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是明朝开国时的著名将领,同时也是开国六公爵之一。他伴随朱元璋征战四十多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既有立下赫赫战功,也有付出艰辛努力。然而,他最终却成为六公爵中死得最为冤屈的人,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
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后,便对跟随他打拼的英雄们根据其功劳的大小进行了封赏,确定了六公和二十八侯的爵位。在这六位公爵中,只有徐达、李文忠、邓愈和常遇春之子常茂因身体健康问题而病亡,与朱元璋没什么关联。至于李善长,他的死则是因为自身行为不检,与心怀叵测的胡惟庸有过密切联系,最终遭到朱元璋的严厉惩罚,这并不能算做冤屈。
冯胜的遭遇却显得十分微妙,究竟朱元璋为何要下令杀害他,史书对此记录模糊不清。明史中有云:“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这一段记载使我们可以推测,冯胜的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朱元璋的猜忌与不安。他随着年岁渐长,对于那些身怀赫赫功劳的曾经功臣变得愈发惧怕,便草率地寻找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失误,最终以此为借口将冯胜谋杀,以防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无法掌控这些显赫的将领。
在洪武二十六年之际,朱元璋拉开了蓝玉案的序幕,许多专为其创业而战的功臣,如蓝玉与冯胜等,均因担忧朱允炆无法掌握权力而成为了清洗的目标。除了汤和因长年告老而未遭劫难外,其余功勋卓著的人都难逃一死。
冯胜的冤屈确实引人同情,但他本人也有一些行为不当的地方。比如,当元将纳哈出被冯胜招降后,就有举报人指出冯胜私藏了大量蒙古战马。更有甚者,在一位蒙古王子去世后,冯胜竟然强行收纳他的女儿为小妾,这样的举动显然让人对他产生了疑虑和不满。
此外,冯胜的女婿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他的封地位于今天的开封。根据当时的规定,非经允许,藩王不得擅自离开京城。可是朱橚却曾在一次偷偷离开时,恰好前往了中都凤阳,而冯胜恰好也在凤阳逗留。这让两者关系看似极其密切,难免引起朱元璋的怀疑与警觉。
最终,朱元璋下令赐死冯胜时,特别强调冯胜的儿子不得继承宋国公的爵位,这意味着冯胜这个曾经的功臣和他的后代将彻底被从勋贵行列中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