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成功攻克锦州之后,蒋介石愤怒不已,指示迟迟未能按计划向西推进的廖耀湘兵团必须全力西进,并与侯镜如兵团合作,对东野实施东西夹击,力图夺回锦州。否则,他将对其进行军法处置。东野总部也意识到,廖耀湘兵团的力量对他们的战略目标构成威胁,决定集中兵力攻打这一强敌,以实现中央指令中的“将蒋军困于东北并逐一歼灭”的战略。
辽西会战的序幕因此正式拉开,这场战斗的规模空前、极为激烈。10纵虽然成立较晚,却承担了辽沈战役中的重担。黑山和大虎山是辽西走廊的咽喉所在,也是连接沈阳与锦州的唯一通道。为了防止廖耀湘兵团从黑山逃脱,东野总部将这一关键任务交给了10纵,这支部队刚刚在此前负责过阻击廖耀湘兵团的工作。
战前,廖耀湘显得信心十足,他给东北国军最高长官卫立煌打电话催促下达作战命令:“我部已完全做好作战准备,明天拂晓即能开始进攻黑山,定能一举成功。”然而,10纵尽管在黑山阵地提前构筑了防线,兵力仅有一个纵队和一个独立师,而敌军却有着11个师、3个骑兵旅,总兵力超过10万人,还有大量的精锐武器、火炮和弹药优势。
在黑山阻击战最为激烈的时刻,参谋长刘亚楼从野司打来电话给10纵司令梁兴初:“你们必须坚守住阵地三天,只要三天,敌军西逃必然全歼,阵地上要让敌人无法前进,尸横遍野。”梁兴初明白这项任务的重要性,虽然他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但依然决心完成任务,因为一旦失败,自己和部队将背负上无法承受的罪责。
当时,黑山阵地的正面防守由10纵28师负责。战前,梁兴初在动员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表示,所有战士都要有“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坚守阵地。在座的28师师长贺庆积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千秋功罪,在此一战。”
战斗一开始,敌军对黑山阵地发起了狂轰滥炸,十余架敌机轮番轰炸,上百门大炮猛烈炮击。黑山和大虎山的防守条件并不理想,虽然工事早已修建,但仍显得简陋。由于海拔高度较低,101高地的防御工事在炮火中遭到重创,整个阵地逐渐失去防线的优势。
尽管贺庆积多次保证“28师绝不撤退”,梁兴初依然不放心,战斗首日就亲自赶往28师的前线指挥所,提醒贺庆积必须死守阵地,哪怕阵地暂时失守,也要迅速夺回来。
第一天下午,101高地失守,黑山阵地的防线一度岌岌可危。贺庆积立即指挥82团反击,并请求纵队提供炮兵支援。经过半小时激烈交火,101高地被我军重新夺回。尽管敌人的炮火持续不断,我军依然坚守阵地,直到夜幕降临。
战斗结束后,梁兴初召集四个师的师长开会,商讨第二天的守备战。贺庆积和28师因机动反击而受到表扬,他们深知阵地的防守不仅仅是死守,而是需要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打乱敌人的节奏。
第二天,敌人加大了炮火的攻击力度,一波接一波的猛烈轰炸使山上的阵地变得摇摇欲坠。敌军以为经过持续轰炸后,我军已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但殊不知,贺庆积早有安排,主力部队在山后的防炮洞中待命,伺机而动,等待敌人步兵进攻时再进行反击。
然而,到了下午4点,101高地再度失守。我军仅剩下不到10名战士守在阵地上。贺庆积在向梁兴初报告时,表示部队伤亡严重,准备在夜间发动反击收复失地。梁兴初听后大为震怒,严厉批评贺庆积:“敌人不疲劳,为什么你们就能休息?”面对梁兴初的愤怒,贺庆积立即做出回应:“我懂,我马上组织反击!”
此时,梁兴初深知28师伤亡惨重、极度疲劳,但他还是坚持亲自前往前线指挥,确保战斗不被拖延。28师的指挥所顿时充满了紧张与激动的气氛。得知贺庆积在东高地指挥,梁兴初连忙赶往那边,师政委晏福生连忙追上来劝阻。
当梁兴初抵达前线时,贺庆积感到既愤怒又无奈,他质问梁兴初:“你对我不放心吗?”梁兴初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坚定地回应:“是的,我不放心。”两人因为阵地失守而产生的矛盾,瞬间解开。
梁兴初的亲自到场,使得28师恢复了士气,并在梁兴初的支持下,指挥部队开始筹划反击。经过紧张部署,梁兴初调动了30师的一个营支援28师,最终在夜间成功收复了101高地。
尽管战斗连绵不断,梁兴初依然坚守前线,丝毫不肯后撤。即使敌人的炮火持续袭来,他依旧坚持站在阵地上,以身作则,带领部队奋战到底。
第三天,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廖耀湘兵团不断发动攻击,试图突破10纵的防线,但在黑山、大虎山的顽强抵抗下,廖耀湘的进攻屡屡受挫。最终,敌军意识到陆路无法突破,只能试图从营口绕道撤退。然而,一切为时已晚,10纵成功实施了追击。
26日凌晨,10纵司令部接到野司电报,命令立即从黑山、大虎山正面进行追击,这标志着廖耀湘兵团的覆灭已经进入倒计时。疲惫不堪的10纵士兵,在电报下达后迅速恢复了斗志,纷纷投入追击行动,有的甚至从担架上跳起,准备迎接最后的决战。
正如他们所说:“这些天,我们吃够了廖耀湘的炮弹,这次轮到我们让他们尝尝我们的火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