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河阳之战李光弼赢得有多艰辛?除了叛军,他还要面对部下的捅刀子
迪丽瓦拉
2025-09-13 04:02:46
0

提到“大唐中兴第一名臣”,人们往往会想到郭子仪。然而,如果单论战功,李光弼的成就实际上远远超过了郭子仪。

在邺城之战失利后,郭子仪被解除所有军职,无法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后期,而李光弼则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不过遗憾的是,李光弼并没有享受到最终胜利的荣耀,因为最后的胜利者是仆固怀恩,而非李光弼。此时的李光弼已经不再是朔方节度使,而是被任命为河南副元帅,镇守临淮,远离了主战场。

大唐军界的两把尖刀,郭子仪和李光弼,最终都没有坚持到最后。郭子仪在中途被迫退场,而李光弼也在关键时刻隐退。这让人不禁思考,朝廷真的缺少人才吗?当然不是。否则,怎么可能有年逾八旬的郭子仪仍在沙场上奋战?

不过,朝廷对这两位英雄的态度却截然不同。郭子仪一直受到压制,半路退场并不令人意外,而李光弼却被寄予了厚望,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隐退。

李光弼的退出并非出于个人意愿,而是迫不得已。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李光弼已无法控制自己的部下,如果不及时将他调离,很可能他会成为第二个李国贞,被部下所背叛。

李光弼向来以严军著称,然而他竟然连自己的部队也无法约束?我们从河阳之战谈起。

在河阳之战中,李光弼的最大敌人竟然是自己的部下。郭子仪被罢职后,李光弼接任了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成为了实际上的平叛总指挥。由于邺城之战的失败,叛军史思明重新占领河北,向河南进发。唐军从攻势转为防守,黄河两岸成了新的战场。

毫无疑问,洛阳是叛军的目标。为了保护洛阳,李光弼决定将防线重点放在北面的黄河要塞上。然而,史思明巧妙地改变了战术,暗中将进攻方向转向滑州和汴州。史思明的猛攻让汴滑节度使许叔冀迅速投降,导致叛军兵分两路,一路南下进攻临淮,一路西进逼近洛阳。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光弼决定放弃洛阳,留下一个空城迷惑敌人。唐军则北渡黄河,集中力量防守河阳。李光弼的目的很明确,虽然洛阳无法守住,但他不能让河南的土地轻易交给敌人,必须在敌占区插入一根钉子,为反攻保留一块根据地,同时牵制敌军,防止他们西进威胁长安。河阳就是这根钉子。

于是,河阳之战爆发。虽然这场战斗最终胜利,但赢得异常艰苦。李光弼不仅要抵御叛军的正面攻击,还要应对部下的消极怠工,甚至背后捅刀。

事情的苗头早在李光弼上任之初就显现出来了。第一个“磨刀客”是张用济,他因李光弼的严苛管理而不满,暗中与一些士兵串联,提出要夜间突袭洛阳,企图反抗李光弼的指挥。张用济的计划得到了不少士兵的响应,他们摩拳擦掌,准备行动。

幸亏这一计划被副使仆固怀恩及时发现并制止,仆固怀恩劝告众人:“这么做等于是谋反,朝廷会认为这是郭子仪在背后指使,岂不是害了他?”张用济的计划才未能付诸实施。事后,李光弼得知此事后,迅速以张用济行动迟缓为由下令处决他。

然而,张用济的死并未能让李光弼松一口气。仆固怀恩突然带着500名胡骑赶来,气氛紧张,仿佛要找李光弼算账。李光弼意识到事态严重,生怕自己会像李国贞一样被部下做掉。幸好,仆固怀恩并不打算闹大,他只是想给李光弼施加压力。李光弼表面轻松,故作态度,化解了这场危机。

如果没有仆固怀恩的调解,李光弼可能已经命丧军营。这一切显示出河阳之战的艰难。

李光弼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采取了“三刀”策略,震慑了全军。第一招,他用自己开刀,威胁士兵:“如果我半步退却,你们就可以用这把刀杀了我。”第二招,他用亲信开刀,要求郝廷玉打头阵,如果退却就当场斩杀。郝廷玉果真退却了,但他解释自己换马再战,李光弼决定暂不杀他。第三招,他用仆固玚开刀,仆固玚在战斗中出现了短暂的退却,李光弼命令监军提刀取其首级。最终,仆固玚和他父亲都重回战场,奋勇作战。

唐军最终成功打退了叛军的进攻,赢得了河阳之战的胜利。然而,胜利背后隐藏的李光弼与部下的矛盾却日益加剧。

在邙山之战中,李光弼本计划固守怀州,但监军鱼朝恩的介入却搅乱了局面。鱼朝恩坚持要求立即收复洛阳,仆固怀恩也附和了他的意见,并向朝廷上书,声称收复洛阳只是小事一桩。然而,由于李光弼的计划屡屡遭遇破坏,最终他不得不改动战略,将部分部队留在河阳,自己与仆固怀恩带领主力军进攻洛阳。

在邙山,李光弼命令营地设于险要地带,但仆固怀恩却偏要选择平原扎营,显然是在故意给李光弼设置难题。结果,叛军假装败退,引诱唐军进入伏击圈,造成了唐军的惨重损失。李光弼被迫撤退,最终大败而归。

这一场战斗的失败,并非单纯的战术失误。李光弼被自己人陷害,完全无法应对朔方军的反叛。鱼朝恩在其中的角色,让人堪忧。

李光弼最终被迫向朝廷请罪,唐肃宗看到整个局势的复杂性,决定将李光弼调任临淮,远离朔方军。

至于李光弼与朔方军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作为契丹人,李光弼与朔方军有着深厚的渊源,而这一关系也让他成为了朝廷的信任对象。但在藩镇制度的背景下,朔方军逐渐形成了私兵倾向,郭子仪的军队越来越像是家族私产。朝廷最终决定由李光弼接管朔方军,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郭子仪的权力垄断。

然而,李光弼显然未能处理好与朔方军的关系,最终无奈撤离。朔方军的权力过于庞大,甚至成了唐朝的隐患。

历史往往如此循环往复。像大唐帝国一样,某些强大的国家也常被其“先进的制度”拖进泥潭,最终走向衰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老... 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是一个既神奇又舒适的地方。当地的居民大多数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很少有人愿意离开...
东西问丨励轩:何谓“中华”? 中新社成都11月24日电 题:何谓“中华”? ——专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励轩 中新社记者 贺劭...
原创 朱... 天机不可泄露是人们常说的警语。对于一些未知的、神秘的事物,大家往往会心生敬畏,生怕不小心揭开了某些不...
高市早苗谬论背后的日本干涉台湾... 连日来,中方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涉及台湾问题的发言连续抨击,指出其背信弃义、干涉中国内...
原创 孙... 关于孙尚香与刘备的婚姻,《江表传》里只留下了极短的一句:“(孙权)进妹固好。”四个字,便把一个十八岁...
原创 夏... 在古代,虽然有成百上千位帝王先后登基,但只有少数几个都城经历了历史的变迁。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新一...
原创 满... 满清历史上,有一位公主的命运令人唏嘘,她因为丈夫的过度宠爱而早逝,最终甚至引发了皇帝下令驸马陪葬的悲...
原创 岳... 岳飞(1103年—1142年),生活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军事家、战...
原创 越... 1946年3月16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代表阮永瑞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重庆的土地。蒋介石亲自批准了他的...
原创 晚...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协助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还为中国...
“守护时光,然后向未来传递”—...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1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守护时光,然后向未来传递”——西...
原创 从... 立太子不仅是皇帝的私事,它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但立太子相...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从微不足道的小地方起步,经过多次起伏,最终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这段历...
原创 曹... 曹操,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成为了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原创 为... 看到这个话题,可能你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背后却隐藏着一些让人深思的历史趣事。我们常常说要发达...
原创 为... 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历经无数磨难的群体,似乎始终未能摆脱歧视与迫害的命运。特别是在欧洲,犹太人从中世纪...
原创 毛... 1935年,毛泽东经历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后,重新掌握了红军的领导权。然而,红军依然处在一个十分复杂且危...
伪满皇宫博物院与吉林建筑科技学... 11月14日,伪满皇宫博物院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在M+悦读空间共同举办了“空间的语言——《证人溥仪》的...
原创 宋... 在我们之前的讨论中提到,宋庆龄和毛主席的出生年份相近,两人分别是在1893年1月27日和1893年1...
原创 如... 第一位,东汉评论家许劭; 最出名的评价——曹操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