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抢”了父亲的皇位,为何能快速掌控大局?
迪丽瓦拉
2025-09-15 06:31:49
0

古今中外,权力更替往往伴随着漫长的筹谋和复杂的权力博弈,许多变局在明面上或暗处的刀光剑影中完成。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朝廷的诞生显得尤为特殊——“灵武朝廷”悄然成立,没有引发大规模波澜,却迅速实现了王权的平稳交接,并迅速掌握了全局。这一朝廷以唐肃宗李亨为核心,诞生于安史之乱期间,历经六年风雨。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长安城陷入危急,李亨在陪同唐玄宗西逃途中分兵北上,于灵武郡仓促登基。起初,文武官员仅有三十余人,但他依托这支精简而坚定的团队,重新构建了因叛乱而崩溃的唐朝中央政权,逐步化解了层出不穷的军政危机,成功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京,成为唐朝对抗安史叛军的重要转折点。

一位政治基础尚浅、军事力量有限的太子,在匆忙登基后,能迅速稳定局势,扭转大唐命运于倾覆边缘,实在令人肃然起敬。后世不断探寻其中的原因与关键所在。

提及唐肃宗李亨,不得不回顾其显赫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毕竟肃宗的皇位来自玄宗手中,皇位交接的过程,既是权力的延续,也是一次历史的必然,了解“前因”和“后果”尤为重要。

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早年以“英断多艺”著称。作为皇室成员,李隆基在即位前经历了七次政变和四次皇位更替,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公元712年即位后,他励精图治,至725年,唐代社会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史称“开元盛世”,《新唐书》高度评价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

然而,开元盛世后期,玄宗逐渐沉溺于享乐,放松了治国责任。听信宠妃谗言,逼杀包括太子在内的三位皇子,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忠臣如张九龄被罢黜,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掌权,他们对皇帝言听计从,表面奉承实则暗自操控朝政,打压贤能,朝堂一片乌烟瘴气。

1、奢华享乐,忽视民生疾苦

朝野腐败,政令混乱,土地被大规模兼并,百姓失去生计。经济衰退,税收锐减,而玄宗却挥霍国库,厚赐宠臣与宠妃家族,民间苦难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2、外重内轻,放任边镇割据

为巩固边疆,玄宗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及一个经略使,将兵制由府兵改为募兵制,将大量经济和政治权力下放给节度使。《新唐书》记载:“节度使既掌土地、人民、兵甲和财赋”,但玄宗对此放任不管。到天宝元年,边境军镇兵力占全国85%,其中安禄山控制北方三镇,拥兵达十五万。中央军仅八万,且多年松懈,战斗力弱化。

3、昏庸无为,酿成大祸

安史之乱初起,玄宗竟误以为叛乱是假报,安禄山轻易攻占洛阳。第七天玄宗终于惊醒,急召无能宰相杨国忠商议对策。玄宗听信谗言,处决忠良,导致潼关失守、长安陷落,仓皇逃往西蜀,致使国家危机急剧恶化,唐朝统治遭受重创。

叛乱蔓延,皇帝无力应对,加上之前的荒淫无道,唐朝军民对玄宗失去信心,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此时,马嵬兵变爆发,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迫自缢,玄宗颓然逃亡,天下风雨飘摇,正是太子李亨挺身而出之时。

马嵬兵变后,唐玄宗转入蜀地避祸,托孤于太子李亨,命其北上平叛。李亨北行路途危机重重,半月后抵达朔方灵武大本营,三日后于灵武南城楼低调登基,遣使回报玄宗,遥尊其为太上皇,借以稳固政治支持。

肩负王权的重担,曾多次被父皇猜忌、朝中权臣打压的李亨即位后迅速展开行动,成功收复长安与洛阳两京,稳定叛乱局势。平叛之策堪称一盘大棋,其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1、天时:敌军势头减缓,我军气势正旺

马嵬兵变分兵后,朝廷与叛军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安禄山借助铁甲战车和精锐骑兵率十五万大军疾驰南下,迅速占领河北全境。虽然封常清在洛阳外浴血奋战六日,但最终败退,洛阳陷落。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沉迷声色,军队进攻速度放缓。此时,朝廷得以喘息,紧急整军备战。受虐的百姓纷纷反抗叛军,加入朝廷军队。

然而,玄宗听信宦官谗言,杀死守卫潼关的封常清和高仙芝,军心大乱。哥舒翰接任后多次击退叛军,但朝廷内部分兵防备他,导致哥舒翰出击失败,最终叛变。潼关失守,长安告急,玄宗弃都逃亡,国家濒临覆灭,急需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崛起,太子李亨正是这关键时刻的历史人物。

2、地利:在军事重镇灵武登基

玄宗避祸剑南,任命李亨为朔方节度使统帅北方军队,李亨历经艰难抵达灵武,在军官推举下登基为帝。朔方辖宁夏、内蒙古河套南北、陕西北部及甘肃部分,驻军6.5万余,装备精良,是唐朝北方防线的重要支撑,历经多次成功抵御外敌入侵。

李亨北上灵武的选择得益于其被封为朔方节度大使,熟悉该区域军事和政治状况,与众多将领保持紧密联系,确保了他在北方的实力基础。灵武地区局势稳定,郭子仪和李光弼率主力部队守卫河北前线,阻止叛军进一步西进,为肃宗掌控全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3、人和:正统登基,民心所向

李亨登基后即派使者通报玄宗,获得正统认可,皇权合法。肃宗以“平叛”为旗号,赢得了关中、河北百姓的广泛支持。随行的李辅国、张良娣、建宁王李倓、广平王李俶及监察御史李勉等人,构成了灵武朝廷核心的政治班子,虽人数不多,却凝聚了强烈的统一意志。

军事上,郭子仪与李光弼奉召回灵武,成为肃宗的重要军事实力支撑。回纥可汗和吐蕃赞普也相继遣使表达援助,肃宗的儿子广平王与回纥太子结为兄弟,使灵武朝廷得到边境盟友的兵力支持。

灵武朝廷诞生于安史之乱的血雨腥风中,其使命明确——平定叛乱。李亨的平叛策略相比玄宗更加明智,七月登基即树立平叛旗帜,激发军民士气。八月召开大将宴,商讨收复长安大计。九月调集十五万大军,由郭子仪、广平王李豫等统帅,从凤翔东进,重夺长安。香积寺之战斩敌六万,十月十五攻破陕郡,张巡以死守睢阳十月为主力军保障粮道,随后洛阳收复。

肃宗随后着力迎接玄宗,稳定局势,战事虽进入胶着,但已奠定反攻基础。

作为唐太宗第三子,李亨早年生活充满波折,经历漫长的太子考验。四十五岁登基时,正值壮年,有政治经验和人生阅历。经历安史之乱的洗礼,他以坚定的信念和聪慧的手腕,成功平叛,赢得杜甫“中兴主”的赞誉。

唐肃宗李亨领导的灵武朝廷,诞生于乱世,终结于乱世。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灵武朝廷存在六年,是一个忍辱负重却肩负重任的朝廷。虽留下历史隐患,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灵武朝廷无疑是挽救大唐危机的重要力量,理应为后人所敬重。

——

参考文献:

1、论唐玄宗李隆基 潘锦

2、安史之乱与唐代中衰 吴子勇

3、唐肃宗即位前的政治地位和肃代两朝中枢政局 黄永年

4、论“马嵬兵谏”——“安史之乱”背景下禁军将士的救国之举 白述礼

5、三方唐代墓志所补唐肃宗灵武登基史实考述 保宏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金... 金国是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崛起,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成功地灭掉了辽国这一强...
原创 战... 战国时期,各国争斗激烈,能在这种动荡的时代中脱颖而出的将领少之又少,李牧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艾伦·卡汉谈自由主义的四个版本... 艾伦·卡汉(蒋立冬 绘) 艾伦·S. 卡汉(Alan S. Kahan),巴黎萨克雷大学英国文明荣休...
原创 为... 武则天,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她是唐朝唯一的女皇帝,凭借非凡的政治才干和强大的个人魅力,成为...
原创 郭... 1947年夏天,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原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的司令官郭天民。由于一些...
原创 清... 前言 随着汉人藩王势力的逐渐壮大,康熙帝意识到这些藩王的权力已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稳定。为了进一步巩...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叔母何堪作继妻,雄狐牝雉太痴迷 石重贵已晋封齐王,接得来使,星夜赴邺城,哭临保昌殿,就在...
原创 历... 提到历史上最彪悍的土匪,很多人都会想到马鬃山上的黑喇嘛。虽然他只是一个土匪头子,但他的彪悍程度确实非...
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记者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
原创 承... 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西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堪称宁夏文化的瑰宝。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
“军国主义”为何能在日本存续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军国主义势力没能在日本得到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这块有毒的土壤为什么能够在日本存...
G20峰会在南非开幕 拉马福萨... 当地时间11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正式开幕。南非总统西里尔...
原创 李... 李鸿章在晚清历史上是个大人物,官做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办过洋务运动,还签了不少条约。 他一辈子娶了...
原创 汉... 汉昭帝刘弗陵是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在刘弗陵的统治下,汉朝与匈奴签订和亲...
原创 史... 谈到中国古代的盛世时期,很多人都会想到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不仅政治强盛、经济繁荣,还是许多历史事件...
珠江起源最常见的说法在哪里:从... 在讨论中国南方重要河流时,珠江的名字总是伴随着丰饶与活力。人们熟悉珠江三角洲的繁华、珠江口的海洋气候...
花脚大仙分享:《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之五 长沙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
原创 中... 孙权曾采取了一项非常规的措施,发行了面值高达五百的大泉五百大钱,这一举动至今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仍然被...
原创 大... 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于1923年10月6日出生,迎来了他百岁的寿辰。他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商业的杰出...
原创 打...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决定性时刻。新四军第五师的第十三旅驻扎在湖北大悟山一带,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