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明文化论坛聚焦文化遗产活化创新与科技赋能
迪丽瓦拉
2025-09-13 04:02:57
0

▲6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明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市文物局、昌平区、中国明史学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豪杰:

明文化是北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文化论坛的举办,为我们搭建起一个深入挖掘明文化内涵、推动明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平台,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在加强遗产保护、做好研究阐释、扩大文化传播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

在遗产保护方面,我们编制《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深挖遗产价值内涵,提升展示传播水平,谋划部署系列重点项目,积极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监管,在遗产本体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展示阐释教育、社会公众宣传、保护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财政投入保障等方面开展了持续有效的工作,促进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在价值阐释方面,我们整合全市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成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盟,构建世界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体系,推动一大批高水平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项目实施落地,重点实施了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天坛、故宫养心殿等研究性修缮项目,推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文化传播方面,我们编制推出《世界遗产在北京》手册,打造“世界遗产在北京”文化宣传品牌。同时,积极引入腾讯基金、黄廷方慈善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北京遗产保护项目,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遗产保护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

昌平区是北京“三条文化带”的交汇之地,拥有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巩华城等多处标志性的明文化遗存。自2022年起,昌平区已成功举办三届明文化论坛,这对于凝聚各方力量,提升明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已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后正式向社会发布,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与活化利用”,这已经成为全市一项重要的工作部署。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昌平区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凸显明文化品牌,打造‘全球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这一重要任务”,让大众了解明文化、感受明文化、传播明文化,为首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北京市在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豪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近年来,北京以《“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纲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施行为契机,秉承“文物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理念,构建起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全新格局,在文化领域数字化赋能和信息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科技筑牢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科技为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重点保护向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市文物局推出一系列举措,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体系。比如,通过无人机全景航拍与点云空间三维建模,为包括明长城在内的长城文化遗产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为日常巡查、风险监测、保护修缮、展示利用打下基础。同时,推动建设长城资源管理和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整合资源管理、本体保护、灾害识别、灾害监测等应用范围,实现对明长城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多维度动态监测和精细化管理。

另外,也通过布设数千个物联网传感器,实现了北京中轴线(遗产)监测实时获取数据,实时监测钟鼓楼、永定门等遗产点的温湿度、振动等数据,构建“全息感知、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协同管理”的遗产保护体系。这些措施都有效提升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平。

二、科技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水平

科技用代码唤醒沉睡的文化基因,让历史文化遗产上线入“云”,以鲜活生动的应用场景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全新的方式和途径。

积极推动以博物馆数字资源为基础,以数字化作为展示传播手段的应用场景落地。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建立“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务、业务、公共服务三大模块,汇集北京地区博物馆藏品、展览、社教活动、文创等各项数据资源。2023年,又在该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北京博物馆云”小程序,为广大用户提供查询、预约、展览推介、社教活动报名等一站式服务功能,极大提高了观众的便利性。同时,还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北京之声·博物馆”项目,为北京博物馆免费配备导览系统,通过搭建云端“有声博物馆”矩阵,逐步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博物馆声音服务体系。

三、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科技为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协同合作搭建桥梁。市文物局积极整合政府、文博机构、科技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长城资源文化为依托,推动城埠型村庄保护利用与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引导民宿集群、非遗工坊、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发展,形成“一村一主题”的长城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这个在昌平区得到了很好的落地。

今年6月,市文物局还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推出2025年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已于6月5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启动,科技月旨在通过博物馆与科技企业的深度互访、定向对接、对话研讨、科技成果路演等一系列活动,探索“博物馆+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注入强劲动能,也请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科技月和随后开展的博物馆季的其他主题月活动。

未来,市文物局将持续加强全市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建设,鼓励开展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通过科技赋能夯实文化根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亮”起来、“潮”起来。最后,也期待更多优秀成果在北京、在昌平落地,让文化魅力在科技赋能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老... 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是一个既神奇又舒适的地方。当地的居民大多数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很少有人愿意离开...
东西问丨励轩:何谓“中华”? 中新社成都11月24日电 题:何谓“中华”? ——专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励轩 中新社记者 贺劭...
原创 朱... 天机不可泄露是人们常说的警语。对于一些未知的、神秘的事物,大家往往会心生敬畏,生怕不小心揭开了某些不...
高市早苗谬论背后的日本干涉台湾... 连日来,中方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涉及台湾问题的发言连续抨击,指出其背信弃义、干涉中国内...
原创 孙... 关于孙尚香与刘备的婚姻,《江表传》里只留下了极短的一句:“(孙权)进妹固好。”四个字,便把一个十八岁...
原创 夏... 在古代,虽然有成百上千位帝王先后登基,但只有少数几个都城经历了历史的变迁。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新一...
原创 满... 满清历史上,有一位公主的命运令人唏嘘,她因为丈夫的过度宠爱而早逝,最终甚至引发了皇帝下令驸马陪葬的悲...
原创 岳... 岳飞(1103年—1142年),生活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军事家、战...
原创 越... 1946年3月16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代表阮永瑞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重庆的土地。蒋介石亲自批准了他的...
原创 晚...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协助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还为中国...
“守护时光,然后向未来传递”—...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1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守护时光,然后向未来传递”——西...
原创 从... 立太子不仅是皇帝的私事,它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但立太子相...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从微不足道的小地方起步,经过多次起伏,最终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这段历...
原创 曹... 曹操,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成为了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原创 为... 看到这个话题,可能你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背后却隐藏着一些让人深思的历史趣事。我们常常说要发达...
原创 为... 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历经无数磨难的群体,似乎始终未能摆脱歧视与迫害的命运。特别是在欧洲,犹太人从中世纪...
原创 毛... 1935年,毛泽东经历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后,重新掌握了红军的领导权。然而,红军依然处在一个十分复杂且危...
伪满皇宫博物院与吉林建筑科技学... 11月14日,伪满皇宫博物院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在M+悦读空间共同举办了“空间的语言——《证人溥仪》的...
原创 宋... 在我们之前的讨论中提到,宋庆龄和毛主席的出生年份相近,两人分别是在1893年1月27日和1893年1...
原创 如... 第一位,东汉评论家许劭; 最出名的评价——曹操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