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根据《史记·谥法解》中的解释,炀意味着好内远礼。这其实是个非常负面的谥号,代表了不奉行礼法、不敬重父母和亲族。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杨广和陈叔宝,还有一位帝王的谥号是炀,而且他可谓是名副其实。这个人就是南朝齐的东昏侯萧宝卷。他的一生非常短暂,仅活了19岁,但他的行为让这个谥号显得尤为贴切。那么,他是如何得到这个炀的谥号呢?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 萧宝卷登基后的第一项重要举动是镇压叛乱。齐明帝永泰元年(公元498年),明帝萧鸾去世后,太子萧宝卷继位,成为了南朝齐的第六位皇帝,也就是后来的东昏侯。他即位时年仅16岁,并在次年改元为永元元年。萧宝卷是萧鸾的庶长子,他的母亲刘惠端(萧鸾的正妻)早逝。从小,萧宝卷便因口吃和不爱读书而被人看不起,他由潘妃抚养长大。萧鸾曾担心萧宝卷心机不够,可能无法驾驭众多权臣和宗室兄弟。事实上,萧鸾通过阴谋篡位后,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清除了许多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子孙以稳固自己的帝位。在临终时,萧鸾告诫萧宝卷:做事不可在人后,即通过杀戮来确保自己的权力稳固。萧宝卷对此铭记在心,继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这一策略。 萧宝卷即位不久,就开始清除政敌。他先后残忍地杀害了许多忠诚的顾命大臣,如右仆射江祏、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领军将军刘暄等。由于他的暴政,始安王萧遥光、太尉陈显达和平西将军崔慧景等人纷纷叛乱,虽然这些叛乱最终都被萧宝卷镇压下去,但也为他日后的暴行埋下了祸根。
镇压叛乱后的萧宝卷变得愈加骄横暴虐。他喜欢频繁外出游玩,但每次出行前,他都让官员们先把沿途的居民驱赶走,留下空荡荡的街道,路上的百姓见到他卫队的鼓声响起,常常惊慌失措,甚至连衣服和鞋子都来不及穿,躲避不及者常被当场杀害。萧宝卷几乎每月都要外出二十多次,每次出行前,他都不提前透露去向,致使百姓们每次都要提前躲避。更糟糕的是,萧宝卷有时还喜欢在夜晚出行,鼓声和火光让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他的卫队对百姓进行毫无节制的恐吓和杀戮。 萧宝卷甚至在经过市场时,命令士兵把街道两旁的布匹挂起,将人们完全隔离开来,这一行为被称为屏除或长围。有一次,萧宝卷途经沈公城时,发现一名临产的妇女未能及时逃跑,便命令士兵将她的腹部剖开,查看胎儿的性别。又有一次,他到宝林寺,看到一位老和尚因年老体弱无法逃走,便命令弓箭手射杀这位无辜的老人,最终百名弓箭手乱箭齐发,将他射成了刺猬。 萧宝卷还招募了一些流氓,组成了一个名为逐马的队伍,身边的这些人常常助纣为虐,左右为难。与此同时,他对生活充满了极端奢靡的追求,经常到亲信家中游玩,几乎走遍了整个京城。他还在京郊设立了296个猎场,每天沉浸在寻欢作乐之中,根本不考虑百姓的疾苦。 在宫中,萧宝卷对奢华的追求达到了极点。他宠爱贵妃潘玉儿,对她父亲潘宝庆和弄臣茹法珍等人称为阿丈,甚至亲自下厨为他们做饭。萧宝卷不仅让后宫的妃子们穿戴贵重华丽的衣物,还让她们随意挥霍,宫廷中的库房很快就空了,他于是命令官员高价从民间收购金银珠宝,导致物价飞涨。萧宝卷还特别宠爱潘贵妃,要求酒税以黄金缴纳,甚至铸造黄金莲花形状,铺在地上让潘贵妃走过,每一步都被他赞美为步步生莲花。 萧宝卷极为迷信,有时甚至连一些荒诞的事情都信以为真。一次,他的随行亲信朱光尚告诉他,自己能看到鬼魂。有一次,萧宝卷骑马外出,马匹受惊,他便询问朱光尚发生了什么。朱光尚说,看到先帝非常生气,不想让他经常外出游玩。萧宝卷听后大怒,拿起刀四处寻找父亲的鬼魂,但怎么也找不见。他最终用花草制作了一个像父亲的草人,并将其头部砍下,挂在乐游苑的大门上,意图以此方式斩首示众。 萧宝卷的暴行最终引起了众多人的反感。公元501年,萧宝卷的亲戚萧衍联合其他大臣发动叛乱,最终推翻了他的统治。萧宝卷被宦官所杀,年仅十九岁。萧衍上位后,废除了萧宝卷的帝号,将他贬为涪陵王,最终改封为东昏侯,并为他定下了炀这一谥号。公元502年,萧衍建立了梁朝,取代了南朝齐。综上所述,萧宝卷的行为可谓极端昏庸、残暴不仁,奢靡荒淫、作威作福,他最终因种种恶行而死于非命,谥号炀完全名副其实。与隋炀帝杨广、陈叔宝等人的炀帝相比,萧宝卷的炀称号才是最为贴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