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彼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面对日本鬼子的步步紧逼和严密封锁,八路军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那一年的十二月,冀鲁边军区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由于日本鬼子严酷的大扫荡,我军的损失惨重,干部更是极其紧缺。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上级决定将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调往冀鲁边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以帮助军区渡过难关。
然而,怎样把刘贤权安全地送过去,成为了摆在军区首长面前的一道大难题。在经过首长们的深思熟虑后,这个重担落在第四军分区的肩上。
12月28日,四分区参谋长胡乃超带着警卫员亲自来到了齐河县,点名要见县大队的一连长杨升堂。
杨升堂在接到通知后,急匆匆地赶往大队部。当他抵达后,竟然发现胡参谋长正在营房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他。
那一日天阴沉沉的,寒风就如同刀一样,刮得人脸上生疼。军分区参谋长却亲自迎着寒风来到门口迎接,这怎么能不让杨连长感动?
胡参谋长在接到杨连长后,跟他寒暄了几句,便将他带进了一个房间。
房间内,只有一个蜡烛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胡参谋长让警卫员离开房间,把守好房门,没有他的命令不能让任何人进来。
看到这个架势,杨连长明白一定是有极其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
此时的气氛可以说是凝重到了极点,但是杨连长丝毫没有被这种气氛影响,而是眼神坚定地注视着胡参谋长。
接着,胡参谋长开口了,他嗓音低沉地说道:“我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这是军区的最高机密,你有没有信心完成?”
杨连长以坚定的语气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好!看来我没有选错人!我需要你们连护送一个人前往冀鲁边军区!”
“什么人这么重要?需要一个连护送?”
“这是机密,你无需多问!我只要你把他安全地送往目的!”
“是!”
之后,胡参谋长将一张纸条递到了杨连长的手上,上面写着接人的地点、送往的目的地、具体路线以及接头暗号。
胡参谋长拍了拍杨连长的肩,语重心长地说道:“此人身份特殊,切不可泄密!县大队的副政委张治安同志也会和你一起行动。你们要通力合作,绝不能有半点闪失!”
在听完胡参谋长的话后,杨连长顿时感到千斤的重担压在肩头。他点了点头,回答道:“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说完,杨连长将纸条小心翼翼地藏在了自己的衣服内侧口袋之中。
胡参谋长满意地点了点头,最后说道:“那你现在就回连部吧,张治安同志已经在连部等你了。”
杨连长敬了个军礼,转身离开了房间。在回连部的路上,杨连长思绪飞转,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护送任务,而是可能关乎到整个军区战略布局的关键行动。
在回到连部后,杨连长先是和早一步到达的大队副政委张治安简单通了一下气。接着,他召集起队伍,进行了动员大会。杨连长在动员会中向战士们着重强调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向他们透露丝毫内容。
动员大会结束后,杨连长和张副政委迅速进行了最后的准备,然后便带着一连出发了。
一路上,杨连长和张副政委严格遵照胡参谋长的指示,没有直接告诉部队目的地在哪里,而是每到一个路口才下令往哪边走。
就这样,一连抵达了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根据纸条中的提示,杨连长在一户农家与接头人对上了暗号,然后接到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刘贤权、刘贤权的妻子王晴以及一名警卫员。当然了,彼时的杨连长和张副政委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的。
随后,杨连长和张副政委带着一连护送着三人继续出发了。按照纸条中的指示,他们在经历约5个小时的行军后,抵达了齐河县大李村,并住进了一个堡垒户家中,准备在此过夜。
为了确保首长的安全,杨连长在村口两边的高地上各安排了两个岗哨,村内也有人巡逻。首长所居住的房子周围,他也安排了人值守。
当晚,村子中一切风平浪静,在进入后半夜后,杨连长也放下了戒心,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不知道时间过去多久,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被枪声惊醒的杨连长刷得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他一看表,时间为凌晨四点,正是岗哨最为疲惫的时候。
张副政委也几乎是同时反应过来,二人立刻抓起自己的手枪,冲出了房间。
然而,当二人冲出房间后,却再也没有听到枪响。
“难道是枪支走火了?”张副政委疑惑地问。
杨连长也是一脸狐疑:“我先派人去查看一下!”
与此同时,在村口负责警戒的哨兵们已经都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均被鬼子的特种兵偷偷接近,然后被捂嘴抹了脖子。但是,有一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扣动了扳机,给部队发出了关键信号。
鬼子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是他们非常狡猾,并没有立刻大举进攻,而是继续偷偷潜入,想让我军误以为是枪支走火。
杨连长和张副政委不幸上了鬼子的当,竟然没有第一时间撤离,而是先派人去查看,这恰恰给了鬼子时间。
不久后,院子四周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杨连长心里一惊,赶紧和张副政委爬上房顶。他们往外一看,只见四周的黑暗中火光四射,远处黑压压地一片人影,正往这里包围而来。
张副政委表情严肃地说:“看来敌人就是冲着我们来的,我们刚才错过了撤离的最佳时间啊!”
杨连长则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如今只能拼死一战!”
接着,他迅速站起身,对着院子里的战士们大声喊道:“同志们,敌人来了!大家立刻进入战斗位置,准备战斗!”
战士们听到命令后,迅速占据了院子四周的有利位置。有的爬上了屋顶,有的靠在大门后面,每个人都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
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异常艰难,但他们绝不能放弃,必须保护好那位身份特殊的首长。
不久后,鬼子完全包围了上来。但是,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又有重武器,也不着急进攻,而是先派翻译官向院子里喊话:“里面的八路听着,我知道刘贤权在里面,你们只要把他交出来,皇军保证每个人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金票大大滴!”
听到翻译官这么一说,杨连长这才知道自己护送的人竟然是刘贤权司令员。如此机密的事情,自己都不知道,鬼子居然知道,这不得不令他怀疑有人泄密。
刘贤权在听到鬼子翻译官的话后,也大吃一惊,他主动找到杨连长说:“看来是我们的保密工作没做好,给你们添麻烦了。现在我们死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只有分散突围才是最好的办法。”
杨连长听后,点了点头说:“也只能这样了,咱们同时从四面冲出去,我派机枪排护送你!”
就这样,杨连长把连队分成了四个部分,就在准备冲出去时,张副政委却制止了他。
张副政委说:“现在鬼子肯定严阵以待,我们要是这样冲出去,就是活靶子!”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杨连长无奈地问。
“我刚才观察了一下,敌人虽然人多,但多数是伪军。我们可以趁着敌人还没有发动进攻,先对伪军展开政治攻势,瓦解他们的战斗力,然后再趁乱护送刘司令员出去!”
杨连长和刘贤权听了都觉得有道理,于是便同意了张副政委的意见。
之后,张副政委拿起大喇叭对着门外的伪军开始了喊话,他先从国家民族的大义讲起,然后又讲了鬼子拿他们当炮灰的真相,让伪军的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动摇。
鬼子见他们的劝降没有用,反而自己这边的伪军出现了军心动摇,赶紧下令对院子发起了冲锋。
然而,伪军在经过政治攻势后,都不愿意给鬼子当炮灰,虽然摆出一副进攻的样子,但是纷纷往天上放空枪。
杨连长见政治攻势起了作用,赶紧下令分散突围。
然而,鬼子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军突围。他们见伪军全无战意,就赶紧派了一支日军部队亲自上场。
我军突围到一半,发现对手从伪军变为了鬼子,只好与敌人展开残酷的白刃战。在激战中,刘贤权的妻子不幸牺牲,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幸亏,刘贤权被附近的老乡所救,在伤愈后又继续赴任。杨连长和王副政委则成功突围,之后立刻向上级汇报了此事。
上级在了解完来龙去脉后对此事非常重视,随即展开了彻查,最后查出第四军分区的一位作战参谋是敌人安插在我军内部的特务。之后,这个特务被执行了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