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西王阎锡山的晚年,阳明山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迪丽瓦拉
2025-11-22 18:02:15
0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简陋的生活还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调查,阎锡山为了掩盖窑洞的显眼红色墙面,只能将其涂成黑色。除此之外,阎锡山时常提前给自己写挽联,并且在遗嘱中要求死后墓碑刻上自己日记中的第100段和第128段,内容显得有些神秘莫测,仿佛透露出一种颓废的心境。 1949年,阎锡山随着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当时,阎锡山兼任行政院长,在代总统李宗仁缺席和蒋介石未恢复总统职位的情况下,他理论上是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刚到台湾时,阎锡山曾短暂风光,发表多次演讲,总结自己过去的失败,批评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不团结,表现出一番雄心壮志,似乎准备再度崛起。然而,他低估了蒋介石的权力欲望和对他个人的不满。历史上,阎锡山曾多次与蒋介石发生冲突,到了台湾后,他继续对蒋介石进行批评,这使得蒋介石自然心生不满。

与此同时,蒋介石开始策划恢复总统职务,并在关键部门安插了自己的人。阎锡山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最终他被迫辞去了国防部长职务,顾祝同接任,阎锡山彻底被架空,成为名义上的一把手。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正式复职为总统,阎锡山也识趣地辞去了行政院长职务。蒋介石表面上假装挽留,但还是同意了阎锡山的辞职,由自己的心腹陈诚接替了行政院长的位置。阎锡山随即进入了退休生活,搬到了台北市偏僻的丽水街。

半年后,阎锡山觉得丽水街的环境仍不够宁静,便搬到了更为荒凉的台北市郊阳明山的菁山草庐。那个地方当时非常偏僻,水电不通,几乎是荒无人烟的山区。住了一段时间后,阎锡山开始怀念家乡,便异想天开地修建了三间窑洞,取名种能洞。 据说,蒋介石最初并不知道阎锡山在阳明山修建了窑洞。一次蒋介石在台北市郊的荣总医院检查身体时,偶然从窗外看到阳明山的景色。可不巧的是,他看见山中某处突出的红色,像是伤疤一般。由于阳明山已被划为保护区,不允许有人破坏,蒋介石立刻下令调查。蒋介石的侍从队伍随后赶到阎锡山的住所,但由于这是前行政院长阎锡山的住处,他们也不敢随便行动,只能建议将窑洞的红色外墙涂成黑色,以减少其显眼程度。

阎锡山对此并不知情,直到后来他才得知此事。有人解释说,为了防止空袭,所以把墙面涂成了黑色,阎锡山听后似乎也没再追究。之后,蒋介石和宋美龄专程去看望阎锡山。由于阎锡山住的地方道路不好,阎锡山害怕宋美龄穿高跟鞋走路时崴脚,于是赶紧派人将路面垫上草包。看到阎锡山生活如此简朴,宋美龄回去后便安排人给他装了一部军用电话。 阎锡山在退休后的生活非常清贫,不仅住所简陋,经济也捉襟见肘。尽管当时行政院每月为他拨款5万元,这笔钱对于当时的标准来说不算少,但阎锡山的家人和随从人数众多,这些钱虽能勉强维持生计,却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而阎锡山本人并没有积蓄,虽然他逃到台湾时携带了大量金条,但这些金条最终也被蒋介石没收。

阎锡山的退休生活实在是艰难且尴尬,他的随从们跟随他,前途几乎是可见的尽头。对于这些随从来说,虽然他们跟随阎锡山多年,但大多数人并不图权利和财富,更多的是出于忠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随从中的一些人开始离开,甚至阎锡山的秘书原馥庭也曾想过另谋生路,但最终在阎锡山的劝说下没有离开。 阎锡山就这样在这种困境中度过了最后的10年。他的爱好之一是埋头写书,另一个特殊的爱好则是给自己写挽联。阎锡山写了不少挽联,并要求死后将这些挽联贴在自己的墓地。还有一副挽联这样写道:

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 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除此之外,阎锡山也经常修改自己的遗嘱,他在遗嘱中要求墓碑上刻上自己日记中的第100段和第128段。这两段内容分别如下: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唯隐情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

阎锡山于1960年5月23日逝世,享年77岁。蒋介石为他的葬礼做了安排,亲自主持并送上了一块怆怀耆勋的匾额。阎锡山的墓地十分简陋,因为香火稀少,显得荒凉和冷寂。不过,阎锡山的贴身侍卫张日明为纪念阎锡山,每天从阳明山脚的家里乘公交车上山,为他打理墓地和故居,并坚持守墓长达50年之久,这段佳话也流传了下来。 至于张日明如今是否还在人世,现已无人知晓。如果他也已经去世,昔日山西王的墓地恐怕会更加荒凉与冷寂,让人不禁感到一阵惋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