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毅次子陈丹淮曾直言:你职务上进步,别人会说是有家庭背景
迪丽瓦拉
2025-11-22 18:32:35
0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氛围。所有的细节都是通过采访这些元帅的亲人和子女得出的。 由于大家都知道,元帅的子女通常是在父辈的光辉下成长的,因此人们往往会对他们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人认为他们的成功,都是依靠父辈的帮助。在一次与陈毅的次子陈丹淮的谈话中,肖伟俐就无意间提到了这个话题。 这位元帅的后代没有任何回避,甚至主动提到:你升职了,别人很容易说,你看,这不就是因为你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所以才得到了提升。

不过,陈丹淮对于职务进步是否源于家庭背景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家庭背景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因为党内矛盾重重,领导和父亲如果有分歧,反而可能会成为负面因素。 尽管如此,他对外界的质疑并不感到不满,他认为这是必然的现象。 他非常坦然地说:既然你出生在这个家庭,你就必须承担这些言论,但你们怎么说都可以,我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责任就行。你们说我没有能力,也不一定就是事实,我的能力会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陈丹淮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尽管他在199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拥有许多荣誉,但他一直过得非常低调,人们也常常称他为帅门才子。 这种谦逊的品格,与他家族的家风密不可分。陈毅元帅,作为解放军四大根基之一——华东野战军的创始人,对他的人生和品格的塑造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早年间,由于军务繁忙,陈毅很少有机会照顾到家庭。

例如,陈毅曾与家人长时间未见面,十多年里他们更多经历的是生离死别。建国后,陈毅被调到上海主持政务,这才有机会在1950年将家人接到上海。 按理说,陈毅此时应该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但现实却是,陈毅将家人接到上海后,并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 当时的上海社会混乱,工作压力巨大,国民党特务活动不断,陈毅的父母也不能随便出门,这让陈毅的父亲颇有怨言……

因此,陈毅对待自己儿子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虽然他始终关心孩子们,但因事务繁忙,他实在无法像一般父亲那样时刻陪伴。 然而,尽管陪伴较少,陈毅对儿子的教育却从未放松。事实上,陈毅对孩子们的教育与一般家长截然不同,他并没有像传统父母那样从小就严格管教,而是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1958年,陈丹淮正在读初三,这时候,他曾一度迷上了郭化若的《新编今译孙子兵法》。这本书讨论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与《孙子兵法》之间的关系。

陈毅偶然看到儿子在看这本书,心中非常激动,但他并没有在儿子面前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见解,而是询问儿子: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陈丹淮虽然没有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但他仍然表示出了兴趣。 陈毅听后沉思片刻,然后建议道:你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死搬硬套的。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陈毅的教育方法,他没有直接告诉儿子如何理解书中的内容,而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不要拘泥于教条,理解毛泽东的思想要有自己的看法。 仅仅几句话,陈毅便通过自身经历总结出教条主义的教训,并向儿子传达了毛泽东哲学的精髓。不久后,陈毅又郑重地拿出一套《毛泽东选集》,并告诫儿子:好好读这本书。 陈丹淮后来回忆道:我真正接触到毛泽东思想,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它为我奠定了政治基础,之后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在这本书的指引下进行。

1961年,陈丹淮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毅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还特地为儿子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许多内容,其中有一句特别值得一提: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 这首诗既是对儿子的教诲,也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当然,陈毅对待其他儿子的教育也同样严格。 1963年,陈毅的另一个儿子陈昊苏加入了党组织,陈毅为此十分激动,百忙中抽空与儿子进行了四次长谈。在这些谈话中,他没有直接教儿子如何为人民服务,也没有唠叨该如何做一个好党员。

他做的,是与儿子一起回顾自己的往事…… 陈毅讲述了自己家庭的变迁,从一个破产的地主家庭,逐渐形成反抗的意识,后来通过洋学堂学到了西方的理念,激发了自己强国的梦想。 在西方,他体验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但深入贫民窟后,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和工人的悲惨生活,于是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回国后,陈毅参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经历了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挫折,最终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通过这些个人经历,陈毅通过言传身教,向儿子讲解了革命的艰辛和党员的责任。他还特别给三儿子陈小鲁讲解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陈毅没有直接夸赞毛主席的诗有多好,而是通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讲述了毛主席关于人民的重要哲理——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力量。 陈毅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要记住,长大后要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通过这种方式,陈毅的孩子们很早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找到了人生中的指导原则。 因此,虽然陈毅的孩子们并非个个成才,但每一个都具备了良好的修养,他们勤奋朴实、信念坚定。尤其是陈丹淮,后来成为了少将,也是陈毅元帅后人中唯一的一位将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