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清朝文官架空不了爱新觉罗的历代帝王?
迪丽瓦拉
2025-11-22 03:31:56
0

朝代也逃不过 “退休” 命!为啥武将总能终结王朝?看完笑喷了

咱老祖宗常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其实朝代跟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的命!秦始皇当年多牛啊,扫六合、统天下,自封 “始皇帝”,心里琢磨着 “我的江山得千秋万代传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结果呢?刚传到儿子胡亥手里,秦朝就凉了,简直是 “出道即巅峰,二世就退休”!

纵观中国历史,甭管哪个朝代,就算当年再风光,最后也难逃 “关门大吉” 的命运,这就跟人终究会老一样,是铁打的规律,谁也拗不过。一个朝代要完蛋的时候,就跟人病入膏肓似的,浑身都是毛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 “上面说话不算数,下面各自瞎忙活”—— 中央没了权威,皇帝跟个摆设似的,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这不就是要凉的前兆嘛!

今天咱就用天津话,好好唠唠这朝代兴衰的 “八卦”,看看为啥最后终结王朝的总是武将,文臣再折腾也掀不起大浪?这背后的门道,可比评书还精彩!

一、皇帝防武将像防贼,文臣折腾纯属 “瞎胡闹”

能当上皇帝的,没一个是傻子,个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啥人最危险?不是那些舞文弄墨的文官,也不是那些只会拍马屁的宦官,而是手里握着枪杆子、手下有兵的武将!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防武将跟防贼似的,花样百出,就怕他们哪天翅膀硬了,给自己来个 “取而代之”。

你瞅瞅皇帝们的 “防武套路”,简直能编成一本《防反手册》:第一招是 “掺沙子、挪窝子”,频繁调动武将,不让你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生怕你在当地扎根,拉帮结派;第二招是 “搞特务、盯梢子”,派一堆密探盯着武将的一举一动,吃啥喝啥、跟谁说话、甚至晚上睡哪儿,都得汇报,就差在人家家里装摄像头了;第三招是 “挑矛盾、搞内斗”,让大臣们分成两派,你争我夺、斗得死去活来,这样大家就没心思团结起来对付皇帝了,真是 “帝王心术,全是套路”!

反观文臣和宦官,就算再蹦跶,也掀不起多大风浪。就说明朝的魏忠贤,号称 “九千岁”,跟皇帝分庭抗礼,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官员们敢怒不敢言,可他也就是贪点钱、搞搞吏治腐败,借他一百个胆,也不敢推翻朱家王朝。崇祯皇帝刚登基,手里没啥实权,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魏忠贤给收拾了,可见文臣宦官再横,也只是 “纸老虎”。

所以啊,皇帝们心里跟秤似的,谁是心腹大患,谁是小打小闹,门儿清!他们对文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允许他们偶尔 “犯上作乱”,但对武将,那可是时刻绷紧神经,一点都不敢放松。毕竟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可不是白说的,手里有兵,腰杆就硬,这道理皇帝们比谁都懂!

二、大清的 “防汉套路”,最后还是玩脱了

要说防武将,清朝的皇帝那可是 “集大成者”!为啥?因为大清是少数民族统治,他们能堂而皇之地把汉族大臣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用咱天津话说,就是 “汉人可以出力干活,但不能分蛋糕”!

清朝的统治基础是满清八旗,国家的核心权力都攥在满族贵族手里,汉人大臣就算再有本事,也很难进入权力中枢。你瞅瞅吴三桂、年羹尧、岳钟琪这些汉将,当年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可一旦皇帝觉得他们 “翅膀硬了”,立马就 “咔嚓” 一刀,该杀的杀,该贬的贬,绝不手软!吴三桂当年帮大清打天下,封了平西王,最后还不是被康熙皇帝给收拾了?年羹尧平定青海,战功赫赫,最后落得个 “九十二条大罪”,身败名裂的下场。

照理说,这套路玩得这么溜,大清江山应该能千秋万代了吧?可别忘了,朝代兴衰是自然规律,就算你套路再多,也架不住 “气数已尽”!该来的总会来,大清的 “克星”,就是洪秀全!

洪秀全这小子,打着 “平均地权” 的旗号,在广西金田拉起了队伍,也就是太平军。没成想,这队伍越打越壮大,跟滚雪球似的,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把大清的江山搅得鸡犬不宁。而爱新觉罗家族引以为傲的八旗军队,早就没了当年的战斗力,一个个养尊处优,贪生怕死,遇上太平军,简直就是 “纸糊的老虎”,一戳就破,根本不堪一击!

没办法,慈禧太后只能放下身段,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汉人大臣,让他们组建湘军、淮军来镇压太平军。这一下可倒好,汉人武将终于有了崛起的机会!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战斗力杠杠的,硬是把太平军给镇压下去了。

曾国藩还算精明,知道 “功高震主” 的道理,攻下太平军老巢天京之后,第一时间就上奏朝廷,请求裁撤湘军,给自己留条后路。可就算这样,汉人武将的势力已经起来了,再也压不住了!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慈禧太后突然发现,大清已经回不去了!以前是八旗军队保卫江山,现在只能靠汉人这些 “鹰犬” 来续命。所以太平军被镇压后,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不仅没被 “兔死狗烹”,反而地位越来越高,手里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三、东南互保:大臣们集体 “不听皇上的”

汉人武将势力壮大之后,大清的中央权威就越来越弱了。虽然北方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但富庶的南方,很多省份的封疆大吏已经掌握了实权,尤其是财政大权!海关税、厘金、盐业税这些 “肥差”,都被地方大员攥在手里,朝廷想调点钱,都得看他们的脸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手里有钱了,腰杆自然就硬了,谁还愿意听朝廷的瞎指挥?这时候的大清,已经是 “外强中干”,表面上还是个大一统王朝,实际上已经是 “各自为政”,就差没直接分家了。

可一个朝代要完蛋的时候,总会自己 “作死”!慈禧太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她安安分分地割地赔款,大臣们也不会有啥意见 —— 毕竟中国领土大,丢几个省、赔点钱,对他们来说不算啥,就当是 “破财消灾” 了。当时很多大臣心里根本没有领土观念,觉得割地赔款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只要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朝廷怎么折腾都行。

可慈禧太后偏不!她脑子一热,竟然想利用义和团来对付洋人,还敢对十一国列强下战书!这操作,简直是 “老鼠舔猫鼻子 —— 找死”!更可笑的是,她对义和团的政策朝令夕改,对列强也是前倨后恭,一会儿喊着 “扶清灭洋”,一会儿又讨好洋人,把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暴露得一览无余。

汉人大臣们一看,心里就有数了:“这朝廷不行了,跟着慈禧干,迟早得完蛋!” 所以当慈禧下令让各地官员出兵攻打洋人的时候,东南八省的地方大员们竟然集体 “抗旨”,跟洋人签下了《东南保护约款》,搞起了 “东南互保”。

这事儿在以前,那可是 “大逆不道、十恶不赦”!国难当头,竟然不听最高领导人的命令,反而跟 “敌人” 勾结,这明摆着就是 “里通外国、图谋不轨”。按说慈禧回銮之后,肯定得秋后算账,把这些 “乱臣贼子” 一个个拉出来砍头,至少也得贬官免职,以儆效尤。

可慈禧太后啥也没干!不仅没责怪他们,反而还夸他们 “老成谋国”“深明大义”。这可不是因为她宽宏大量,而是因为她不敢!经过太平天国运动和甲午战争,大清的 “英明光环” 早就没了,谁也不再把朝廷当回事。如果慈禧敢动这些汉人官员,他们一翻脸,大清立马就得完蛋!慈禧虽然愚蠢,但不是白痴,保命要紧,只能 “得过且过”,装装样子糊弄过去。

四、皇族内阁 “忽悠人”,大清彻底凉透了

慈禧太后见 “东南互保” 都没出事,觉得自己还能再撑几年,可时代已经变了!甲午战争中,被称为 “蕞尔小国” 的日本竟然打败了天朝大国;日俄战争中,日本又打败了欧洲巨无霸沙俄。这两件事让中国人彻底醒悟了:“原来变法这么管用!再不变法,中国就要亡国了!”

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就算是慈禧太后,也不得不 “顺应潮流”,搞起了 “立宪”。可一切反动派都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慈禧也不例外,她根本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只想用 “立宪” 来忽悠老百姓。

1908 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钦定宪法大纲》,说白了就是 “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最让人笑话的是 “皇族内阁”,13 名大臣里,竟然有 9 个是满族大臣,汉族大臣只有 4 个!要知道当时满族人口只有 150 万,只占全国人口的二百分之一,这简直就是明摆着 “欺负汉人”,把立宪当成了 “皇族分赃”!

这一下可把所有人都惹火了!袁世凯本来还对大清抱有一丝希望,结果一看皇族内阁,心里凉透了:“合着我们汉人再怎么努力,也进不了权力核心,这立宪就是忽悠人的!” 革命党人更是满腔怒火,对大清彻底失望,觉得只有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中国才有希望。

没过多久,武昌起义就爆发了!这时候的袁世凯,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开始了 “慢慢走、等等看” 的神操作。他一边跟革命党谈判,一边逼着大清皇室退位,两边讨好,最后竟然成了 “最大赢家”,硬生生把大清的江山给 “摘” 了过来。

1912 年,宣统皇帝溥仪退位,统治中国 268 年的大清王朝彻底灭亡了。这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文人不会倾社稷,枪杆子才是一个王朝的心腹大患!” 文臣再怎么折腾,也只是 “纸上谈兵”,真正能改变历史进程的,还是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

五、朝代兴衰的 “铁规律”,古今中外都一样

回头看看中国历史,从汉朝到清朝,几乎每个王朝的灭亡,都离不开 “武将掌权、中央失威” 这两个关键词。汉朝的终结者是曹氏家族,曹操手握重兵,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他儿子曹丕直接篡汉称帝;后周的终结者是赵匡胤,他本来是后周的大将军,趁着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明朝虽然是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推翻的,但最后清兵入关,还是武将说了算;清朝的终结者是袁世凯,手里握着北洋军,逼得溥仪退位,自己当了大总统。

为啥武将总能终结王朝?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古代,军队是权力的核心,谁掌握了军队,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皇帝能当皇帝,靠的是军队的支持;一旦军队不听指挥,转而支持武将,皇帝就成了 “孤家寡人”,只能任人摆布。

而文臣呢?他们虽然有文化、有谋略,但手里没有兵,说话没人听,就算想推翻王朝,也只是 “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际能力。就像魏忠贤,虽然权倾朝野,但没有军队的支持,崇祯皇帝一上台,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他收拾了。

再说说中央权威的重要性。一个朝代就像一个大家庭,皇帝是大家长,中央是核心。如果大家长说话没人听,核心失去了凝聚力,家里就会乱成一团,最后分崩离析。清朝后期,中央对地方失去了控制,地方大员各自为政,就算没有武昌起义,大清也迟早会完蛋,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朝代兴衰的规律,古今中外都一样。一个政权要想长久,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中央有权威,说话算数,令行禁止;二是平衡好各方势力,尤其是武将的权力,不能让任何一方势力过于强大,威胁到中央的统治。可自古以来,能做到这两点的朝代寥寥无几,大多数朝代都是前期励精图治,后期腐败堕落,中央失威,武将专权,最后走向灭亡。

这就跟人过日子一样,年轻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打拼一番事业;可到了晚年,身体变差,精力衰退,如果再不知道保养,就容易生病,最后寿终正寝。朝代也是如此,前期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国家繁荣昌盛;后期皇帝昏庸、官员腐败,中央失去权威,武将趁机崛起,最后只能 “退休” 离场。

六、历史的玩笑:越防着谁,越栽在谁手里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武将当成最大的威胁,想尽办法防范,可最后偏偏都栽在了武将手里,这简直是历史开的一个大玩笑!

秦始皇怕武将叛乱,实行 “郡县制”,收缴天下兵器,可最后秦朝还是被项羽、刘邦这些武将推翻了;汉朝皇帝怕武将专权,搞 “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可最后还是被曹操这个武将拿捏得死死的;唐朝皇帝怕武将叛乱,搞 “府兵制”,可最后还是爆发了 “安史之乱”,武将安禄山、史思明差点推翻唐朝;宋朝皇帝怕武将专权,搞 “重文轻武”,结果被少数民族按在地上摩擦,最后灭亡;明朝皇帝怕武将专权,让文官牵制武将,结果后期武将拥兵自重,清兵入关;清朝皇帝怕汉将叛乱,想尽办法打压,结果最后还是被袁世凯这个汉将逼得退位。

你说这事儿讽刺不讽刺?越怕啥,越来啥!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 “权力失衡”。皇帝们为了防范武将,要么过度打压,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国家外强中干;要么放任不管,导致武将权力过大,最后尾大不掉。这就跟手里的沙子一样,握得太紧,会从指缝里溜走;握得太松,也会掉在地上。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王朝,也能毁灭一个王朝。一个朝代要想长久,不能靠 “严防死守”,也不能靠 “忽悠百姓”,而是要靠清明的政治、公正的制度和强大的凝聚力。如果皇帝昏庸、官员腐败、制度腐朽,就算防范得再严,也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如今,虽然朝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朝代兴衰的规律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家庭,都需要有核心的凝聚力和公正的规则,才能长久发展。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各自为政,就算一时风光,最后也会走向衰落。

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顺应规律、坚守底线、保持团结,才能走得更远;如果逆势而为、胡作非为、离心离德,就算再强大,也迟早会 “退休” 离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夷... 夷陵之战,深刻地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尤其是蜀汉政权的命运走向。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由一场突如其...
原创 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延续了五千年。从文化到皇权的推动,汉族最终统一了中原,但在...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出身平民,但在登基后,却不忘清除与他一同征战的功臣,尤其是在他晚年时,为...
原创 西... 黄金自古以来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黄金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也是权力...
原创 太... 太子朱标落水时,侍卫们见状,立刻跳入水中,将他救了上来。然而,当朱标被救上岸后,朱元璋一看到侍卫们的...
原创 《...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位女性,她对康熙帝的影响至深,大家应该已经猜到,她就是容妃。容妃是乾隆时期的...
原创 刘... 在三国历史上,刘备的用人之道与曹操、孙权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曹操曾强调唯才是举...
南渚山房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 失落的雕像与河流中的历史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栏 南渚山房 刘冬 东南亚古代造像独立研究者 《南渚志...
原创 为... 朝代也逃不过 “退休” 命!为啥武将总能终结王朝?看完笑喷了 咱老祖宗常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原创 诸... 诸葛亮的倒数第二次北伐,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自第一次北伐失利以来,最接近成...
从文盲到巨星:明朝大画家幕后的...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仇英肖像 清 李岳云...
原创 同... 原因很简单,刘邦封王的主要对象是他的政治盟友,而封侯的则大多是他的臣子。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
原创 为... 近期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局势悄然升温。引发这一波紧张的直接原因,正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
原创 三... 1939年初,皖东大地寒风凛冽。42岁的罗炳辉望着眼前几千名新四军战士,眉头拧成了疙瘩——每个战士身...
美化日本侵略者?高市惹恼马来西... 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年10月下旬赴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原创 天... 在天京发生的内讧,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杨秀清被杀后,东王府的势力被彻底铲除,紧接着韦昌辉也被...
长安里的文物|唐景云钟 长安里的文物 今天,邀您欣赏 唐景云钟 景云钟是唐代的青铜钟,因铸造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而得名。...
原创 古... 在古代,军队的指挥和传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随着战争的不断演变,排兵布阵逐渐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原创 黄... 大将粟裕被誉为无冕之帅,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成就,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领袖。无论是在战略眼光还是...
原创 晚... 末代皇帝溥仪的感情生活中,妻妾成群,但他却有一位深深爱着他多年的女人,她就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