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中,最常见的排序是这样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孙十太史,夏侯家族与两张的排名也在其中。具体来看,三国二十四名将的顺序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张绣、文丑、颜良、邓艾、姜维。
然而,这个排名显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特别是颜良和文丑的名次。在《三国演义》及其他史料中,颜良和文丑曾多次轻松击败徐晃,而他们却排在第21和第22位,而徐晃被排在了第15位,显然不太公平。徐晃的排名应该高于颜良文丑,但也不能高于夏侯渊、张辽、张郃这类曹营的顶尖武将,因为在曹营中,除了典韦和许褚,徐晃的勇气与战力都堪称一流,单挑夏侯渊和张辽未必处于下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官渡之战中,魏续和宋宪在面对颜良时被斩杀,而徐晃却勇敢地迎战了颜良,尽管他最终败北,但也无愧于“虽败犹荣”的称号。
徐晃的勇猛并不仅限于与颜良的单挑,他曾与许褚、颜良、文丑、关羽等猛将交手过,而这些人却没能战胜他,这也说明徐晃那把大斧子确实拥有相当的威力。许褚虽然勇猛,但他从未敢与颜良和文丑单挑,而在白马和延津两次大战中,虽然他参与其中,但曹操从未让他出头,明显显示出许褚在曹营中的“威慑力”比起徐晃要逊色。
典韦,曹营的第一猛将,早早就死于张绣手下的小兵之手,因此没有任何史料或小说详细记载典韦是被哪位武将斩杀的。如果有人的名字被记载下来,那么他在“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将会发生很大变化。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若以徐晃为参照,典韦的武力并不高出多少,甚至在与颜良和文丑的战斗中,典韦也很可能无法取胜。换句话说,如果典韦活得久一些,他恐怕也不会在名将榜单中占据前三的位置,甚至可能被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超越。
典韦的武力和许褚几乎相当,这在《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也非常清楚:曾有一次,许褚和典韦从早打到中午,又从中午打到日落,场面异常激烈。但最终两人都未分出胜负。典韦虽然有勇气,但他未必能在曹营的其他猛将面前取胜,特别是在面对关羽、张飞、马超等三国顶级战将时。
回顾曹营的三位猛将,许褚无疑是第一人,典韦排在第二,徐晃排名第三。从濮阳城曹营六将攻吕布的战斗来看,许褚主动出战,虽然和吕布打了二十回合未分胜负,但很快典韦就被命令增援,而两人夹攻之下,吕布最终被迫退兵。此战虽然没有彻底击败吕布,但许褚的勇气和战力可见一斑,典韦的战力则略逊一筹。
而且,典韦死得较早,如果他活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那时曹营的顶级猛将如关羽、张飞等已愈发强大,典韦面对他们可能连一场平局都打不成。许褚与马超的对决曾在战场上拖了二百三十回合,典韦与这类人物单挑,无论如何都难以取得胜利。
再来看与黄忠、孙策、太史慈的对比,虽然黄忠年老但枪法不逊色于关羽,典韦与黄忠对决的胜算也不大。无论是在单挑吕布,还是在面对关羽、张飞等猛将时,典韦的战绩远不如他们。典韦的死亡,虽然是被普通士兵所杀,但并不能完全抹杀他在战场上的勇猛,只是他死得太早,无法证明自己的真正实力。
综合来看,典韦在三国武将中的名次有些“水涨船高”,不过如果他能在历史上多活几年,恐怕在与许褚、徐晃等猛将的对抗中,能有所展现,或许会得到更为公正的评价。而典韦的遗憾,正是他未能见证更多伟大战役,也未能充分展示他在三国名将中的地位。
至于三国二十四将中,真正能与典韦抗衡的人物,无疑是诸如赵云等能在单挑中立足的顶尖人物。虽然赵云的武艺在早期可能没有达到巅峰,但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成为三国最强的武将之一,典韦遇到他时,恐怕会毫无胜算。
总而言之,典韦排在第三名的确不公,他的真实排名恐怕要在前十之外。若按照实际战绩来看,典韦的地位恐怕更靠后,甚至排不到前三名。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并深刻了解史实,你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评判标准,典韦能否进前三,能排到第几流呢?这个问题也许需要更多的思考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