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秦始崛起皆赖商鞅?君臣肝胆相照,为何万古国殇
迪丽瓦拉
2024-11-08 18:19:34
0

原标题:《大秦帝国》:秦始崛起皆赖商鞅?君臣肝胆相照,为何万古国殇

引言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举法之教,秦人大治。”

“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这是后世名家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变法的功绩,永垂史册。

公元前338年的冬天,秦惠王赢驷元年。咸阳城渭水草滩,一代名臣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被处以极刑——五牛分尸。

闻风而动的百姓们,纷纷涌向咸阳城,为商鞅送行。行刑前,上大夫景监、国尉车英及商於十三县的县令等300余名官吏,为商鞅活祭,并献上石碑——“万古法圣”。

一边是行极刑,一边又是万人活祭,商鞅冰火两重天的待遇,是因为什么?

由著名历史小说家孙皓晖著的《大秦帝国》精华版给出了答案。

一、孝公求贤

公元前362年,赢渠梁继承秦国国君,史称秦孝公。当时的秦国经过长斯的征战,国库空虚,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国力衰败,被其他六国虎视眈眈,面临被瓜分的亡国灭顶之灾。

孝公知耻而后勇,一心想求得贤能之臣,辅佐自己完成复兴秦国的大业。在隐士帮助下,秦王举全国之力,下重金面向列国发出特异求贤令,征集能人志士来强盛秦国。

二、卫鞅入秦

卫鞅本是卫国国君后裔,在魏国丞相府担任掌管书房的中庶子,名为小吏,实则研习政务,为丞相公叔痤出了不少良策,深得公叔痤赏识。

然卫鞅在魏国并不得志。魏王对国运衰退没有洞察,对治国之才不会求贤。卫鞅与秦国特使景监(假扮为薛国巨商)围棋一战成名,震惊了安邑城,成了众人争夺的香饽饽。但所许官职并不能让卫鞅的才华施展开来,只是为了留住卫鞅。

正在卫鞅处境尴尬之时,卫鞅收到了景监送来的秦国求贤令,几经思索,卫鞅决定入秦,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自古以来,真正的政治家都是深入一线,体察民情,了解国家机器运转不畅的最根源问题后,才思考和完善自己的政治理论的,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家里就可以写出兴国之策的。卫鞅也不例外。

卫鞅没有像其他士子那样,来到秦国的招贤馆,坐等待秦王召见。而是直奔秦国民间,去体察民情,去寻找弱秦的根源问题。到底是哪些原因让秦国有大河、有沃土、有尚武之风,却无航运之利、无良顷百亩、无精锐之师。历时三个月,卫鞅走遍秦国,写出了《治秦九论》,才去找景监报道。

三、折服秦王

卫鞅虽是因秦孝公的求贤令入得秦国,但秦孝公是否值得追随,还有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秦孝公第一次和卫鞅见面,卫鞅讲了一些迂腐的、不着边际的王道,秦孝公大为失望。然秦孝公接见卫鞅之事,很快传到了招贤馆,在招贤馆等候接见的众多士子大为不满,要求秦王接见他们。在秦王接见士子们的现场,卫鞅经他人之口,向秦王揭露了秦国国力衰弱的诸多原因。也检验了秦王的胸襟如何,是否能够容下不同意见。

第二次接见,卫鞅又讲了仁政和无为,让秦孝公大为光火。你的博学和能治,是让我听任亡国民丧,自己千古留名?这样的博学不学也罢。卫鞅第二次与孝公见面,则是考验孝公是否有分辨明浊之力,是否为明君。国君选良臣,本是双向选择,国君希望有治国之才能帮自己治国齐邦,良臣也在想,我给你出了良策,你是否是分辨之力,是否能把政策执行下去的能力。

经过前两次的考验,第三次孝公接见卫鞅,卫鞅才真正把自己的学问展现了出来。才有了后面的“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绝不负君!”“公如青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负秦!”

四、雷霆变法

卫鞅从徙木立信开始变法。秦国变法最大的阻挠来自于朝堂之上的世族自治封地制。变法设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触犯了这些宗室贵族的利益。他们纠结私斗,兴风作浪,以与新法进行对抗。

为了保证变法成功,孝公与卫鞅进行了分工。朝野臣民的阻扰,由孝公来摆平。卫鞅负责全力推行新法。两个人生死相扶,共同变法强秦。

蛇打七寸,卫鞅变法,从治乱立威开始。过去有钱人、当官人、无赖人对其他人的随意欺压、打击报复不能进行了;游手好闲,逃避兵役不行了;躺在先祖们的功劳簿上世袭爵位不行了;不管是宗室贵族,还是乡野村夫,都对新法骂骂咧咧。正值5月浇地的大忙时节,郿县发生了一起大规划的争水私斗事件。卫鞅将私斗的700名罪犯一次处决,树立了新法的权威,才得推行开来。

而后,新田制受阻同样在郿县发生,世族县令赵亢被问斩,将新田制的阻碍一扫而空。

从此,新法得以在秦国二十三县全面推开。《田论》《赋税论》《农爵论》《军功论》《郡县论》《连坐论》《度量衡论》《官制论》《齐俗论》九论带领秦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在收复河西失地后,卫鞅因为功勋卓越,被孝公封为商君(由此,后人称卫鞅为商鞅),封领地十三县。

此后短短二十年间,秦国由弱国变成了强国。

五、万古国殇

自古以来,变法因为触动强权阶层的利益,都会有流血牺牲。变法成功如商鞅,更是因为功高震主,在变法过程中,与当时的太子,现在的新君发生了一些冲突,被甘龙等世族抓住了反攻机会。在新国君继位不久,以商於之地百姓聚众拥戴商鞅作乱之事为由头,要治商鞅的罪。山东六国则因为秦的强大,对他们造成了威胁,也出国书请示极刑杀商鞅。

秦惠王赢驷权衡之下,决定牺牲商鞅,来稳定当下政权,同时也为日后清理世族、向列国出兵埋下伏笔。

这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虽然商鞅被处以极刑,但商鞅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帮助秦国由弱变强,在有生之年实现了他的政治梦想,而且名垂青史。从这点上看,是秦孝公成就了商鞅。没有秦孝公的变强的决心和过人的胆识、肚量和气魄,商鞅的变法很有可能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然而,没有商鞅的肝胆相照,死也要为秦国变强做出贡献,秦国就强大不起来,更谈不上后来的一统天下了。因此,还是商鞅成就秦孝公的多一些。秦国不用商鞅,商鞅可以到别的国家去施展才华,秦国没有商鞅,则没有强大的可能性。

《大秦帝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始崛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壹·做题家入仕 刘仁轨是河南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虽然不算是世家大族,但是祖上也是阔过...
原创 岳... 其实关于岳飞的死因,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在岳飞即将破金迎回先帝的时候,突然“十二金牌召...
原创 刘... 古人有言:“前世仇人,今世父子”。儿子就是父亲前世的仇人,今生是前来向父亲讨债的。 不得不说这句话虽...
原创 战... 神秘古墓背后的国度 1974河北文物部门接到一个消息,平山县三汲乡农民大规模平整农田,不断到附近两座...
原创 三... 昨天小胖哥给大家说了刘婵,今天就再说说影视中的刘关张三兄弟吧,三国演义可谓老少皆知,提起三国大家必然...
原创 大... 《大清回眸》系列 一般的说法,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是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实这个说法并不算...
原创 刘... “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扬雄《解嘲》中用典出自《史记》。 “萧规曹随”...
原创 秦...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封建帝国的基础,同时也做了一些千古荒唐之事。 不过,...
原创 萨... 在明朝自己看来,已经无比重视了,万历三大征平西南播州,明朝可是分兵十几路,况且当年成化犁庭对付女真,...
原创 洛... 在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东山头村东南约1公里的田野之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墓冢,被称为“玉冢”或“尉冢”。...
原创 她... 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其实不止武则天1人,还有另外3名女子,她们分别是北魏元姑娘(胡太后的傀儡,襁褓女婴...
原创 满...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古代的皇帝都有着自己的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虽然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但也很能说明古...
原创 俄... 俄罗斯和中国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在历史上都长期是专制统治,并且根深蒂固。两国面积非常大,长期是...
原创 《... 水泊梁山上的108位好汉在未接受招安前,过着逍遥自在、纵情肆意的生活。 他们在山上吃肉、喝酒,过着...
原创 1... 自1922年苏联成立之后,就开始大肆宣扬大国沙文主义。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期,这种以大欺小的...
原创 宋...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实我们不仅文化源远流长,实力也非常强悍,自公元211年秦始皇建立封建朝代以...
原创 李...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已经接近尾声了。 这部电视剧是以小说《孤城闭》为原型创造,在小说中就是以徽柔公主...
原创 为... 在中国古代对犯人的刑罚中,充军流放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惩罚。罪大恶极的首犯被斩首后,其牵连的人和亲族如果...
原创 9... 9岁去世的隋朝小公主,只因棺木上这4字,考古专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李静训是隋朝开国功臣李崇的孙女,也是...
原创 电... 前言 春节档大火的电影《满江红》不知道大家都去看了没有,这个电影以一个小兵破案为故事线,讲述了岳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