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深得父亲的信任与赏识。除此之外,他的仁慈性格也得到了朱元璋的特别关注,因此在政治上,朱标也得到了很多有利的准备,为日后的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命运作弄人,正当朱标准备大展拳脚时,他却不幸患上重病,最终未能康复去世。年仅二十几岁的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皇位。事实上,朱标在众多皇子之中一直备受尊重,连朱棣都十分支持他继位。 如果朱标能够继位,他不仅凭借嫡长子的身份能名正言顺地赢得天下的认可,而且他多年来的积累,无论是治国能力还是人脉关系,都会让他在治理朝政时占据极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内部不会有反对派,外部也没有阻力,朱棣更不可能发动造反。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朱元璋的决策所引起的。朱元璋不仅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长子,反而将其传给了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而且,朱允炆一上台就迅速削弱了朝中的权臣,这让朱棣感到极大的愤怒。他觉得,这样直接的做法太过唐突。如果是朱标继位,即使后来要削藩,也不会像朱允炆这样一开始就采取强硬措施,朱标应该会更为隐秘地进行权力收回,慢慢地削弱对方的影响力,而朱棣顶多也只是会在战争中被逐步削弱兵权,直到自然退场,甚至有可能在这种缓慢的权力更迭中安度晚年。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没有假设,一切都是已发生的事实。我们无法知道,如果朱标没有早逝,历史会是怎样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