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被一个傲慢的美国官员拒绝了。这位官员的行为是否对中国造成了损失,或者是美国自身的损失呢?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 1944年7月,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对国民党政府感到十分失望,尤其是对蒋介石的不满愈加加深。因此,他开始将战略合作的目光转向延安,派出了一个观察组专门访问中共中央,考察是否存在合作的可能性。罗斯福理解国与国之间并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观点在他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 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人热情地接待了美方的观察组,并且非常重视这次会谈。在讨论中,毛主席提到他希望能够与罗斯福总统面对面交流,甚至表示他和周恩来同志都愿意亲自前往美国一趟。美方观察组对此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如果得到白宫的批准,安排此事是完全可行的。
对于双方来说,毛主席和周恩来访问美国的提议可以说是有利无害。当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却在此时插手,强烈反对这一提议。他认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是美国在中国的坚定盟友,不能让中共和美国走得太近,以免伤害到国民党政府的感情,破坏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因此,他阻止了美方观察组向罗斯福报告毛主席和周恩来有意访美的事宜。 美国真的需要如此顾忌国民党政府的感受吗?是否真的应该因为国民党的立场而避免与中共接触呢?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但赫尔利却坚持阻止这一计划。 1944年12月,美国战略情报局(OSS)的克罗姆利等人再次来到延安,毛主席再次提出中共有意前往美国,与罗斯福会面。克罗姆利表示欢迎,并立刻给驻华美军指挥官魏德迈发电报,内容写道:延安政府希望派遣一个非官方代表团前往美国,向美国的民众和官员解释中国当前的局势和问题。如果罗斯福总统愿意在白宫接待他们,他们愿意立即前往华盛顿进行探讨。 为了避免再次被赫尔利阻拦,周恩来特地找到克罗姆利,建议道:我们不能让赫尔利大使知道此事,我们对他的判断力没有信心。然而,尽管小心翼翼,最终赫尔利还是知道了这个计划,并借此机会向罗斯福告发魏德迈,导致魏德迈受到处罚。 1945年3月,美国驻华大使秘书谢伟思来到延安,毛主席第三次提出是否可以访问美国,和罗斯福总统当面讨论一些问题。谢伟思表示愿意充当中间人,表示自己非常乐意促成这件事。但赫尔利又一次跳出来反对,他声称谢伟思是在干涉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的合作关系,破坏两国的友好同盟。结果,谢伟思被撤职。 赫尔利的行为真是让人无语,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他一心贯彻扶蒋反共的政策,无论对错都坚持不改。赫尔利不仅不考虑美国的真正利益,还展现出无知、傲慢和自大,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破坏了中美之间可能的交流机会。如果毛主席和周恩来能如愿访问美国,与罗斯福总统当面交流,这对中美两国来说无疑是互利的,结果应该会大于其弊。否则,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也不会主动访华,并促成了中美之间的秘密谈判,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赫尔利真的是个无知且傲慢的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