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城中有一座名为太极宫的宫殿,而在太极宫的东北角,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凌烟阁。这个凌烟阁因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将24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其中而闻名。自此以后,许多唐朝的大臣都为能够进入凌烟阁而努力奋斗,想要通过这一荣誉光宗耀祖。后来,唐高宗、唐肃宗、唐宣宗等多位皇帝也不断根据大臣的功绩,增补了许多新的功臣,直到最后,进入凌烟阁的功臣人数达到了上百人。但令人奇怪的是,狄仁杰,这位名声赫赫的神探,却始终没有出现在凌烟阁的名单上,这引发了许多人的疑问。
一、狄仁杰凭借才能和功绩,完全有资格进入凌烟阁
狄仁杰是唐代并州太原人,家庭背景深厚,祖父和父亲都是唐朝的官员,他自己也通过科举考试,顺利进入了唐朝的官场。狄仁杰的最大特点就是才华出众。在河南汴州担任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曾高度评价他,称他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唐高宗时期,狄仁杰被调入朝廷,担任大理寺丞,他在这一职位上表现出色,准确无误地处理了涉及1.7万人的案件,声名远扬。不久后,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专责审讯案件,屡次破获疑难案件,立下赫赫战功,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神探”。
武则天称帝后,狄仁杰被提升为宰相,他为武则天效力,做了许多贡献,包括打击李唐势力。然而,在关键时刻,狄仁杰却支持李唐,他力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帮助唐朝延续了国运。可以说,凭借狄仁杰的才能和在各个历史节点上立下的功绩,他完全有资格进入凌烟阁。更何况,作为唐朝的高级大臣,能够进入凌烟阁是每个大臣的至高荣誉。正如李贺在诗中所写:“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但是,令人费解的是,狄仁杰始终没有被列入凌烟阁,而一些功劳并不显赫的大臣却名列其中,这不禁让人疑惑。
二、主要原因:狄仁杰是武则天的人
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密切,他的很多重要功绩,都是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完成的,因此,他的忠诚对象是武则天,而非李唐。狄仁杰调入中央任大理寺丞大约是在675年,此时武则天与唐高宗共同执政,但由于唐高宗健康不佳,武则天处理国政的事务较多。在这段时间里,武则天发现了狄仁杰的才华,并开始提拔他。8年后,唐高宗去世,武则天开始独立掌握政权,并逐步重用狄仁杰。到了6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次年便任命狄仁杰为宰相,完全信任他。狄仁杰直言进谏,敢于冒犯武则天,甚至与她的男宠“二张”发生冲突,然而武则天依然对他宽容,显示出对他的极高信任。因此,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狄仁杰显然是武则天的亲信。
对于李唐的皇帝们来说,他们更不愿意让狄仁杰进入凌烟阁。因为他们一直反对武则天“以周代唐”的做法,甚至有人为了反对武则天而发动过武装冲突。所以,李唐的皇帝们绝不会让一位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进入象征李唐功臣的凌烟阁。若让狄仁杰进入凌烟阁,等于承认了武周政权的合法性,等于承认了武则天的政权与李唐的正统地位,这显然是李唐皇帝所不能接受的。
三、狄仁杰对李唐有贡献,但李唐并不承认
尽管狄仁杰为李唐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李唐的皇帝却未必会感激他。尤其是在立太子的事件中,狄仁杰力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为李唐的延续提供了帮助。然而,李唐的复辟并不是依赖这一贡献,而是通过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李显,成功重新夺回了唐朝的政权。狄仁杰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影响,而此时他已经去世。因此,李唐后来的皇帝们,显然对狄仁杰没有太多的感恩之情,也没有把他列入凌烟阁的必要性。
结语:狄仁杰未能进入凌烟阁,是因为生不逢时,但他个人的声誉早已远超凌烟阁中的许多功臣。今天,大家依然记得狄仁杰的智慧与才干,而那些进入凌烟阁的功臣,或许许多人早已记不清楚了。因此,狄仁杰未能入阁,反而让他更显得不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