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 “华山玫瑰燕山龙”——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辽西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迪丽瓦拉
2024-11-08 07:21:38
0

原标题:民族团结 | “华山玫瑰燕山龙”——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辽西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辽西地区是中华文明进程研究的核心区域之一,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考古学家张忠培的界定,辽西地区是指医巫闾山以西,北至西拉木伦河两侧,包括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及其支流地区。这片区域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而且在与黄河流域诸文化长期互动融合过程中,愈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出土的红山文化彩陶罐,绘有来自中原的玫瑰花、中亚的菱形方格纹和红山本土的龙纹等图案。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

在距今约7000年的前仰韶时代,辽西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文化互动就已经开启。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最早创生出“之”字纹,这种文化因素一经形成便迅速向外扩散。向南首先到达易水流域的北福地一期文化,继而进入豫北冀南地区的磁山文化,最后直达伊洛郑州地区的裴李岗文化,率先开辟出一条南北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这条文化路线,成为此后相当长时间里辽西地区与黄河流域人员往来的走廊。

距今7000年至6000年的仰韶时代早期,两地文化互动变得愈发紧密。活跃于华北平原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一路向北,跨过燕山到达辽西地区,为这里的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使当地筒形罐文化系统也出现了鼎釜系统的文化因素。作为反馈,赵宝沟文化最具特点的尊形器传入半坡文化之中。

距今6000年至5500年的仰韶时代中期,辽西地区与黄河流域延续着上一阶段文化交流态势,并且展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点。考古学家苏秉琦以“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诗句,凝练而形象地概括了渭河流域的庙底沟文化、辽西红山文化的特征。对于这两支考古学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苏秉琦认为,中原和燕北两大文化区的连接与融汇,最终催生了红山文化坛庙冢这样代表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最高水平的遗迹,由此展现出中华文明的曙光。

距今55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时代晚期,繁盛一时的庙底沟文化终结,其后裔在不同地区演变为多个新的区域性考古学文化。此时,红山文化已进入最后阶段,它很快与伊洛郑州地区的秦王寨文化建立起文化往来关系,二者成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引领力量。

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龙山时代,辽西地区出现了小河沿文化。它与黄河中游地区的文化交流较之此前阶段似乎略有减弱,但壶、豆及仿生型陶器的大量出现表明,其与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的联系日益增强。

小黑石沟墓地出土夔龙纹环耳鬲,夔龙正面。(图片来源:内蒙古人民政府网站)

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

距今4000年左右,晋南豫西地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考古学一般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与此同时,夏家店下层文化于辽西地区强势崛起,推动了彼时方国林立局面的形成。

小黑石沟墓地出土夔龙纹环耳鬲。(图片来源:内蒙古人民政府网站)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文化实力,二里头文化在与同时期其他文化的互动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二里头文化曾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施加了文化影响,将明显具有礼器性质的爵、觚(gū)及鬹(guī)等器物传播至辽西地区,暗含着某种礼仪制度与价值观念的扩散,也见证了两地社会上层的往来。而夏家店下层文化也将极具特点的、繁缛抽象的彩绘纹饰输送到中原地区,成为夏商时期青铜纹饰的重要素材。二者的交流,延续了两地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化互动传统,推动青铜时代的文化往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晚商时期,辽西地区出现了魏营子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赤峰地区及辽宁省西部地区发现有多处这一时期的铜器窖藏及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包括鼎、鬹、甗(yǎn)、壶、盘、鬲(lì)、卣(yǒu)等。特别是在辽宁省西部地区发掘的墓葬中,发现了这些青铜礼器与魏营子文化典型陶器共存的证据,证明它们处于同一时期,而这些青铜器应来源于中原地区。中国考古学家乌恩岳斯图推测,这些铜器的拥有者,应是魏营子文化时期的上层贵族,他们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接受了来自中原王朝赠予的重器,两地文化联系之密切可见一斑。

魏营子文化之后,活跃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开始在辽西地区繁衍生息。夏家店上层文化以素面陶器、各类具有鲜明草原地区风格的铜器为主要特征,然而该文化一些高等级贵族大墓中也发现有成组的青铜礼器,包括鼎、簋(guǐ)、罍(léi)、壶、盉(hé)、匜(yí)、尊、盨(xǔ)等。这些由中原地区直接输入的器物,表明不仅仅是器物的向北传播,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的礼制等政治理念在地域上的拓展。夏家店上层文化独立铸造的铜容器基本都是仿自身陶器而作,特点鲜明。但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铜鬲上附典型中原风格的夔(kuí)龙形器耳,生动展现了两种文化走向融合的景象。

小黑石沟墓地出土夔龙纹环耳鬲,夔龙耳。(图片来源:内蒙古人民政府网站)

在青铜时代,辽西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继续根植于原有文化传统,并积极借鉴周边地区的文化因素,进而孕育出发达的区域性文明。尤其是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力地增进了双方的活力,在物质与文化制度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通过对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梳理可以看出,文化因传承而源远流长,因吸收而异彩纷呈,因融合而兼容并蓄,因创新而生机盎然,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辽西地区文化发展的总体进程。考古学文化表明,辽西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保持着与包括中原在内的各地区的密切交流,在互动中推动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作者系赤峰学院副院长)

来源:道中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内... 好的,我帮你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字数也基本保持一致。 --- 在之前的...
原创 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经历了极为动荡的岁月。这段时间里,周边的许多少数民族趁机崛起,不断侵犯和瓜分...
原创 中... 历史开讲 鲁迅、秋瑾、蔡元培、章太炎……这些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先驱和革命家,都曾有过一个共同的经历...
原创 王... 在中国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除了以卓越的战功著称外,他的政治智慧也是其他三位名将无法比拟的。...
原创 西... 一、平阳侯府的露水情缘 汉景帝末年,山西平阳县城的小吏霍仲孺接到一项美差 —— 到平阳侯曹时府上担...
铭记历史!青岛嘉峪关小学走进一... 2025年7月3日上午,青岛嘉峪关学校二(4)中队的队员们在辅导员和家长们的带领下,走进了位于青岛市...
原创 庞... 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记载中提到,庞统在围攻雒县时,率领大军攻城,却不幸被流矢射中,英勇殒命,...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每段的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总体字数变化...
原创 被... 唐朝的名将苏定方,他在大破西突厥和征战高丽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去世时竟然没有被正史如《资治通...
原创 中... 苏联为何解体?苏式共产主义为何崩溃?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苏联偏离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共...
原创 李...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审理“王元琰贪腐案”的三司官员向唐玄宗汇报,称尚书右丞严挺之曾为王元...
原创 孔... 在动荡的古代乱世,最可怕的并不是天灾,也不是兵匪,而是那些能够左右人心、改变局势的谋士。他们或许并非...
原创 唐... 唐睿宗李旦一共有六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和六子李...
原创 火... 少年杨衮与师兄高思继正坐在一处酒馆里,端着酒杯畅谈英雄豪杰。高思继一边豪饮,一边滔滔不绝地说道:“若...
原创 朱... 好的,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同时加入更多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明太祖...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玉门油田... 玉门油田老一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玉门市老市区以南,老君...
原创 冷...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不仅能方便您与他人分享和讨论,也将带给您...
原创 香... 香药实际上就是我们现代所称的香料,之所以叫做“香药”,是因为在古代,人们通常将香料作为药物来使用,而...
原创 马... 在盱眙河西的鲍集镇,有三个村的名字很是特别,分别是“召四”、“召五”和“召六”。这些村名已经沿用几百...
原创 历...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凭借其祖父太祖的遗威与遗烈,国家的基础逐渐稳固,国力日渐强盛,百姓对其政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