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步步惊心》和《宫锁心玉》的热播,让 “四爷” 雍正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后续《甄嬛传》更将这个热度延续至今,荧幕上作为帝王的他深陷多角恋与宫斗漩涡。
帝王真的有爱情吗?嘿嘿!
但拨开影视剧的艺术加工,历史上的雍正后宫,既无穿越而来的马尔泰若曦、晴川,也没有引发祸乱的甄嬛、纯元,唯有规规矩矩的帝王家寡淡的生活日常。
历史上,雍正的后妃共计三十人,相较于诸多帝王的三宫六院,他的后宫乏善可陈,更无香艳情事的传闻。
其中,最受重视与偏爱的,当属这两位女子: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与敦肃皇贵妃年氏。
乌拉那拉氏是雍正唯一的皇后,十岁时由康熙赐婚,成为雍正的嫡福晋。十六岁生下长子弘晖,惋惜的是,八年后孩子夭折,此后她未能生育。
雍正登基后,她顺理成章被册封为皇后,执掌后宫九年,五十一岁时薨逝。
这份少年夫妻的情谊,在雍正心中分量极重:皇后去世时,雍正大病未愈,仍坚持要为其合棺送行,直言 “未尽夫妻礼数,心中难安”。
这份帝王对发妻的尊重,在封建王朝实属难得。
四年后,雍正还追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为一等公与一品夫人,给予家族至高荣宠。
雍正最偏爱的妃嫔,则是敦肃皇贵妃年氏:年羹尧的妹妹。
她由康熙赐婚为侧福晋,地位仅次于嫡福晋,雍正继位后册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
年氏生育一女三子,虽无一存活,但在她生育的十一年间,雍正再无其他子女降生,这份 “独宠” 足以见得偏爱。
与影视剧塑造的 年氏“嚣张跋扈” 不同,历史上的年氏出身官宦世家,紧守礼仪,对上恭谨、对下宽厚,且身体羸弱。
雍正三年,年氏病重,被晋封皇贵妃,此后五日,这位 “工作狂” 帝王竟不理朝政,全程陪伴左右,直至其辞世。
更难得的是,雍正并未因年羹尧获罪而迁怒年氏,反而在她死后才处置年羹尧,且仅罪及其一脉,年家其余人不受连累,其父去世时仍获一等公下葬殊荣。
雍正对年氏的喜爱还体现在孩子命名上,其他皇子均为 “弘” 字辈,唯有年氏之子为 “福” 字辈(福宜、福惠、福沛),爱屋及乌之情不言而喻。
其余妃嫔中,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后)以格格身份入宫,雍正朝仅封至贵妃,因生下乾隆才在后续尊为皇太后;耿氏(纯懿皇贵妃)与钮祜禄氏情同姐妹,生下皇五子弘昼;齐妃李氏因儿子弘时触怒雍正被削宗籍,一生未得晋封;谦妃刘氏、懋嫔宋氏等或有子嗣、或早夭,史书均无过多记载。
雍正一生共有十七名子女,皇子十人早夭六人、早逝一人,皇女四人早夭三人,另有三位养女均为宗室之女。
相较于其他帝王,这样的子嗣情况与后宫规模,更显其生活的规整与克制。
雍正驾崩后,与他合葬泰陵的仅有两人 —— 嫡妻乌拉那拉氏与宠妃年氏。
一个陪他走过四十载风雨,固守后宫、并肩而立;一个是他的解语花,让他放下帝王尊崇,流露寻常男子的温情。这两位女子,一位承载尊重,一位承载偏爱,在雍正心中达成了奇妙的平衡。
没有影视剧的狗血宫斗与缠绵悱恻,历史上的雍正后宫,正如他本人一般,规规矩矩,冷静克制,不越雷池。
这,才是 “四爷” 雍正的后宫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