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出身平民,但在登基后,却不忘清除与他一同征战的功臣,尤其是在他晚年时,为了防止别人篡位,他甚至留下了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遗嘱,要求在他去世后进行一场更加可怕的葬礼。朱元璋的葬礼到底有多可怕?根据《明史》的记载,那个场面令人无法想象! 公元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整个大明朝的宫廷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根据朱元璋生前的遗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成为新皇帝。随着朱元璋的去世,明朝开始为其举行盛大的国葬,宫中一片素衣,哀声阵阵。然而,葬礼刚刚开始,新皇帝朱允炆就突然宣布了一个震惊全宫的消息:根据朱元璋的遗愿,他的后宫众妃需要为他殉葬。
根据《明史》的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当这个消息传出时,整个宫廷一片哀嚎。但这些悲痛的哭泣,并不是为朱元璋的死感到悲伤,而是那些妃嫔们为自己将面临的命运而哭泣。她们万万没想到,曾经在历史上早已消失的人殉风俗,竟会在明朝再次出现。 早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就有关于人殉的记载: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然而,这种残忍的习俗在秦朝已经被废止。即使是以高压统治著称的秦始皇,他去世后也只是用兵马俑来代替真人殉葬。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恢复这种野蛮的风俗呢? 这与朱元璋对权力的高度控制欲密切相关。朱元璋经历过多次战争和宫廷内斗,他深知,一旦他去世,后宫的权臣和嫔妃们可能会在新皇登基后争权夺利,甚至干预朝政。尤其是朱允炆年纪尚轻,朱元璋担心自己的继承人无法掌控局面。因此,朱元璋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把那些可能制造麻烦的嫔妃们一并带走。 然而,朱元璋的这个决定,却让后宫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因为在46位被选中的妃嫔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为朱元璋殉葬。毕竟,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但在封建社会里,皇帝的命令是绝对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这些后宫的嫔妃,她们只能听从命令。 因此,据《明史》记载,那些不愿意殉葬的妃嫔,被侍卫和太监强行带到太师椅上,系上白绫,迫使她们自缢。如果有妃嫔不愿意死,侍卫和太监就会用力将她们推上去,用白绫活活勒死。这种场面极其恐怖,令人不忍想象。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部分。对于朱元璋最宠爱的妃嫔,她们的死法更加痛苦。为了保住她们的容貌,太监们会将大量水银注入她们的身体。为了将水银注入体内,太监们会切开她们身体的某一部分,然后将水银倒入。尽管水银的腐蚀性相对较弱,但大量水银进入人体,仍然会造成极其剧烈的疼痛。这些宫妃的死亡方式残忍至极。此外,也有一些妃嫔被活埋在密封的棺木中,最终被活活憋死。根据史料记载,活埋的宫女往往以奇怪的姿势死去,甚至连指甲都会掉落。想到这些场面,实在让人感到心惊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