报仇雪恨,所以他招贤纳士,奋发图强。燕国经过28年的发展,实力已经逐渐强大,燕昭王准备为燕国一雪前耻。

济西之战过程

当燕国势力逐渐强大之时,燕昭王便问计于乐毅可否伐齐,乐毅提出单靠燕国一国之力不足以与强大的齐国抗衡,要唆使齐国伐宋,让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尔后,举五国之力伐齐。——《史记》

燕昭王采纳乐毅的建议,派苏秦去齐国做卧底,目的是挑唆齐国伐宋,齐闵王前后三次伐宋,第三次成功拿下宋国,打破了国际平衡。宋国地处中原富庶地带,交通发达,商业发达,是各诸侯国眼中的肥肉,齐国把这块肥肉吃了,成为各诸侯国眼中的过街老鼠。

乐毅看时机已经成熟,提出出使赵国,乐毅本是赵国人,跟赵国关系不错,赵王不仅将相国大印交由乐毅保管,还愿意出面游说秦国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调集全国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帅五国联军伐齐。齐湣王闻报,派大将触子率领齐国主力军前去迎战,两军在济水之西相遇,济西之战爆发。两军兵力相当,大致在二十几万左右。由于齐军连年征战,战斗力不强,齐湣王为了让将士死战,以刨祖坟和灭族相要挟,使得齐军离心更无斗志。五国联军一个冲锋,齐国主力军溃不成军,主将触子落荒而逃,副将达子收拾残兵败将退守首都临淄。

此时乐毅认为伐齐的目的已经达成,齐国主力军已经击溃,五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很难再齐心协力。于是乐毅给了秦、韩两国一些好处,让他们撤军,派魏军南攻宋国,赵军北取河间,自己率领燕军直捣齐国首都临淄。临淄很快沦陷,齐湣王败逃。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他继续率领燕军剿灭齐国残留势力。乐毅在短短6个月内攻下齐国72座城池,齐国上下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破,燕军整整围困莒和即墨两城长达三年之久。

乐毅为何不攻莒和即墨两城?

关于乐毅为何长达三年时间对莒和即墨围而不攻,也是众说纷纭。

有的人说是因为燕国军力不足,燕国是借着五国联军之力打败齐国,燕国在围困莒和即墨时,其他诸侯国军队已经撤离,现在燕军是强弩之末,所以力不从心,无力拿下莒和即墨。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完全对,济西之战齐国主力军已经全部击溃,而且即墨前守城将领因主动向燕军发动进攻而战死沙场,所以燕军实力可不容小觑,倘若燕军进攻即墨胜算可不小。还有的人说是乐毅为了明哲保身,怕自己的功劳太大而引来杀身之祸,笔者也不这么认为。乐毅取得济西之战绝对胜利的时候,燕太子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久攻莒和即墨不下,是因为他自己想当齐王。结果燕太子被父亲揍了一顿。随后,燕昭王立刻任命乐毅为齐王,不过被乐毅拒绝了,燕昭王用人不疑让乐毅更加感动,乐毅立志为燕国效忠。笔者认为乐毅是故意不攻莒和即墨两城,原因如下:

1.改变战略,乐毅觉得只用武力征服齐国,是不可取的。乐毅率领五国联军进入齐国后,并没有烧杀辱掠,更多的是善待百姓,尊重贤人,减免赋税,为了赢得更好的口碑,还祭奠齐桓公和管仲,这时候的齐民纷纷服从燕国的统治。虽然燕国军队进入临淄后,也夺取财物和宗庙祭祀的器物,但是乐毅下令不能抢夺老百姓家中的财物。乐毅伐齐采用的是以政治为主,武力为辅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乐毅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而当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时,他就希望完全放弃用武力屈服,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使用怀柔政策彻底让齐国屈服。

2.践行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乐毅伐齐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兼并,他想践行一种仁德思想,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三国时期魏国的夏侯玄也是这样看待的,乐毅是想推行儒家的“仁道”主义,用暴力手段兼并齐国不是他最终的目的,阐明燕王的仁义,为一统天下做准备,这才是乐毅的意图。如果为了使燕国强大,而丧失仁道,反而得不偿失。——《乐毅论》

总而言之,乐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战略的重心,实行一系列的怀柔政策来麻痹齐民,效仿“田氏代齐”笼络人心。田氏能够取代姜氏,当初就是实行怀柔政策,到处邀买人心,当齐民得到好处以后,自然拥护新的君主。

乐毅在攻下齐国首都临淄以后,给了老百姓一些好处,比如减免赋税,老百姓得到好处以后,都纷纷服从燕国的统治。古代君王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顺利执政,所以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乐毅效仿田氏代姜,采取怀柔政策,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手段,所以说乐毅是一位很难对付的政治家,一系列的怀柔政策背后只不过是一场政治阴谋罢了,政治满满都是套路。

为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修订本)

(西汉)刘向编:《战国策》,中华书局出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末代皇帝与 “平民王爷”:谁才是人生赢家? 引子:同一血脉,两种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1908 年...
原创 宋... 很多人对宋江有偏见,有成见,有浅见,这已经是一大现象了。梁山大聚义,大排名,有人就说是宋江搞的鬼;好...
古韵新声: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新... 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正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并在具体研究领...
原创 刘...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郊外,尘土飞扬的驿道上,一支楚军押解着数十名衣衫褴褛的囚徒向彭城行进。队伍中那位...
惊爆!他23次决然拒绝美国!梁... 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时代,有这样一位堪称传奇的人物——梁文锋,他以非凡的坚守与奉献,书写着令人...
和龙大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2... 央广网长春2月20日消息(记者张学龙)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
(寻味中华|文博)小巧铜手炉:... 作者 陈秋霞 春寒料峭,中国大部分地区仍依赖暖气、空调。若穿越回古代,人们如何御寒取暖?在电视剧《甄...
原创 导... 如今打开电视,古装剧很受欢迎,但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绝大部分都是清宫辫子戏,其余朝代的虽然也有,但是...
原创 一... 最近在看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看到秦国那一段,吕思勉先生说:“秦朝统一天下表面原因是其二十等级军...
原创 他... 说到清朝的“有钱人”恐怕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大贪官和珅,和珅具体贪污了多少,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
原创 徐... 徐晃,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中并不算最耀眼,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戏剧性与矛盾。 一个被称为“真义士”的降将...
原创 东... 在东晋所书写出来的历史步伐中,太原的王氏是最后一个氏族门阀。就像司马是皇族不断崛起的过程中,门阀整治...
原创 宋... 武举与武学皆在仁宗朝经历了设置和废除的过程,宋军缺乏将才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文士也并未因此而改变以读...
原创 唐... 常看短视频的人都知道,最近这几年,鉴宝热潮在网上十分大火,由于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落在民间的古...
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传承...
原创 她... 前言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近代史上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很多成为两军中的高级将...
原创 世... 在大清朝的历史上,有一段非常神秘的传说。 据说,圣洁的长白山深处,有一座小山,名为布库里山,山下有一...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发... 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19日在北京揭晓发布,吉林和龙市大洞旧...
原创 原... “富二代”渐入人眼,当人们关注富二代的同时,“官二代”也渐渐地被人们注视起来,有钱有势的人注定都拥有...
朱元璋女儿的墓被发现了,里面住... 一块墓碑背后的谜团:历史与传说的交织 家人们,咱都知道,历史这玩意儿就像个大宝藏,里头藏着数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