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过这些剧集,我们不只能享受剧情,还能对清朝皇宫的文化和习俗有所了解。例如,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格格这样的称谓,以及奴才们回应主人的喳字。这些清朝特有的元素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却揭示了一个事实:电视剧中的很多细节都不准确。在她的回忆里,那时候并没有格格这个称谓,奴才也不是用喳来回应。那么,历史的真实面貌到底是怎样的呢?
想要了解这一历史真相,首先需要认识金默玉这个人。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她是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的女儿。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其实肃亲王的身份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他是皇太极长子肃武王豪格的后代。可以说,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继位的很可能是豪格而非顺治皇帝。即使豪格没能成为皇帝,他仍然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所谓铁帽子王,指的是那些世袭的亲王,他们的地位非常稳固,皇朝的江山只要不灭,他们的位置就永远存在。因此,金默玉的父亲,爱新觉罗善耆,依然是肃亲王。 或许你对铁帽子王这个称谓还不太了解,那么提到金默玉的姐姐,可能就会更加熟悉了。金默玉的姐姐,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间谍、伪满洲国司令川岛芳子。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她与金默玉是亲姐妹。川岛芳子排行第十四,而金默玉是家中的幺女,排行十七。金默玉生于1918年,那个时候清朝已经灭亡。尽管如此,她的父亲依然抱有复兴清朝的幻想,依靠日本人的支持来重建大清的江山。然而,大家都清楚,这不过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空想。 尽管金默玉成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但她对封建礼制和传统观念感到非常反感。她接受了现代教育,穿着打扮也非常时尚和现代。虽然清朝已经灭亡,但她家族的底蕴依然存在,生活条件较好,因此金默玉从小就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像许多清朝遗留贵族一样,金默玉和她的兄弟姐妹们曾被送往国外。然而,尽管他们身处异国,他乡,金家子女依然改变不了他们一贯的懒散和挥霍习惯。海外的高消费和新奇的物品令他们无法控制花费,而家里经济也因过度挥霍而逐渐紧张。到了1949年,金家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积蓄,金默玉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她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开销,过去奢华的生活已经无法维持。 尽管面临困境,金默玉始终没有被打垮。为了养家糊口,她靠织毛衣赚钱,但由于织毛衣收入微薄,她甚至不得不把家里那些布料精良的衣物拿去变卖。在日本工作的哥哥也时常寄钱来帮助她。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金默玉终于积攒了一些存款,并用这些钱开了一家西餐厅。然而,由于当时很少有人光顾西餐厅,生意始终不景气,金默玉的生活依然艰难。直到后来,她被聘请到中央编译局做翻译,每个月能拿到60块钱的固定工资,生活才得以稳定。 尽管金默玉拥有格格身份,但她并未享受到丝毫格格的荣耀。她的一生可谓坎坷,曾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婚姻时,作为亲王之女,又因姐姐川岛芳子的关系,金默玉被牵连进了一场牢狱之灾,最终第一任丈夫也与她离婚。出狱后的金默玉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幸好两人感情深厚。晚年的金默玉过得相对幸福。她之所以能够在种种打击下依然坚强,正是因为她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内心强大。 晚年的金默玉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除了练习书法和写毛笔字,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剧。当她看到那些描写清宫的电视剧时,总会忍不住吐槽:我们不叫格格,奴才的回答也不是‘喳’,这些电视剧里的内容完全不对。这一言论让许多喜欢清宫剧的观众感到非常吃惊。于是,人们开始问她为什么这么说,金默玉便向大家揭示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在清朝,确实存在格格这一称谓,这个词专门用来称呼清朝皇室的女子。根据《清史稿》,皇后所生的女儿叫做固伦公主,嫔妃所生的女儿称为和硕公主,而亲王的女儿通常被称为和硕格格,亲王的继承人之女被称为多罗格格,贝勒的女儿也称为多罗格格。虽然格格的称谓确实存在,但发音与电视剧中的格格有所不同。电视剧里常常把格格读成二声,其实正确的发音是格格一声,类似于哥哥。这个错误的发音来源于现代人看古代书籍时未能准确理解发音,误将字形与发音联系在一起。 关于奴才回应喳这一点,金默玉也指出,这同样是错误的。电视剧中奴才回应主子的喳,听起来声音很大,显得不够恭敬。事实上,奴才应当回答嗻,语气低沉,表示对主子的敬意。而且,答完后,他们会迅速退下,显得更为恭谨。 许多影视剧在再现历史时,并未严格考证历史细节,往往存在很多不准确之处。虽然电视剧并非要严格还原历史,但金默玉的吐槽提醒我们,导演在拍摄时应尽量尊重历史,避免为了娱乐效果而歪曲历史事实。 金默玉活到了95岁,随着她的去世,许多关于清朝皇宫的秘密也随之消失。幸运的是,在她去世前,她及时指出了电视剧中的一些错误,揭示了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