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50年,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出售王府,价钱为九十万斤小米
迪丽瓦拉
2025-09-18 17:34:31
0

清朝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摄政王:一位是多尔衮,开启了大清的宏伟事业;另一位是载沣,他则见证了清朝的衰落。大清灭亡后,载沣将王府出售,售价为90万斤小米。

载沣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孙子,也是大清第十一位铁帽子王——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他是光绪帝载湉的异母弟,且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而他娶的福晋则是慈禧的养女、内阁重臣荣禄的女儿。

载沣的封爵历程也颇为特殊。两岁时,他被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这是当时第八等的爵位;七岁时,他晋升为镇国公。就在他被封为镇国公的第二年(1890年),父亲奕譞去世,载沣袭父爵成为醇亲王。因为他大哥、三哥、四哥都早逝,二哥载湉已继位(即光绪帝),因此,父亲的爵位最终由他继承。可以说,载沣的命运注定非凡,出生即为贵族,地位远超大清许多王公贵族。

然而,载沣的升迁不仅仅是靠天命,他本身也具备一定的才能。19岁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和光绪帝已经西狩到西安,德国要求清政府派遣皇室特使,为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赔礼道歉。载沣被选为此任务的执行者,前往柏林解决此事。面对德国皇室的过度要求,载沣表现出强烈的坚决,他拒绝了要求行三跪九叩的礼节,坚称大清王爷无法在外国人面前低头。他坚决维护国家颜面,最终德国方面妥协,载沣只需行鞠躬礼。此事大大提升了载沣的声誉,许多外国媒体纷纷称赞他为“中国贤王”。

这次外交经历让载沣受益匪浅,他虚心请教接待他的威廉·亨利亲王,亲王告诉他,“要使皇室强盛,必先集中兵权;要使国家富强,必须重视武备。”这些话深深启发了载沣,让他意识到军事和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他对德国的权力体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计划顺道访问其他欧洲国家,然而由于德国的强烈反对,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计划,这使他深刻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耻辱。

回国后的载沣更加奋发努力,对慈禧表现出极高的顺从。1902年,慈禧为他指婚,将自己义女荣禄之女指给他。然而,载沣当时已有婚约,妻子是贵族将军的女儿,礼已定下。由于慈禧的压力,他最终不得不退婚,这场变故导致原定的未婚妻悲痛自尽。虽然有些许不幸,但顺从慈禧的婚姻安排使得载沣的仕途更加平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年仅20岁的载沣被任命为随扈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载沣的长子溥仪出生,同年他被任命为正红旗满族都统。随着岁月流逝,载沣逐渐积累了更高的权力,1907年,年仅25岁的他便被授予军机大臣一职,并获得了紫禁城内骑马的荣誉,这象征着他在清朝朝廷中的非凡地位。

然而,慈禧之所以频繁提拔载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性格懦弱、顺从,容易驾驭。载沣的弟弟载涛曾透露,慈禧之所以选载沣做军机大臣,是因为他容易听从命令,完全是为了方便她继续在背后操控。

在慈禧去世后,光绪帝也很快驾崩,溥仪被立为帝,载沣则被任命为摄政王。然而,慈禧并不完全放心,仍通过遗诏让载沣执行“监国摄政王”的职务,实际上,仍然是由她的侄女隆裕太后代为执掌大权。即便如此,载沣依然表面上带领清朝走向“复兴”。

但他并未如许多人期望的那样采取激烈的手段扭转大清的衰败局面。相反,他逐渐采取了妥协和保守的态度,三次尝试改革都以失败告终,甚至加税苛捐,最终把自己逼入孤立的境地。到了武昌起义爆发时,载沣根本没有兵力来反抗,只能选择向袁世凯求助,最终被迫将大权交给了袁世凯。从此,载沣对政治兴趣全无,决定隐退。

1911年,载沣被迫下诏辞去摄政王职务,并以醇亲王的身份隐退生活。他的辞职标志着清朝彻底走向灭亡。在民国成立后,载沣依然享有一定的优待,每年有固定的补贴,并且其私产得到保护。

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载沣慌忙为其争取复宫,但一切努力均告失败。溥仪随后投靠日本,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载沣始终拒绝加入伪政权,公开表示反对溥仪投靠日本。

1934年,载沣曾到长春探望溥仪,他依然劝溥仪放弃日本的支持,回归民族正道。在此期间,载沣也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晚年的载沣选择过一种平静的生活,移居至平津地区,远离政治风波。

1949年,解放军进驻北平时,载沣选择与家人一起隐居,关注时事,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直到1950年,他决定将醇亲王府卖给国家,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些许余地。

1951年,载沣因病去世,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他的葬礼简朴,生前晚年虽然生活平静,但面对历史的流转,载沣却始终无法逃脱身为大清王公贵族的命运。

载沣的一生并非轰轰烈烈,他因懦弱和顺从被慈禧重用,却最终未能挽救即将崩塌的帝国。尽管如此,载沣拒绝参与伪满洲国政权,拒绝分裂国家,体现了他对民族独立的坚持。他的晚年过得相对平静,作为普通市民度过余生,也算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桑... 1905年,东北大地正陷入日俄两大帝国的激烈交战之中。由于这片土地是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战火蔓延,致...
原创 汉... 汉朝与唐朝,哪个朝代更为强盛,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对比和探讨。 首先,将“强盛”定义为几个方面...
九省御道过长清|第一篇 御道寻... 据相关资料记载,长清御道在山东中段,从西北的大清桥入长清境,到南边的界首铺,经过了今平安、崮云湖、张...
原创 隋... 隋唐时期,三大最善战的家族分别是罗家、薛家和秦家。在这三大世家中,秦家最为亮眼的便是秦琼,其后代虽然...
原创 齐... 齐国曾经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骄傲而强盛的时期可以追溯到齐桓公统治的年代,这一时期的齐国在政治、经济和...
原创 三... #三国最不幸的猛将,明明武艺超群,却一上战场,就被敌人秒杀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
民盟濮阳市委会赴铁丘遗址开展调... 为深入挖掘濮阳历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文化品牌建设,7月1日,民盟濮阳市委会赴铁丘遗址所在地开展调研。...
原创 “... 在1624年秋天,64岁的何和礼在沈阳因病去世,随着他的一生终结,清朝初期的五位开国大臣中,已故的四...
原创 辽...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我国各省区划的历史变迁以及经济发展的一些故事,例如安徽省与湖北省、河北省与...
原创 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韩信在未央宫中的感慨,犹如一道深刻的命运叹息,揭示了历史上无数...
原创 孙...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终于完成了各项准备,登基于武昌,正式称帝并建立了吴国,年号“黄龙”。从这一...
原创 都...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他是与华罗庚、陈景润并肩的数学天才,成就令西方世界为之震撼。令人心酸的是,尽...
原创 惊... 在武侠的江湖世界里,张三丰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无数人心中。金庸先生笔下的《倚天屠龙记》,将张三...
原创 老...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的核心意思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总字数保持相近。 --- 1...
在明末,谁最早意识到明朝要亡了... 旁观者清,最先察觉出明朝要亡了的是朝鲜人。 崇祯九年最后一位赴明朝贡的使臣金堉,在京师目睹了明朝官员...
原创 长... 长平之战:赵国的重大失误与秦国的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
原创 谁... 北塞调马往二万,益以索伦之劲兵。 这两句诗出自乾隆皇帝的手笔,虽说诗作的质量一般,但这位统治了大清帝...
原创 历... 当代土耳其人的起源与身份 许多历史爱好者可能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大唐帝国曾经打败了突厥,迫使他们向西迁...
原创 投... 改写后的文章: 明代官员的忠诚与投降:误解与真实 很多人提到“明代官员没有骨气,许多投降了大清”,往...
原创 一... 好的,下面是我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并适当加入了细节描述。 --- 我叫棠...