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在谋士张松的建议下,决定派法正迎接刘备入川,让其领导军队防备汉中张鲁的威胁。刘备迅速带领大军进入益州。
在涪城,刘璋亲率三万步骑兵与刘备相会。他大张旗鼓,设立豪华车驾,布置精美的幔帐,举行盛大宴会,双方相聚欢宴,整整持续了百余日。期间,法正、张松和刘备的军师庞统不断劝说刘备利用这次机会除掉刘璋,兵不血刃地直接夺取益州。然而,刘备初来乍到,未能稳固自己的立足点,他认为此举过于冒险,便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次年,张松暗中与刘备保持联系,并密书传递信件,但这一切被张松的哥哥张肃察觉,遂将事情告知刘璋。刘璋愤而下令处决张松全家。此事使得刘备与刘璋的关系彻底破裂,最终爆发了长达两年多的战争。战争中,刘备的军师庞统不幸被刘璋部下张任射杀。随后,刘备紧急召集了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入川作战。
刘璋深感无力抵抗,决定向汉中张鲁求助。张鲁命令马超带领军队支援刘璋,但马超因被张鲁猜忌,最终决定暗中投降刘备。他写信给刘备,表示愿意归顺。刘备得知后大喜,立即派遣马超带领队伍改变方向,向成都进发。刘璋感到极度恐慌,最终决定投降刘备。
当时,成都城内尚有三万精兵,粮草充足,足以支撑一年多的战斗。刘璋的部下纷纷劝说他继续坚持到底,但刘璋深知自己父子在蜀地多年未曾为百姓带来福祉,他不忍百姓再遭战火,因此执意选择投降。听到刘璋的决定,所有部下都为之动容,纷纷泪流满面。
《三国志·刘二牧传》中记载道:“城中尚有三万精兵,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受战三年,肌膏草野者,皆因璋之故,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刘璋投降后,刘备没有加害于他,反而将他安置在荆州的公安,并让他继续佩戴“振威将军”的印绶。这一职务原本是曹操所封,但刘备尊重刘璋的身份,并未进一步侮辱他。《三国志·刘二牧传》中有详细记载:“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
然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北上攻打樊城,孙权趁机派吕蒙率军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被迫腹背受敌,最终在麦城惨败,不久便死于敌手。关羽死后,孙权顺利占领了荆州,并趁机将刘璋接管,封他为“益州牧”。但这一封号不过是空头支票,刘璋无法再回到益州,他被孙权安置在秭归,以安慰他余生。
不过,不久后,刘璋因身体原因去世。至此,刘璋的政治生命画上了句号。《三国志·刘二牧传》写道:“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
刘璋去世后,南中地区的雍闿起义并归附东吴,孙权便任命刘璋的次子刘阐为益州刺史。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后,刘阐回到东吴,之后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同时,刘璋的长子刘循因其岳父庞羲的推荐,被刘备任命为奉车中郎将。《三国志·刘二牧传》中记载:“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
由此可见,刘璋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刘备阵营,一个在孙权阵营,虽然刘璋已经投降了刘备,但他的家族在两大势力之间继续发挥着影响。
孙权最终没有杀刘璋,反而让他安享晚年,得以善终,这也是刘璋相对较为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