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伪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军长杜新民刚刚送走一位访客,转身回到客厅。突然间,屋内的电灯熄灭,整个房间陷入一片黑暗。通过窗外的闪电,杜新民环顾四周,猛地看到一个模糊的黑影在客厅里晃动。谁在那里?他立刻警觉起来,迅速躲到门后,紧张地问道。此时,突然传来几声急促的枪响,砰砰!杜新民凭借对客厅环境的熟悉,迅速做了一个翻滚,冲向袭击者,并与对方展开激烈的搏斗。经过一番较量,他终于将对方制服。此时,卫兵赶到,借着手电筒的光线确认刺客身份——居然是十八师的少校参谋左寒风。
左寒风的真实身份让人震惊:他是蒋军统河南站永城小组的特务。这个小组共由三人组成,除了左寒风外,还有副师长刘文耀(化名韦文田)以及刘文耀的妻子王小玉,令人更吃惊的是,王小玉竟然是永城小组的组长。杜新民得知这一内幕后,立即命令卫兵去逮捕刘文耀夫妇。然而,当卫兵刚走到门口时,杜新民却突然喊道:回来!他说:他是副师长,不能轻易动手,你去通知耿副官,把他叫来……杜新民低声吩咐。 第二天中午,副师长刘文耀满面悲伤地走进客厅,泣不成声地说:不好了,我夫人刚刚暴病去世了。杜新民安慰他道:人死不能复生,老弟节哀顺变。你先别操心部队的事,我这就让副官准备十万大洋,你带着钱回开封老家安葬弟妹,也顺便探望父母。我给你放一个月假,好好养养身体。说完,杜新民转身对副官吩咐:准备车辆,送副师长去开封。 刘文耀感激涕零,连声道谢后离开。杜新民的脸上却闪过一丝冷笑。原来,昨晚杜新民在叫来耿副官后,利用军统局的密码给永城小组发去了电报:你们已暴露,为严肃纪律,永城组立即解散,组长王小玉自裁,其余两人(左寒风和韦文田)迅速前往重庆本局接受处分。王小玉接到电报后,哭着对丈夫刘文耀说:一定是左寒风行刺杜新民失败,上头才制裁我们……两人抱头痛哭后,王小玉转身服下氰化钾自尽。 事实上,刘文耀和王小玉并非真正的夫妻,尽管两人有一定感情,但并不是生死与共的关系。刘文耀在家乡另有妻子和孩子,而这些秘密戴笠并不知情。刘文耀清楚一旦回到重庆,他凶多吉少,因此他打算逃往开封,再到登封藏匿,在当地他还有一位少林寺的和尚弟兄可以依靠。听到师长给他放假的消息,他心情大好,带着十万大洋乘车回家。 那么,杜新民为什么能够掌握军统的密码呢?这得益于新四军的暗中帮助。杜新民到底是什么身份,戴笠为何派人要除掉他?新四军又为何会暗中扶持他呢?杜新民,1903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幼年丧父母,成为孤儿。艰难的童年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培养了他热心正义的品格。1923年6月,20岁的杜新民投军进入冯玉祥部队。 杜新民天生勇猛,作战时勇敢无畏,很快晋升为连长。虽然没有上过军校,但他善于思考,战功显赫,深得上级的赏识。四年后,他晋升为第十旅司令部的二等四级参谋。旅长魏凤楼是个正直的军人,热爱马列主义,抗战期间被共产党吸收。他的桌上常放进步的书刊,虽然并未禁止,但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杜新民深受其影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系统的了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作为冯玉祥抗日同盟军一五七团的团长,杜新民表现得异常出色,带领部队参加了娘子关、台儿庄等多次大战,并屡立战功。这段经历坚定了他一个信念:只有革命军队才能拯救国家,他内心强烈地希望加入革命组织。1939年3月,在老上司魏凤楼的引荐下,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1940年底,杜新民接受上级指示,秘密潜入驻商丘的和平救国军第一军——这其实是伪军。这支部队由冯玉祥旧部的张岚峰统领,杜新民担任军部教导团团长。他豪爽大方,经常请军官们吃饭、打牌,迅速建立了朋友圈,并借此机会传播进步思想,发展党员。通过王飞霄、邢剑五等同志的帮助,他改组了教导团,将学生队扩充到三个队,并将这些队员区分为顽固派与进步派,最终形成了一支思想先进、装备精良、人数达到160余人的队伍,并设立了党支部,实际上这是由共产党控制的队伍。这个训练队的军事素养极高,表现出色,杜新民因此获得了张岚峰的赏识。1944年3月,他被任命为十八师的中将师长,驻守永城县酂城。掌握了大权后,杜新民迅速安插亲信担任重要职位,仅一个月内就把十八师的团长全部更换为自己的人,这些人也是地下党员。张岚峰对此毫不知情,他只关心十八师是否忠于自己,而其他事情则不甚关心。 十八师纪律严明,打仗能打,深受军长张岚峰和日军的认可。1945年7月,日本顾问三枝三郎亲自为杜新民授予一枚富士勋章,以表彰他对日效忠。授勋仪式结束后,杜新民立刻驱车去见新四军四师敌工部长王子光。两人在密室内紧握双手,杜新民感慨道:这鬼日子真是受够了。王子光微笑回应:我今天来,就是帮你脱困。他转达了四师首长张爱萍、邓子恢的问候,直言:形势一片大好,起义时机成熟,上级决定让你带头起义。 杜新民激动地站起身,说:我早就盼这一天了!请转告首长,我一定将十八师安全带到根据地。王子光补充道:为确保起义顺利,四师将派刘鲁民、王飞雷、李杰、郭云等二十余人协助你。杜新民欣喜若狂:有你们帮忙,成功更有保障。 为了避免引起敌人怀疑,两人迅速结束会谈,握手告别。就在杜新民紧锣密鼓筹备起义的同时,一双警惕的眼睛盯上了他。副师长刘文耀察觉到风声,急忙向张岚峰报告:军长,日军的形势不稳,局势多变,不能让部队出乱子。张岚峰问道:你的意思是杜新民想反水?刘文耀不怀好意地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谁不想留后路? 与此同时,张岚峰的副官匆匆走进,报告:军长,十八师杜师长电告,将上缴三十万斤小麦,请通知军需处。张岚峰满意地说道:艰难时刻,十五、十六师整天哭穷,唯独十八师积极上缴粮食,解我燃眉之急。他斜眼瞥了刘文耀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