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墨地绿彩龙纹盘,龙纹密码与天价的碰撞
迪丽瓦拉
2025-09-13 16:34:31
0

清康熙墨地绿彩龙纹盘

龙纹密码与天价的碰撞

一、瓷器名称与基本特征

这是清康熙墨地绿彩龙纹盘,以墨彩为地,绿彩绘龙纹、云纹等图案,盘底落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尽显康熙朝官窑瓷器的威严与精致,是清代彩瓷工艺的经典范例 。

二、历史文化溯源

(一)工艺传承与创新

墨地绿彩工艺始于宋金,元明式微,至康熙一朝重焕生机。其制作需经两次入窑:先以高温烧出素胎,用云南产 “珠明料”(氧化钴含量高,发色浓艳翠蓝 )绘纹并填黑彩,再罩水绿色料,低温二次烧制。这一复杂工序,是康熙制瓷匠人的智慧结晶,将墨彩的深沉与绿彩的鲜丽融合,展现出独特艺术张力,也映证清代彩瓷工艺的巅峰造诣 。

(二)龙纹的皇权象征

盘中龙纹,是皇权的具象化符号。清代龙纹造型矫健,五爪张扬,象征帝王权威。此盘龙纹刻画精细,穿梭于云间,既彰显皇家 “真龙天子” 的统治威仪,又承载古人对 “龙佑天下” 的祈福,是研究清代宫廷文化、等级制度的鲜活标本,让今人得以窥见封建皇权的器物表征 。

(三)宫廷用瓷的等级彰显

依据清宫规制,龙纹瓷器为宫廷高等级用器,供帝后起居或礼仪之用。墨地绿彩龙纹盘以其稀缺工艺、威严纹饰,凸显使用者身份尊崇,是清代宫廷礼仪文化在器物上的投射,见证封建等级制度如何通过瓷器 “无声言说”,成为连接历史与文化的物质纽带 。

三、康熙墨地绿彩瓷器鉴定特点

(一)胎质与釉色

康熙墨地绿彩瓷胎体坚致细密,手感厚重,体现 “糯米胎” 质感;墨地乌黑如漆、光亮莹润,似隐现宝光,绿彩清新明快,如翡翠点缀,二者对比强烈,釉面因铅釉自然氧化,常现 “蛤蜊光” 光晕,为岁月赋予的鉴定标识 。

(二)工艺细节

制作工艺复杂,墨彩与绿彩层次分明。墨彩绘制纹样轮廓与地色,笔触沉稳;绿彩填绘龙纹、云纹,线条流畅,且需经二次烧制,彩料与釉面结合紧密,后世仿品难复刻其细腻工艺与古朴韵味,可从彩料堆叠、烧造痕迹辨真伪 。

(三)款识特征

“大清康熙年制” 款识,字体规整、笔力遒劲,青花发色深沉。官窑款识多为双行六字楷书,布局严谨,与胎釉、彩料风格统一,仿品款识或字体绵软、发色漂浮,可通过款识书法、青花呈色辅助鉴定 。

四、元、明、清龙纹鉴定区分与特点

(一)元代龙纹

· 形态特征:龙身粗壮,颈部细且长,龙鳞多为鱼鳞状或网格状。龙首较大,吻部宽短,张口露齿,有双角且角向后弯曲。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少见,爪似鹰爪,锋利有力 。比如元青花云龙纹罐上的龙纹,就呈现出这种粗身细颈、三爪或四爪的典型特征,尽显草原民族的豪迈气魄。

· 整体风格:气势磅礴,动感与张力强,彰显元代瓷器豪放大气,如元青花 “海水龙纹梅瓶”,龙纹在海水波浪纹衬托下,极具野性与力量感 。

(二)明代龙纹

· 形态特征:早期与元代相似,中后期龙身修长,龙鳞刻画细致,多为片鳞状。龙首上颚长于下颚,毛发上扬,龙爪以五爪为主,爪子张开如风车状 。像永宣时期瓷器上的龙纹,目光如炬、鬣毛冲冠,张嘴龙上颚翻卷如象鼻(俗称 “猪嘴龙” ),眼侧如比目,龙角如刀切般整齐;成化时期龙纹眼睛略显呆萌(俗称 “眼镜龙” ),还有特有的衔花龙纹;嘉靖时期龙身平涂、龙眼圆形点珠、龙嘴猪嘴状且舌呈 “S” 曲线、龙爪 “风车” 状 。

· 整体风格:庄重威严,体现皇家尊贵霸气,不过明代晚期龙纹画工草率,神气渐失,如万历时期龙纹身体曲线呆板、随性狂放,威严不再 。

(三)清代龙纹

· 形态特征:龙身规整,龙鳞排列紧密、立体感强。龙首圆润,额头宽阔,龙角粗壮,毛发茂密多向后飘拂。龙爪形态多样,五爪形态丰富,有的如鸡爪张开,有的较为内敛 。康熙朝龙纹身子反转卷曲似 “弓” 字,头大身子小,龙眼略显长形,头发向后上方,龙须细长圆曲,龙舌下垂舌尖上卷、下颚长于上颚(“地包天” );雍正朝有 “五爪夔龙”,风格中规中矩;乾隆朝龙头显 “无力” 或 “慈祥”,龙尾秃卷,注重龙鳍描绘,龙腹麟甲整齐 。

· 整体风格:注重细节工艺,造型华丽精湛,装饰性强,但相比明代少了霸气,多了华丽精致,后期(嘉庆及以后 )龙纹逐渐臃肿、呆滞,线条简化,威严不再 。

从元到明再到清,龙纹从质朴刚健走向雕琢繁缛,又在清代后期渐失凌厉,恰似一部无声史书,映照时代更迭、文化审美与社会心态变迁,也为鉴定不同朝代瓷器提供关键依据 。

五、估值分析

(一)影响估值的核心因素

1. 官窑属性:“大清康熙年制” 款证其官窑身份,代表当时制瓷最高水平,宫廷监造下,选料、工艺、画工皆为顶尖,稀缺性与艺术价值奠定高估值基础 。

2. 保存品相:盘体完整度、釉彩磨损程度关键。若釉色鲜亮、纹饰清晰,无冲线、剥釉,价值飙升;细微瑕疵会拉低价格,需专业鉴定量化影响 。

3. 市场稀缺性:康熙墨地绿彩龙纹盘存世稀少,品相上佳、传承有序者更是罕见,稀缺性驱动市场估值,藏家对 “宫廷重器” 的追捧,也会推高价格 。

(二)大致估值区间

参考近年明清官窑瓷拍卖趋势、同类器物交易记录,若此盘为真品且保存良好,估值约在人民币 100 万 - 220 万元 。但古玩市场波动剧烈,精准估值需权威机构结合实物、市场供需动态研判,每一处工艺细节、历史痕迹,都可能改写估值数字 。

六、历来拍卖记录参考

康熙墨地绿彩瓷器因稀缺性与文化价值,在拍卖市场表现亮眼:

· 2023 年,一件清康熙墨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日本藏家旧藏、海外回流 ),以其精美的缠枝莲纹饰、清晰 “大清康熙年制” 款,在拍卖中拍出 180 余万元 ,其传承有序、工艺精湛,成为价格支撑 。

· 2024 年,清康熙墨地绿彩洞石花卉纹盘(品相绝佳、墨地莹亮如漆 ),经多轮竞价,最终以 210 万元 成交,印证市场对康熙墨地绿彩精品的热烈追逐 。

· 更早前,类似龙纹题材的康熙墨地绿彩瓷,如清康熙墨地绿彩龙纹碗,虽器型稍小,但因龙纹刻画传神、款识标准,也拍出 80 余万元 ,为龙纹题材墨地绿彩瓷价值背书 。

· 2022 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清康熙墨地绿彩云龙纹盖罐,凭借细腻龙纹、罕见器型,拍出 320 万元高价,其龙纹绘制精准契合康熙朝龙纹特征,成为当年拍场焦点 。

· 2021 年,北京保利春拍的清康熙墨地绿彩龙纹笔筒,以 160 万元成交,笔筒上龙纹毛发向后飘拂、龙爪形态多样,典型康熙龙纹风格助力价格攀升 。

这些记录映射出康熙墨地绿彩瓷器的市场热度,此龙纹盘若现身拍卖,凭借独特墨地工艺、鲜明皇权符号,有望跻身高价成交行列,续写康熙彩瓷收藏传奇 。

清康熙墨地绿彩龙纹盘,是工艺、文化与历史价值的交织体。它见证康熙制瓷的辉煌,承载封建皇权的威仪,在收藏市场中,既是艺术瑰宝,也是历史密码。随着研究深入与市场挖掘,其价值将如陈酿,愈发醇厚,持续为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文明,讲述跨越百年的宫廷故事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二... 1945年夏季,日本政府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全民战斗”动员令,誓言调动全国每一位公民的力量,无论年...
原创 王... 好的,我将根据你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有的语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内容更加生动。以下是改写...
原创 狼... 引言 “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同志们!乡亲们!永别啦!” 1941年9月26日,狼...
原创 日... 这段文章我帮你改写了一遍,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述,整体字数也变化不大: --- ...
重庆修复绝技斩获全国优秀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科技+匠心“唤醒”千年文物,重庆修复绝技斩获全国优秀 让沉睡的石刻重绽雄浑气魄,...
原创 毛...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可以更方便地与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一...
原创 毛... 在1927年及至今天,井冈山一直被人们视作革命的“圣地”,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这里都是中国革命的象...
国宝画重点丨千年不朽!揭开特殊... 暌违十余年后,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近期恢复向公众开放。大葆台遗址于1974年被发现,是距今两千多年的...
原创 听... 《——·前言·——》 关羽死讯传至成都,刘备整整一夜未眠。 天明时,诸葛亮走入刘备的书房,轻声说了句...
原创 红... 1933年秋天,一支独特的红军部队在江西苏区的土地上诞生,它就是后来的“战略骑兵”——红九军团。红九...
原创 关... 咱今天聊聊关羽评价五虎将的事儿哈。大家都知道,蜀汉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那...
原创 韩...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既方便您与他人进行讨论与分享,也能让您体验到不同的...
原创 张... 好的,我会保持每段原意,丰富细节,字数变化不大地改写这篇文章: ---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有...
原创 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局势风云变幻,新的朝代在风中屹立,仿佛迎风而立的伟岸身影,掌握着未来的命运。提到...
“近现代川菜档案”入选中国档案... 央广网成都6月12日消息(记者 王颖 昌思荣)记者从成都市档案馆获悉,“近现代川菜档案”近日入选第六...
李长寿通过人皇大禹的考验 背负... 李长寿通过人皇大禹的考验 背负着拯救人类重担师兄啊师兄 国漫
原创 谁... 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长达18年,一度使其达到巅峰,但最终却将苏联推向深渊,究竟发生了什么? 20世纪...
原创 诸...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原创 苏... 1953年3月5日,苏联的领袖斯大林突然去世,全国陷入深深的悲痛。然而,在这片看似沉寂的悲伤中,暗流...
原创 “...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场至关重要的选择:是选择投降于北方强敌曹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