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意思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不知从何时起,夏侯惇在网络上被冠以“常败将军”的称号。笔者细细翻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却未曾见到任何关于夏侯惇战无不胜、败绩连连的记载。反倒是发现,夏侯惇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比曹仁还要尊崇许多,甚至所谓的“五子良将”军衔和职位都比不上夏侯惇一级半级。
曹操识人用人极为精准,曹丕也绝非昏庸之君。夏侯惇能够被任命为曹魏第一任大将军,且无人公开反对,这足以证明他在军事和统帅上的综合能力远远领先于同辈,其他将领只能望尘莫及。
《三国志》中,夏侯惇位列《诸夏侯曹传》开头,能够经常和曹操同乘一车出行的,除了刘备,唯有夏侯惇一人。夏侯惇所统领的军队规模,也是极为庞大。虽然于禁曾作为七军统帅,率领三万人驰援襄樊,刷新了“五子良将”带兵记录,但夏侯惇带兵的数量却是于禁的三倍以上:“二十一年,随军征讨孙权归来,夏侯惇统领二十六军,驻守居巢。曹操赐给他乐伎名唱,言道:‘魏绛因和戎之功尚受金石之乐,将军何况!’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特召惇同乘一车,亲密无间,出入宫内,诸将无可比拟。”
若将曹操比作蒋介石,那么五子良将的级别相当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维等将领,而夏侯惇则宛如何应钦般重要,且比何应钦更得曹操信赖。夏侯渊、曹仁、曹洪的地位则类似于刘峙、胡宗南、蒋鼎文这样的将军,荀彧像陈布雷,而荀攸有时的职责更接近陈诚或顾祝同。
虽然上述类比不尽完美,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操能将夏侯惇提拔至如此崇高的地位,绝非偶然,说明他确实具备非凡的才能与能力。
如果我们撇开历史记载,仅看小说中的描写,夏侯惇也绝非寻常角色。特别是在徐州下邳拔矢啖睛一战,夏侯惇表现得凶猛而令人敬畏:“夏侯惇率军前进,正巧遇上高顺部队,便策马拔枪,奋勇应战。两军马匹相交,交锋四五十合,高顺虽顽强抵挡,却终被击退。惇紧追不舍,高顺绕阵逃遁,惇亦绕阵穷追。”
高顺在吕布军中地位极高,甚至曾超过张辽、臧霸、郝萌、曹性等八名猛将,夏侯惇能在四五十合之内击败并持续追击他,关羽张飞是否能做到,这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关羽也曾中箭,且不止一次,每次都是箭射中胳膊,除了被洛阳太守韩福射中仍能追杀成功,其他几次都严重影响了战斗力。相比之下,夏侯惇被箭射中左眼后,却拔箭啖眼,依旧奋勇杀敌,“挺枪纵马,直捣曹性阵前。曹性防不及,被一枪穿面门,当场身死马下。”
我们可以怀疑关羽张飞能否在四五十回合内击败高顺,却不能怀疑夏侯惇拔矢啖睛的真实存在,因为史书中对此有明确记载。不同版本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