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与盐贩李伯升等十八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江北重镇。十四年正月(1354年)在高邮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祐为年号。那么,问题来了,张士诚被朱元璋消灭时,他的三个弟弟,都是什么结局?
一、张士义
关于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义,在史料中缺乏生平事迹的记载。跟随张士诚起兵后,张士义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说治平三年(1353年)正月起兵时死于大户刘子仁,一说天祐元年(1354年)六月攻扬州时被俘而死。但是,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说明张士义在兄长起兵初期就被杀了,所以,等到张士诚站稳脚跟后,也无法对这位弟弟进行封赏了。
二、张士德
相对于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的存在感就比较强的。
张士德(约1322—1357),本名张九六,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张士诚(张九四)之弟,自幼随兄长以贩运私盐为生,治平三年(1353年)正月同其兄起兵攻克泰州,五月攻克高邮。
天祐三年(1356年)正月,张士德率军渡江,攻克常熟州,二月攻克平江路(今苏州市),继而昆山州、嘉定州、崇明州相继来降。三月,张士诚任士德为中书省平章政事,提调各郡军马,继而攻克常州路、湖州路。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张士诚集团壮大的过程中,张士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天祐三年(1356年)七月,张士德攻克杭州路,不久被普贤奴与杨完者反攻击溃,仅以身免。天祐四年(1357年)六月,张士德被韩宋朱元璋部所俘,八月其兄张士诚降元,遥任张士德为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不久之后,张士德因为拒绝归降朱元璋,所以选择绝食自杀。张士德去世后,被追赠荣禄大夫、楚国公。
三、张士信
张士信(?—1367年7月29日),本名张九七,泰州人,治平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信随其兄张士诚等起兵,攻克泰州。五月,攻克高邮。自此之后,张士信也是屡立战功。天祐三年(1356年)八月,张士信与史文炳率领水军数万攻嘉兴,被苗军元帅杨完者大败。天祐四年(1357年)八月,张士诚派蛮子海牙为使降蒙元,张士信为同知江浙等处行枢密院事,陞张士信为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龙凤五年(1359年),张士信大发浙西诸郡民,大筑杭州城。]龙凤六年(1360年),张士信击破韩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邵荣宋军,斩首数千级,生擒者以万计。龙凤八年(1362年)三月,张士信率军围攻诸全州,被李文忠遣胡德济所破。龙凤九年(1363年),张士诚派吕珍为先锋攻韩宋皇帝韩林儿、太保刘福通等于安丰,张士信为后继部队。
龙凤十年(1364年),张士诚自以其弟张士信代替达识帖睦尔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同年率兵侵长兴,被韩宋守将耿炳文所破,再次增兵包围围长兴,被汤和援军与耿炳文夹击所破。 龙凤十一年(1365年)张士信派李伯升攻诸全州而败。在对手越来越强大后,张士信也越来越多的吃到了败仗。
龙凤十二年(1366年)宋军大举来犯,势如破竹,张士信驻军湖上,不敢战而退。吴元年(1367年)六月二十四日,张士信于苏州阊门登城督战,张设帷幕于城上,蹲坐在银椅上,与参政谢节等会食,左右正递进着桃子,张士信还未来得及尝,脸颊中石炮而死。对此,在笔者看来,大战在即,张士信还贪图享受,所以他死得一点也不冤。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张士信是战死了,可惜死得太晚,不能挽救张士诚的败亡。又支撑了两个月后,徐达发动总攻,苏州城陷。由此,曾经富甲一方张士诚还是被后来居上的朱元璋所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